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记者:蔺佰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残疾人过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近年来,临渭区深入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致力于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

临渭区双王街道八里店四组村民 李女士:感谢国家给我的好政策,让我能健康的生活。
家住双王街道八里店四组的李女士是家里的主要劳力,自得病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家里境况每日愈下。
李女士丈夫 刘先生:掌柜的得病以后,生活不能自理,我也不能干任何事,一心在照顾掌柜的,经济又没有来源,家庭十分困难。
2017年,临渭区率先在全市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李女士也因此顺利加入了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专业的服务指导下,她的病情逐渐恢复,家里情况也慢慢好转。
家庭签约主治医生 郭芳婷:我是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到这户家里的,然后每月来一次对她进行一个药物的指导、康复功能的指导和心理健康的咨询指导,看着她的病情逐渐恢复,我也感觉到很开心。
据了解,近年来,临渭区积极寻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打造了“3113”网格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推动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11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00名签约医生联合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共筛查评估16715人,确定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2794人,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269人,康复服务率达到了95.9%。
临渭区桥南镇段李村村民 张怡:虽然自己残疾了,但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来看待,正常人来要求,需要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
临渭区桥南镇残疾小伙张怡坚强乐观,他在政府及残联的各类政策扶持下,通过自学电商美工修图,全网承接业务,结合自身条件实现了线上就业,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临渭区桥南镇段李村村民 张怡:政府对我们电商有一个电商补助,对我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提升。残联对我们创业的支持,会让我们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有信心能过好后面的生活。
张怡的情况不是个例,近年来,临渭区累计为9042 名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发放重度护理补贴3255余万元,为21623名三级以上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4670余万元,逐步建立起日趋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共5490人,截至2020年底已实现全部脱贫。
除了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帮扶残疾人治病就业之外,临渭区还完善了残联组织架构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临渭区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形式,试点建设了5个残疾人工作示范站,在全区开展建档立卡残疾人服务“网格化”管理,建立残疾人“一户一档,一人一策”工作机制,实现了“网络无缝隙、责任无缺位、待遇有保障、管理有机制”的目标,形成了基层残疾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广大残疾人遇到困难有处找、有处说、有人帮助解决的良好局面。
临渭区残联党组成员 副理事长 田江涛:我们临渭区残联按照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对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先后建成临渭区残疾人托养中心、辅具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机构,完善残联组织架构,实现人员满编、功能齐备。并且给各街镇残联配备了理事长和专职委员,他们都有固定工作场所,并且有经费的保障。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将残疾人和老年人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在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服务窗口单位开设无障碍服务通道,盲道铺设实现全覆盖,极大改善了残疾人生活环境,方便了残疾人的生产生活。
临渭区残联党组成员 副理事长 田江涛:下一步我们将在全社会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培养残疾人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和实用技术的培训,鼓励和引导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依托残疾人扶贫基地,就业创业示范点、种植养殖示范点,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我们临渭区残联将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的文明成果。
编辑:于小欢
初审:姜博
终审:李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