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往往對另一半有各種各樣的期待,總是向往婚姻。在婚姻中,她經常說,他聽;她問,他答應;她問,他照做了。但是,感情最重要的是互相溝通,而不是一個人的相聲。其實,丈夫對婚姻有自己的期待,也想在生活中有發言權。讓我們來看看男人想對妻子說的五個字。
真正驅動愛情的不是濃烈的愛情,而是瑣碎的時間。在漫長的歲月裡,如果婚姻中沒有了解,缺乏溝通,就會像猜謎遊戲一樣,一個在努力畫畫,在頂端尖叫,一個捂着耳朵。是以,有時候你不妨放下那些“我想”,聽聽“他說了什麼”。多一點“我們”,少一點“你和我”……愛情不容易,婚姻是一座橋,我們能看到和感受到彼岸的真實模樣,那麼我們就能很好地走下去。

受委屈的妻子:
周末,我在二手網站上挂了一把舊木椅。有的人說每秒都想要,當天就來取。買家來了,我搬椅子下樓。老公在客廳玩遊戲,随口問我:“有什麼事嗎?”我有點生氣,說:“不,你玩你的。”當我把椅子搬下電梯時,我的委屈像雨一樣積了起來。自從我搬了新房,所有的舊家具和電器都被我賣掉了,這需要時間和精力。他似乎看不到我的辛苦,甚至沒有幫我。
困惑的丈夫:
她不明白她為什麼生我的氣。賣完椅子回來,她抱怨指責我,說油瓶掉下來了我也沒幫忙,也不關心家人和她,隻玩遊戲...我滿腦子都是問号,用一隻手擡起小木椅可能要花點功夫。我知道她想讓我舉起來,比賽兩分鐘就能結束。你為什麼不能等我?就算買家趕時間,你也可以跟我說清楚。我馬上陪她下樓!還有,我家的财務對我來說一直是開源的,她一直在存錢。我以為她很喜歡賣閑置物品,那她為什麼突然受委屈了?發這麼大的火真是莫名其妙。
一種委屈,一種不解,是夫妻之間最常見的沖突之一。經過這樣的争執,兩個人會很難過。其實造成這種沖突的原因往往繞不開一個原則:男人習慣于處理事情,而女人則渴望情感上的慰藉。
長期的社會環境和對男女的不同期待造就了“男性理性、女性感性”的主流狀态。對于很多男人來說,面對一件事,最重要的是明确訴求,然後開始處理。一旦解決,就好了。但對于很多女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處理事情的态度,因為它能反映出當下的情緒狀态:伴侶是否了解我,是否關心我。
“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原則沒有錯,問題在于男女對現象的了解往往不同。比如這篇文章裡的老婆,因為買家的态度,積累了很多不好的情緒。在這種心态下,很容易把丈夫的态度看成是“随便問”、“不重視”,而不是丈夫說什麼。事實上,他願意幫忙。
要解決這個問題,夫妻雙方都需要真正了解和接受男女之間的上述差異,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想“直男什麼都不懂,沒戲”或者“女人為什麼這麼矯情”。既然已經訂立了婚姻合同,兩個人就應該為了一段美好的感情而共同努力。
每個人都有情感需求,丈夫應該明白妻子比自己更需要情感的支援,同時也更羞于開口積極表達自己的需求。
是以,當你覺得妻子狀态不好的時候,最好讓丈夫更加積極主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妻子對丈夫不滿時要提醒自己:“這是我的主觀判斷,還是他真的在乎我?”同時,盡可能主動詢問丈夫的真實想法,并擺脫主觀印象,這樣兩人的關系才會有很好的改善。
通常,男人被期望是高大、強壯、強大和可靠的丈夫和父親,而女人被期望是美麗、溫柔、賢惠和寬容的妻子和母親。“如果你嫁給我,你就要對我負責。”“我為家人犧牲了這麼多,你不應該對我好一點嗎?”……女性更容易互相依賴,對伴侶的期望也更高。期望很高,要求也很高。很多妻子都會有以上表現:對另一半不滿,挑剔,抱怨。
這樣的情緒和表情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你隻關注自己,妻子很難意識到男人有時也是脆弱的。我們都是普通人,抗壓能力有限。一個人即使努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顧對方實際情況的盲目施壓,隻會把丈夫推得離妻子越來越遠,自己的心也會越來越封閉。
“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有同感”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唯一方法。在這個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夫妻雙方都不容易。如果妻子能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在丈夫肩負經濟重擔的時候,試着感受到丈夫心中的壓力、焦慮和恐慌,我相信她心裡自然會有溫柔的憐憫。丈夫也要意識到,有丈夫有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妻子有更多的負面情緒也是正常的,需要更多的關心和了解。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如果把情緒發洩在對方身上,内心會越來越匮乏。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溝通自己的煩惱、軟弱甚至失去對生活的控制,我們就有機會互相支援,互相幫助。這樣的溫暖是家庭的堅實基礎,也是抵禦外界動蕩的保護罩。
“白馬王子救公主”的故事深入人心。在男權主導的社會裡,要求男性在享受統治權力的同時,承擔更多,更寬容。“兩個人吵架,男生一定要先道歉,不管是不是錯”,這甚至被很多人視為衡量愛不愛的标準。
但事實上,長期穩定的親密關系是非常需要平衡的。平衡不是絕對的公平,而是彼此能感受到美好的“度”。無論是在具體的家務配置設定上,還是在抽象的情感層面上,夫妻雙方都應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對方的需求,讓他們成為“容器”。沒有人能總是忍而不發洩。如果對伴侶要求太嚴格,平衡會越來越不平衡,一方會覺得委屈無力,最終會傾斜。
其實很多時候,夫妻之間的大沖突都是從激情的小鬥争開始的,因為我們太看重小事情,執着于小事情,堅持要對方低頭才能赢。但其實這樣的激情之争,基本上是赢了面子,輸了感情,得不償失。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來自于對方的低頭,而是來自于兩個人之間真誠而緊密的聯系。
是以,如果當下的沖突不是底線問題或者核心問題,如果妻子能夠及時照顧到丈夫的情感需求,主動通過撒嬌或者逗弄來放松氣氛,而不是展開一場緊張的是非之争,那麼丈夫就可以放松下來,然後在情感上做出回應,讓原本的沖突無形中得到化解。這對夫妻來說是雙赢的局面。畢竟,沒有人喜歡整天生活在寒冷、壓抑和令人窒息的氛圍中。是以,為了雙方的幸福,為什麼不主動嘗試一下呢?
老公的問題,當然沒有标準答案。對于一些情感需求強烈的人來說,能在一起是一種享受,凡事都考慮到對方是很自然的,不需要額外的努力。但是對于一些沒有強烈情感需求,喜歡獨處的人來說,保持個人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們想在每件事上都想到對方,他們會感到疲憊和束縛。
兩種模式沒有對錯,隻是不同。很多男女因為模特不同,覺得對方好差或者不在乎自己。事實上,他們本質上希望對方改變,但他們不需要改變自己。任何人都很難改變,這意味着我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犧牲自己,尤其是當一方以“錯誤”的罪名被迫改變時,很容易引起不滿和對抗。
面對夫妻之間思維和模式的差異,我們需要積極地去了解和磨合,而不是把對方當成“問題”來快速消除。婚姻是兩個人維系的,沒有人需要完全改變自己才能适應對方。首先兩個人需要充分信任,然後慢慢弄清楚自己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什麼樣的待遇,同時盡量了解對方需要什麼樣的待遇,然後坐下來讨論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模式。
比如妻子去逛街,會給丈夫買點東西,她也希望丈夫出門的時候能給她帶點小禮物,是以丈夫在妻子出差的時候最好記得抽點時間給她挑點東西。如果丈夫心情不好想一個人獨處,那麼妻子需要有适當的了解和讓步,偶爾允許丈夫以自己的方式緩解精神壓力。隻有雙方都以善意了解和包容對方,分歧才不會變成尖刀,刺傷親密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丈夫的強烈不滿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煩惱自己的缺點被人暴露;第二,她個人界限被侵犯的不适。沒有人喜歡把自己的缺點展示在别人面前,随意評論,這樣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在被别人攻擊。當妻子與閨蜜交換隐私,按照閨蜜的意見處理婚姻沖突時,丈夫會覺得世界上有一個隐隐約約的“第三人”,應該隻有兩個人,盯着看,打分,甚至這個“第三人”對夫妻關系有一定的影響,會引起丈夫内心的不安和怨恨,他會本能地想把這個“第三人”踢出去。
雖然表面上丈夫的行為看似“小氣”,其實這些隐私都是值得尊重的。作為妻子,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隻是父母矮,随便聊聊也沒什麼”,這樣會讓兩個人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如何平衡“與朋友交談”和“保護夫妻隐私”?其實難過的時候想和朋友分享吐槽也是可以了解的。隻需要注意分寸和界限,和對方身體有關的内容和夫妻之間的巨大沖突。最好不要拿來當聊天材料,以免事後尴尬。夫妻發生糾紛時,不要盲目聽從長輩朋友的“指導”。雖然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說法,但這個道理必須建立在“旁觀者”看清楚整盤棋的前提下。即使是親密的家人和朋友也不能了解夫妻之間的每一點關系。在婚姻中,你是看得最全面,了解得最多的人。
是以遇到問題,長輩朋友的話可以作為參考,但真正的決定要看夫妻雙方具體深入的溝通讨論,明确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後才能心甘情願地做出。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并不容易,但隻有“不容易”的方法才能“輕松”徹底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