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介紹的末日生物其實都是地球土著,寫着寫着又有點懷念外星怪物啦,是以今天給大家介紹《安德的遊戲》裡的蟲族,怪物編号0053-智慧蟲族。

智慧蟲族這個概念,最早由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Anson Heinlein,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于《星船傘兵》一書中提出,而《安德的遊戲》是智慧蟲族的延續。(電影《安德的遊戲》改編自奧森·斯科特·卡德的小說)
蟲族艦隊
智慧蟲族的設定基于地球社會性昆蟲,無論是《星船傘兵》還是《安德的遊戲》,靈感都源于類似螞蟻的蟲類。
智慧蟲族核心設定為思維網絡,整個族群類似一個巨大的生物,獨立個體隻是身體器官,而大腦就是它們的王蟲。
關于蟲族起源,《安德的遊戲》中描述得不是很清楚。但安德的筆記本上有這麼一段話:所有蟲族都源于始母,是她誕下了蟲族母後。始母不像其他蟲族一樣驅逐母後,她學會了和平相處,多個母後的存在使得始母一族異常強大,這也吸引了更多母後加入,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智慧蟲族。(是以說,智慧蟲族其實不止一個核心,什麼單兵斬首不存在的)
此外在智慧蟲族的架構之上,它們依舊屬于“碳基生物”。之是以為碳基生物,一方面這是人類最容易想象的外星形象。另一方面從生命起源來說,DNA依舊是人類認知中有且僅有的生命物質,是以外星生命大機率也是基于DNA的碳基生物。
實際上《安德的遊戲》全片,蟲族正面登場的時間不多,是以生物資料有些模糊。但基于社會性昆蟲的設定,它們最可能的原型是地球螞蟻,是以生物分類為: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
《安德的遊戲》蟲族外觀(以片尾蟲後登場為準):體表覆寫蒼白色皮質組織,蟲族特有的外骨骼已經退化,反而進化出了内骨骼,蟲後頭頂類似皇冠的結構,也是由内骨骼支撐的。
毀滅之王巴爾
軀體部分看上去有點像黑暗三魔神之一毀滅之王巴爾,下半身如同底座一般,由四對刀足支撐,上肢則是兩對镗刀(一對較長,一對收在胸口),尾部是肥大的生殖器官。雖然智慧蟲族早已脫離單純昆蟲的序列,但生理結構和祖先螞蟻相差不大。
蟲後頭部結構類似地球螳螂,嘴巴為咀嚼式口器,之上是兩對寶石般的複眼。隻是它黑漆漆的大眼裡,閃爍的是智慧之光,而不是螳螂的嗜血瘋狂。
據資料介紹,《安德的遊戲》蟲族隻有視覺器官,她們之間沒有語言,依靠的是思維交流,且具備跨時空交流的能力。
要補充的一點是,《安德的遊戲》裡的蟲族基本上都是雌性的,它們如同祖先的社會結構一般,隻要不是蟲後性器官就會萎縮或者不發育。(是以前文提到的巨大尾部,應該是蟲後獨有的身體結構)
比較bug的是,對比片中安德身形,蟲後身高應該不超過1.5米,體長也最多4到5米,以這個體型來說,它是無法繁殖大量後代的。
而《安德的遊戲》片中又強調,蟲族建立軍隊的速度極快,這點多少有點自相沖突。但生物設定,原本就不是《安德的遊戲》的核心内容。該片主要是在思考,當人類接觸未知文明時,應該以什麼态度來應對。這裡和《三體》裡的黑暗森林法則有類似之處,但态度有所差別
為什麼說,放在現實戰場上人類無法戰勝蟲族呢?這是因為它們不僅活得比我們久,而且種群遠遠大于人類。單拿地球來說,蟲族已經存在4億餘年(目前認知),這期間發生過數次生物大滅絕,全球級災難數都數不清,但蟲族一直堅挺存在。換句話說,即是人類以目前最強武器核彈,無差别轟擊地球,蟲族依然有活下來的可能。
此外,它們太多了。地球上蟲族的總品質,居然比地球所有動物加起來的品質還要大。和它們發生戰争,你完全可以了解成沒有休止符的戰鬥。那麼你覺得人類軍隊,有可能戰勝蟲族嗎?
下一篇,繼續介紹幻想世界中的奇異生物,感興趣的小夥伴記得關注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