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子閱讀 | 兒童文學《瑪蒂爾達》

作者:一君親親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作者大大長期更新文章,願閱讀可以點亮每個人的生活。

★點選閱讀全文,擷取作者更多文章。

今天分享《瑪蒂爾達》,它是作家羅爾德·達爾所寫。

這位帶着傳奇色彩的挪威籍英國天才兒童文學作家,劇作家和短篇小說作家羅爾德·達爾,他被譽為是“世界上最會講故事的人”。他的作品以36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他是愛倫·坡文學獎得主,白面包兒童圖書獎得主,英國兒童圖書獎得主,世界奇幻文學大會獎得主。

總之,這是一位非常非常厲害的作家,達爾的作品想象力豐富,引人入勝。也是以成為了許多電影,電視劇,音樂和詩歌的創作源泉。

《瑪蒂爾達》是他生前最後一部兒童幻想小說。早在1996年的時候就有了電影版。2011年,大名鼎鼎的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推出了同名的音樂劇,那更是聲名大噪。迄今為止,這部音樂劇一共獲得了86個獎項,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這部作品裡面,達爾特意制造出了無比惡劣的家庭和學校的環境。對兒童和成人的關系進行了思考。盡管家庭和學校都是“大人的地盤”,可是原本弱小的孩子被賦予了強大的力量,最終戰勝了那些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大人。達爾通過他的故事,強烈質疑了成人世界的權威,并且毫不猶豫地選擇跟孩子們在一起。這個也是他始終受到一代又一代小讀者們狂熱追捧的原因。

主人公瑪蒂爾達是個天才女孩兒,有着超乎尋常的大腦。她三歲自學識字,四歲渴望讀書,五歲讀遍了名著。在閱讀和算術方面都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這樣一個非常罕見的聰明孩子,本來那應該是讓父母欣喜若狂,視若珍寶的。可是瑪蒂爾達的爸爸媽媽卻正好相反,這對夫妻又粗暴又蠻橫,對女兒簡直是冷漠至極,他們根本就瞧不起自己的女兒,并且認為讀書對女孩來說毫無用處。

當瑪蒂爾達發現家裡僅有的一本書是媽媽的《簡易食譜》,要求爸爸給她買一本書來讀的時候,爸爸卻說,“我們有一個漂亮的12英寸的電視機,你卻要我買一本書。你被寵壞了,我的小丫頭”。不僅如此,他還撕掉了瑪蒂爾達從圖書館借來的書。甚至颠倒是非,說自己的女兒是個騙子。爸爸倒賣汽車弄虛作假,瑪蒂爾達非常生氣,指出這是一種欺詐的行為,可是卻遭到了一頓責罵。“如果你不喜歡這樣做,你就别吃家裡的飯”。

瑪蒂爾達的媽媽也好不到哪兒去,她嗜賭如命,覺得女孩子讀什麼書啊,隻要漂亮就夠了,盡管她長得肥胖醜陋,卻認為自己貌美如花。如此惡劣的家庭環境,這樣自私庸俗的父母,引起了瑪蒂爾達内心的憤懑不滿。可她是個天才女孩啊,面對父母的嘲諷和謾罵,瑪蒂爾達總是能夠不動聲色地進行“報複”,她在爸爸的帽子邊沿塗滿了膠水,讓爸爸戴上帽子就摘不下來,被迫剃掉了頭發。她借來朋友的鹦鹉在家裡裝鬼,把她的爸爸媽媽吓了個半死。

瑪蒂爾達的這些“壯舉”,真是大快人心。然而,這個世界很複雜,到處都是大人說了算。除了這樣庸俗不堪的爸爸媽媽,瑪蒂爾達要面對的還有學校裡面非常蠻橫又殘暴的壞校長。壞校長到底有多壞呢。看看她怎麼說孩子們吧。

“我一直弄不明白,小孩子為什麼這樣讨厭。他們簡直就是我生活中的禍害,他們像蟲子,越早消滅越好”。這個壞校長反對給孩子們任何的贊美和鼓勵,并且認為應該采用殘酷打壓的方式對待孩子。她認為全校的學生都像是牢房裡的犯人,需要被嚴厲地監視起來,不能有半點差錯。并且她還會用非常非常惡毒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咒罵。比如有一次,一個學生沒有用乘法表做題,她就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罵道“你這個頭号白癡,你這個給豬吃的小甜菜”。我們實在是難以想象,這樣惡毒的語言竟然是出自一位校長之口。

在故事裡面,從亨尼老師的童年經曆,我們也可以看出,她的姨媽也就是壞校長,内心陰冷,貪婪自私,不擇手段。這樣的人簡直就是徹頭徹尾的大壞蛋。

在壞校長看來,瑪蒂爾達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天才,充其量不過是“一隻鹦鹉”。可是最終,瑪蒂爾達卻用非凡的超能力,把這個壞校長趕出了校園。成人的自大、貪婪、殘暴,在兒童的智慧面前被打的落花流水。

那麼,達爾為什麼會在故事當中,熱衷于表現成人和兒童的關系呢?為什麼會塑造出如此殘暴的大人,尤其是校長形象呢?

這個要從他的童年經曆說起了,1916年,達爾生于英國威爾斯的克蘭達夫鎮,他的父母都是挪威人。達爾三歲的時候,父親死于肺炎,母親因為受到達爾父親的囑托,堅持要把他送到英格蘭的學校去接受教育。但是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英國,許多學校都盛行用辱罵和體罰等暴力的行為來管教學生。

達爾八歲的時候,進入了管教極其嚴格的聖彼德預備學校。在那兒有嚴厲的校長,偏心的老師,還有常常辱罵學生的宿舍管理者。九歲時,因為用惡作劇捉弄糖果店的老闆娘,達爾遭到了校長用藤手杖的抽打。十三歲的時候,達爾又被送到了英國最著名的公立學校,雷普頓公立學校。校長是一名牧師,卻也是全校體罰學生最厲害的打手。

這是一個多麼悲慘的童年啊!被體罰,被虐待的經曆,給達爾心裡留下了深深的陰影。他在《好小子——童年故事》當中寫道,“甚至到今天,每當我在硬闆凳或者硬椅子上坐久了,我就開始感到我的心由于五十五年前挨打的舊傷痕在怦怦跳”。

可以說,《瑪蒂爾達》當中的壞校長,其實就是達爾學生時代幾任校長的集合體。從爸爸媽媽再到壞校長,達爾用瑪蒂爾達充當了自己的代言人。對這些專斷蠻橫,自私自利的大人們進行了質疑和反抗,對兒童在成人世界中受到的壓迫和霸淩,更是表達了内心強烈的不滿和控訴。

在這場兒童和成人的較量之中,達爾讓兒童成為了獲勝者,命運的主宰者。這個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說的“兒童乃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的創造者”。

值得注意的是,達爾在推翻這些可惡的成人形象的同時,也塑造了善待兒童,了解兒童的成人的現象。瑪蒂爾達的老師亨尼小姐幼年失去了雙親,被殘忍地剝奪了自由和财産,生活在姨媽的欺淩之中。

也許是遭遇有幾分相似,同命相連,亨尼老師是唯一一個能夠真正懂得瑪蒂爾達的大人。她發現了瑪蒂爾達的天賦,相信瑪蒂爾達的能力,并且在瑪蒂爾達的幫助之下,趕走了姨媽,奪回了自己的财産。最終取得了瑪蒂爾達的監護權,兩個人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在這裡,亨尼老師其實是代表了達爾的願望。那就是在這個世界上,他希望兒童被看見,得到尊重,得到了解。他希望孩子們和大人們能夠和諧相處。也正是這樣一種美好的願望,使得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為達爾的作品感到了驚歎和着迷。

除了對兒童和成人關系的思考與描述。達爾還在故事當中強調了讀書的作用,這個也跟他一貫秉持的觀點相一緻。達爾曾經說過,我熱衷于教孩子們學會讀書,使他們對書感到惬意,而不是畏懼。書不應該讓人感到畏懼,而應該非常有趣,令人興奮,奇妙無比。

養成讀書的習慣會讓人受益無窮。達爾也是以這種姿态進行創作的,他從來不會居高臨下,以說教的方式來寫故事,而是俯下身來為孩子們寫作,用這種方式講的“道理”更容易走進孩子們心裡。

達爾在瑪蒂爾達身上不斷強調了書籍的力量。瑪蒂爾達通過閱讀看到了廣闊的世界,建立了和父母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和溫柔善良的亨尼老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忘年之交。甚至也是通過讀書最終獲得了她的超能力。

想想看,當大人們喋喋不休地羅列出來很多“讀書多麼重要”的理由的時候。在孩子眼裡,瑪蒂爾達那種對書籍的如饑似渴,那幅畫面就足以抵的過大人說教的萬語千言了。而孩子們沉迷在達爾的故事當中無法自拔,不也正和愛讀書的瑪蒂爾達一樣嗎。

瑪蒂爾達是故事裡的天才女孩,她的身上又帶着現實當中孩子的影子。這樣一個充滿力量的故事,讓大人懂得尊重孩子的需求,傾聽孩子的聲音,相信孩子具有自我成長的力量。希望這個故事裡面的一個個畫面就像是一顆顆神奇的種子,播種在孩子們心底。

- End -

歡迎分享朋友圈 轉載請擷取授權

-作者-

趙梓君,每天一篇文章,記錄工作生活、讀書學習的點滴。做一顆傳播愛的種子。

公衆号:趙君。寫作不隻是在記錄,而是在喚起一些沉睡着的美麗的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