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記者:蔺佰祿)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障人士一個也不能少。加快殘障人士事業發展,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的重要展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廣大殘障人士過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近年來,臨渭區深入貫徹實施《殘障人士保障法》,緻力于殘障人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康複、教育、就業等方面持續發力,殘障人士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

臨渭區雙王街道八裡店四組村民 李女士:感謝國家給我的好政策,讓我能健康的生活。
家住雙王街道八裡店四組的李女士是家裡的主要勞力,自得病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家裡境況每日愈下。
李女士丈夫 劉先生:掌櫃的得病以後,生活不能自理,我也不能幹任何事,一心在照顧掌櫃的,經濟又沒有來源,家庭十分困難。
2017年,臨渭區率先在全市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李女士也是以順利加入了殘障人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專業的服務指導下,她的病情逐漸恢複,家裡情況也慢慢好轉。
家庭簽約主治醫生 郭芳婷:我是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到這戶家裡的,然後每月來一次對她進行一個藥物的指導、康複功能的指導和心理健康的咨詢指導,看着她的病情逐漸恢複,我也感覺到很開心。
據了解,近年來,臨渭區積極尋求殘障人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路徑和方法,打造了“3113”網格化殘障人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模式,推動殘障人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有序開展。截至目前,全區共有211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700名簽約醫生聯合開展殘障人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共篩查評估16715人,确定有康複需求的殘障人士12794人,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12269人,康複服務率達到了95.9%。
臨渭區橋南鎮段李村村民 張怡:雖然自己殘疾了,但是把自己作為一個正常人來看待,正常人來要求,需要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
臨渭區橋南鎮殘疾小夥張怡堅強樂觀,他在政府及殘聯的各類政策扶持下,通過自學電商美工修圖,全網承接業務,結合自身條件實作了線上就業,也實作了自己的價值。
臨渭區橋南鎮段李村村民 張怡:政府對我們電商有一個電商補助,對我的工作有一定的幫助和提升。殘聯對我們創業的支援,會讓我們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有信心能過好後面的生活。
張怡的情況不是個例,近年來,臨渭區累計為9042 名二級以上重度殘障人士發放重度護理補貼3255餘萬元,為21623名三級以上困難殘障人士發放生活補貼4670餘萬元,逐漸建立起日趨完善的殘障人士社會保障體系。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殘障人士共5490人,截至2020年底已實作全部脫貧。
除了變“輸血”為“造血”,從根本上幫扶殘障人士治病就業之外,臨渭區還完善了殘聯組織架構更好的為殘障人士服務。臨渭區創新基層組織建設形式,試點建設了5個殘障人士工作示範站,在全區開展建檔立卡殘障人士服務“網格化”管理,建立殘障人士“一戶一檔,一人一策”工作機制,實作了“網絡無縫隙、責任無缺位、待遇有保障、管理有機制”的目标,形成了基層殘障人士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廣大殘障人士遇到困難有處找、有處說、有人幫助解決的良好局面。
臨渭區殘聯黨組成員 副理事長 田江濤:我們臨渭區殘聯按照基層殘障人士組織規範化建設标準及“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對基層殘障人士組織建設提出了具體的目标和要求,先後建成臨渭區殘障人士托養中心、輔具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等機構,完善殘聯組織架構,實作人員滿編、功能齊備。并且給各街鎮殘聯配備了理事長和專職委員,他們都有固定工作場所,并且有經費的保障。
無障礙設施建設是殘障人士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始終将殘障人士和老年人無障礙環境建設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來抓,在公共場所設定無障礙通行設施,服務視窗機關開設無障礙服務通道,盲道鋪設實作全覆寫,極大改善了殘障人士生活環境,友善了殘障人士的生産生活。
臨渭區殘聯黨組成員 副理事長 田江濤:下一步我們将在全社會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培養殘障人士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大力開展殘障人士就業和實用技術的教育訓練,鼓勵和引導殘障人士實作充分就業,依托殘障人士扶貧基地,就業創業示範點、種植養殖示範點,來提高殘障人士的就業能力。我們臨渭區殘聯将積極組織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幫助殘障人士平等參與共享社會的文明成果。
編輯:于小歡
初審:姜博
終審:李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