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國小一年級孩子,入學兩個月,被罰站五六次。
媽媽坐不住了,自家孩子不是熊孩子,非常渴望老師的認可,被罰站,會不會大家孩子的學習熱情呢?
媽媽覺得為了一些小事情被罰站得很委屈。
比如,課後服務,女兒胳膊癢了撓了撓,就被罰站了。

座位旁邊有張紙片,就發展了,
吃午飯逾時了,罰站了。
媽媽覺得,怎麼就動不動就罰站呢?沒有别的好方法嗎?這個方法簡單粗暴,合适嗎?
孩子被罰站,媽媽心疼。
媽媽不是不能忍受孩子被懲罰,被老師教育,把孩子送進學校,老師不聞不問,怎麼樣都不管,才該是家長真正擔憂的事情,但是,媽媽心中還有另外的小九九。
因為一點小事,就讓孩子罰站,累先放一邊,會傷孩子的自尊心啊。
孩子會不會覺得自己差勁呢?剛入學的孩子會不會是以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學校呢?
面對内心世界這樣的困惑,媽媽最好跟老師溝通一下。
畢竟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對于事情的判斷力還不是很強,不能針對結果做出合理的分析,他們可能搞不清自己為什麼被罰站,或者當時搞明白了,到了家裡就說不清楚了。
是以,不能孩子說了什麼,就信什麼。、
有的媽媽實則“護犢子”但是又怕别人說自己“護犢子”,内心很糾結。
其實,隻要内心有疑問,大可不必怕别人怎麼說。
可以換個方式跟老師溝通。
比如,老師,孩子上學兩個月了,表現怎麼樣。我最擔心的就是她的紀律問題,在家裡,自由慣了,到了學校有沒有不服管教。
有這樣的讨教式的開頭,如果孩子真的有違紀行為,老師自然願意跟父母聊一聊。從老師方面來講,他們教書育人的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教師愛崗敬業,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
教師對待學生嚴慈相濟,不會體罰甚至變相體罰學生。
如果罰站了孩子,一定有原因,更是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做出的對于孩子的教育行為。
是以,放低姿态和老師溝通,老師自然會把孩子的表現呈現給孩子。
這樣,媽媽就能知道真相,改變内心的不平衡狀态。
一旦老師說孩子表現好,很遵守紀律,父母不妨把孩子在哪天罰站的事情跟老師講一講,聽聽老師怎麼說。
大部分老師都會如實相告。老師如實相告,我們也要敞開心扉,老師不會無緣無故罰站。
試想,一個班級40多個孩子,總有一些不聽話的,老師不嚴厲一點,真是管不住,管孩子就是為孩子好。
有的孩子真的是很調皮,老師說幾次不管用,該怎麼玩,怎麼玩,還說話,下座位,很影響老師講課。
是以,老師采用罰站的方式,也是無奈之舉。
總不能為了教育一兩個孩子,不講課吧?
當然,如果老師否定有罰站行為,可能預示着老師存在着某方面的問題,媽媽要多跟孩子溝通,多關注的校園生活,以避免發生不公平、傷害孩子心理健康的行為。
同時,也更能了解孩子對待上學的态度,以及上學的表現。
##雙減###育兒薪計劃###洞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