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廣東茶園建設的疑惑:二

2021年的四月份,芳村茶葉市場,春季時做了些紅茶,在朋友圈内推銷。某天去到一個前輩的工作室,工作室内已經有幾個貌似她的學員。

一時間互相吹捧後,突然有個學員林某說起了她任職的公司有片茶園,種了四五年了,茶樹長不大,施肥也沒用。她到過現場,看過土壤結構,她覺得是土壤結構太過硬化導緻的。我們也就随口問起了茶園的位置,正好也是在粵東北方向。心想,不對啊,除了丹霞地貌,不可能會有如此的土壤結構。就即使是丹霞地貌,武夷山也是啊,不至于啊!

出于好奇,就請林某把拍過的現場圖檔拿出來分享下。一看,林地茶園,坡度小、土壤層深,内好似裹着大量不大不小石礫壤,土壤層也不像貧瘠之地啊,應該是個好地方啊!哎!怎麼會有她所描述的問題啊?

前輩的興緻也來了,也問為什麼?林某說自己雖然也是農業專業的,但沒種植過茶樹,是以她認為是土壤還有管理問題。我仔細看了下圖檔,發現茶園的種植行距是依照樹木行距,幹脆就是沒有做園地開墾就直接種植的樣子。就冒昧的問了林某是否是我闡述的情況,這時林某才說此行内乃某大師指點下,依其所言而行的,切如我說的。

中國自古就有依自然山勢種茶的習慣,因為以前的勞動力不足,茶葉在大部分産區不是家庭的支柱産業,是以以前部分茶農會選擇這類種植方式。

新中國建國以來,通過廣大的茶葉生産者和科技工作者的長期生産實踐和對茶葉優質高産形成規律研究,提出了以下規律:一:林園環境:具有林園環境是高産優質茶園的重要标志;二:土層深厚,松土層的肥厚度有利于根系深紮;三:選用良種;四:合理密植;五:能灌能排;六:适應機械。

說道此處:林某好像清楚了些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