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作者:毒药君

最近,许多日本电影在豆瓣上被恶意刷一星。

宫崎骏动画《起风了》被喷为“致敬二战战斗机设计师”。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他的另一部动画《红猪》也被“洗白战争”、“美化战犯”等一星恶评攻占。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豆瓣评分更是从9.3暴降至8.7。

起因是有人扒出《人生果实》未删减版中主人公升军旗、唱军歌等镜头。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人生果实》是这场“轰轰烈烈”一星运动的导火索,不少豆瓣用户打出“日本战犯只配得一颗星”、“谁要看日本鬼子的片子啊”等激烈口号。

对艺术作品的过度政治化解读,用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说话行事,此类行为早已成为一种症候。

是病,就得治。这种病症的首要表现,就是重情绪轰炸,少事实分析。

纵观打一星的恶评,大多是一句话以内的粗言秽语。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情绪很激烈。但当网友贴出“片中老人不是战犯”的大段说明时,却也未见恶评用户围绕《人生果实》一片的事实层面展开更多讨论。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一星运动炮火猛烈,但片中老人到底是不是战犯?这个基本问题都还没理清。

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所说:“我们处在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年代。”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并不是真无真相,只不过对于恶评用户而言,上情绪、上口号易,讨论事实,尤其是理解复杂性却很难。

《人生果实》本是一部纪录片。生活发生什么,纪录片拍什么,记录是对现实的凝视。

既然片中人物老年就是那样平静度日,怎么能说《人生果实》是对战犯的美化呢?非得来点血肉模糊、手撕鬼子的戏码,才算爱国有功、丑化日军到位?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至于观众与纪录片的互动,更不应该被随意扣上帽子。

恶评中不乏有人攻击打五星的用户是汉奸、卖国贼。

按此逻辑,当年希特勒找来著名女导演李芬斯塔尔为其拍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此片豆瓣评分高达8.5,难道为该片打五星的用户,全都是纳粹或者支持纳粹的人?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大多数给《人生果实》打五星的用户,只是被片中老年夫妻的相濡以沫、老年生活的从容美好所感动。

看个纪录片而已,怎么就沦为了意识形态的站队?

小将们掀起一星运动后,还殃及池鱼,分不清敌友。

这也是此类运动的特点:一路升级、打击范围扩大化。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宫崎骏动画《红猪》《起风了》,以及大岛渚导演《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等影片,此次便被牵连。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万万没想到,一向以反战著称的宫崎骏也被一星“围剿”。

难怪一星战将们内部也发生了分化。有人惊呼:“可以冲《人生果实》,不可以冲我的宫崎骏!”

这种分裂,让毒药君想起豆瓣某娱乐小组的左右互搏术: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一面害怕军国主义复辟,一面又希望日本鬼子和美国人死绝,这种恐怖的希望不正是军国主义的表现吗?

饶有意味的是,《人生果实》的一星运动,同样发源于豆瓣某娱乐小组。

这也是许子东教授曾批评过的“政治娱乐化,娱乐政治化”现象。

面对怪象,有豆瓣资深用户呼吁,把娱乐小组从豆瓣剔除出去。

本来,豆瓣的打分系统是单纯的审美评分机制,但一旦被意识形态化,很容易变成网民二元对立的土壤。你打一星拉踩,我打五星回击,没有讨论空间。

在审美层面上,对《人生果实》可不可以打一星?当然可以。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杀马特教父罗福兴曾说:“审美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点。”

这也是豆瓣能够聚集起一帮较为高质量、有一定审美经验用户的原因之一。

但当意识形态大棒被随意拿起,艺术作品被恶意打一星时,豆瓣用户的审美自由岌岌可危。

作家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一文中曾说:“不管在商界、产业界还是科技界,人们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来进行竞争。唯独在文化界赌的是人品、爱国心、羞耻心。照我看来,这有点像赌命,甚至比赌命还更严重。”

豆瓣的“抗日奇侠”们,快醒醒

作家王小波

一星小将们赌命事小,但天下人心沉浮事大。

一星运动,背后站立着更广泛的、被扭曲的网络民族主义。

在上世纪末,网民的爱国热情是这样被激发的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遭遇美国导弹轰炸后 ,很多网民第一次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人民网还专门开设了 “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 ,这一论坛后来更名为“强国论坛” 。

那时网民的网络行动逻辑清晰,诉求明确 :因为我们的国家受到侵犯 ,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表达我们的爱国心 。 [1]

说白了,这是一个正常人在爱国。

反观如今的一星运动,逻辑链条不清、诉求混乱,让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举起大棒,又会将大棒对向何人。

很难说这是在爱国,还是在发癔症。

可以想像,在一星运动背后,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动动手指,用打一星、刷恶评获得瞬间的爽感,满足自己虚幻的正义感,获得独属于乌合之众的群体认同感。

向来乌合之众的狂欢,只是看起来声势浩大。

热度一过,网络上留下的全是他们扭曲的背影,和狂欢过后的一地鸡毛。

参考资料:《网络民族主义行动的新面相:“帝吧出征”事件的逻辑、组织与行动方式》,李兰,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