天天看點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最近,許多日本電影在豆瓣上被惡意刷一星。

宮崎駿動畫《起風了》被噴為“緻敬二戰戰鬥機設計師”。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他的另一部動畫《紅豬》也被“洗白戰争”、“美化戰犯”等一星惡評攻占。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日本紀錄片《人生果實》,豆瓣評分更是從9.3暴降至8.7。

起因是有人扒出《人生果實》未删減版中主人公升軍旗、唱軍歌等鏡頭。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人生果實》是這場“轟轟烈烈”一星運動的導火索,不少豆瓣使用者打出“日本戰犯隻配得一顆星”、“誰要看日本鬼子的片子啊”等激烈口号。

對藝術作品的過度政治化解讀,用非黑即白的二進制對立思維說話行事,此類行為早已成為一種症候。

是病,就得治。這種病症的首要表現,就是重情緒轟炸,少事實分析。

縱觀打一星的惡評,大多是一句話以内的粗言穢語。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情緒很激烈。但當網友貼出“片中老人不是戰犯”的大段說明時,卻也未見惡評使用者圍繞《人生果實》一片的事實層面展開更多讨論。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一星運動炮火猛烈,但片中老人到底是不是戰犯?這個基本問題都還沒理清。

正如北大教授錢理群所說:“我們處在一個無真相、無共識,沒有确定性的年代。”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并不是真無真相,隻不過對于惡評使用者而言,上情緒、上口号易,讨論事實,尤其是了解複雜性卻很難。

《人生果實》本是一部紀錄片。生活發生什麼,紀錄片拍什麼,記錄是對現實的凝視。

既然片中人物老年就是那樣平靜度日,怎麼能說《人生果實》是對戰犯的美化呢?非得來點血肉模糊、手撕鬼子的戲碼,才算愛國有功、醜化日軍到位?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至于觀衆與紀錄片的互動,更不應該被随意扣上帽子。

惡評中不乏有人攻擊打五星的使用者是漢奸、賣國賊。

按此邏輯,當年希特勒找來著名女導演李芬斯塔爾為其拍攝紀錄片《意志的勝利》——此片豆瓣評分高達8.5,難道為該片打五星的使用者,全都是納粹或者支援納粹的人?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大多數給《人生果實》打五星的使用者,隻是被片中老年夫妻的相濡以沫、老年生活的從容美好所感動。

看個紀錄片而已,怎麼就淪為了意識形态的站隊?

小将們掀起一星運動後,還殃及池魚,分不清敵友。

這也是此類運動的特點:一路更新、打擊範圍擴大化。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宮崎駿動畫《紅豬》《起風了》,以及大島渚導演《戰場上的快樂聖誕》等影片,此次便被牽連。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萬萬沒想到,一向以反戰著稱的宮崎駿也被一星“圍剿”。

難怪一星戰将們内部也發生了分化。有人驚呼:“可以沖《人生果實》,不可以沖我的宮崎駿!”

這種分裂,讓毒藥君想起豆瓣某娛樂小組的左右互搏術: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一面害怕軍國主義複辟,一面又希望日本鬼子和美國人死絕,這種恐怖的希望不正是軍國主義的表現嗎?

饒有意味的是,《人生果實》的一星運動,同樣發源于豆瓣某娛樂小組。

這也是許子東教授曾批評過的“政治娛樂化,娛樂政治化”現象。

面對怪象,有豆瓣資深使用者呼籲,把娛樂小組從豆瓣剔除出去。

本來,豆瓣的打分系統是單純的審美評分機制,但一旦被意識形态化,很容易變成網民二進制對立的土壤。你打一星拉踩,我打五星回擊,沒有讨論空間。

在審美層面上,對《人生果實》可不可以打一星?當然可以。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殺馬特教父羅福興曾說:“審美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點。”

這也是豆瓣能夠聚集起一幫較為高品質、有一定審美經驗使用者的原因之一。

但當意識形态大棒被随意拿起,藝術作品被惡意打一星時,豆瓣使用者的審美自由岌岌可危。

作家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一文中曾說:“不管在商界、産業界還是科技界,人們以聰明才智、辛勤勞動來進行競争。唯獨在文化界賭的是人品、愛國心、羞恥心。照我看來,這有點像賭命,甚至比賭命還更嚴重。”

豆瓣的“抗日奇俠”們,快醒醒

作家王小波

一星小将們賭命事小,但天下人心沉浮事大。

一星運動,背後站立着更廣泛的、被扭曲的網絡民族主義。

在上世紀末,網民的愛國熱情是這樣被激發的 :1999年中國駐南聯盟使館遭遇美國飛彈轟炸後 ,很多網民第一次通過網際網路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 ,人民網還專門開設了 “強烈抗議北約暴行BBS論壇” ,這一論壇後來更名為“強國論壇” 。

那時網民的網絡行動邏輯清晰,訴求明确 :因為我們的國家受到侵犯 ,是以我們要行動起來表達我們的愛國心 。 [1]

說白了,這是一個正常人在愛國。

反觀如今的一星運動,邏輯鍊條不清、訴求混亂,讓你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舉起大棒,又會将大棒對向何人。

很難說這是在愛國,還是在發癔症。

可以想像,在一星運動背後,不過是一群烏合之衆,動動手指,用打一星、刷惡評獲得瞬間的爽感,滿足自己虛幻的正義感,獲得獨屬于烏合之衆的群體認同感。

向來烏合之衆的狂歡,隻是看起來聲勢浩大。

熱度一過,網絡上留下的全是他們扭曲的背影,和狂歡過後的一地雞毛。

參考資料:《網絡民族主義行動的新面相:“帝吧出征”事件的邏輯、組織與行動方式》,李蘭,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