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沙曆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六百三十五期】(軍事系列第522講)
克格勃追捕了30年的馬卡洛娃是誰?1942年8月1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斯大林格勒會戰開始。
很多人不知道,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還有大量蘇聯僞軍參加作戰。
而二戰中,僞軍最多的國家并不是中國,而就是蘇聯。
各派系的蘇聯僞軍,總數超過100萬人。
今天我們說的主角,是一個叫做馬卡洛娃的女僞軍。
蘇聯克格勃花費了30多年時間追捕她,最終将其槍決。
為什麼蘇聯會不惜代價追捕一個女人?
我們來看正文。
安東尼娜·馬卡洛娃本來是普通蘇聯女孩,1921年出生在鄉下的一個村子。
19歲的時候,馬卡洛娃來到莫斯科求學,還不到1年就爆發了蘇德戰争。
此時的馬卡洛娃比較愛國,自願參加了蘇軍。
需要說明的是,馬卡洛娃本來叫做帕夫洛娃。
在新兵登記的時候出現錯誤,将她的名字和另一個女兵混淆了。當時蘇軍連戰連敗,急着補充兵員,也顧不上名字這種小事。于是,她就以馬卡洛娃的名字從軍。
蘇聯一直有女兵,主要是蘇聯女人很厲害。
馬卡洛娃這樣來自農村,能吃苦耐勞,反應快,力氣又大的年輕女孩,很多時候不亞于男人。
在蘇聯鄉下,這些身體好的婦女也是主要的勞動力。
不過,這些女兵不會參加作戰,在軍隊中主要從事後勤和文職工作,或者是做護士。
蘇德戰争爆發後短短3個月,蘇軍損失了幾百萬軍隊。一線軍隊潰敗得太慘,斯大林預計到會出現嚴重的兵力不足問題,開始考慮将一部分女兵編入作戰部隊,直接參加戰鬥。
蘇軍開始教育訓練一部分女兵,讓她們成為女狙擊手、女飛行員、女機槍手、女高射炮手之類。一是為了宣傳蘇聯人民不分男女都作戰,二是她們确實可以補充兵員損失。
尤其是蘇聯防空部隊後來有50萬女兵,是作戰的中堅力量。
馬卡洛娃的個人條件不錯,很聰明,反應也快,身高體壯,被選拔為重機槍手。
馬卡洛娃接受了1個多月的重機槍訓練,練就了一手還不錯的射擊技術。
随後,馬卡洛娃跟着部隊參加了1941年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
這是莫斯科戰役的外圍作戰,結果又是蘇軍大敗。蘇軍被德軍合圍殲滅80萬人,被俘就有68萬人。
馬卡洛娃的部隊負責增援,10月剛剛到前線就遇到蘇軍全面崩潰。
馬卡洛娃所在的團,根本沒有來得及參加大戰,就開始撤退。
馬卡洛娃暈頭暈腦地跟着部隊行動,連一槍都沒有開過。
德軍包圍圈已經形成,蘇軍軍官要求分散以班排形式,自行突圍回到後方,或者留下就地打遊擊。
軍官告訴馬卡洛娃他們,不要随便向德軍投降,因為戰俘大部分都會被折磨緻死或者被就地槍決。
馬卡洛娃第一次參加戰争,就遇到這種情況,頓時懵掉了。
她倉皇丢棄難以攜帶的重機槍,跟随幾個戰友一起撤退。
在一個村子休息的時候,一夥德軍将村子包圍,将手無寸鐵的馬卡洛娃俘虜。
被俘時,馬卡洛娃剛剛20歲。
被送入戰俘營的馬卡洛娃,開始有些欣喜,她一沒有被就地處決,二沒有遭遇強奸和毆打。隻是,這種喜悅沒有持續多久。
戰俘營中的蘇軍,待遇非常差。
此時,德軍正在奮力攻打莫斯科,又遭遇了大雪,自己尚且缺吃少穿,哪裡願意去管戰俘的死活。
而斯大林早就宣布戰俘都是蘇聯的叛徒,不給予任何幫助。
蘇軍戰俘每天隻有極少的食物,忍饑挨餓還要受凍。戰俘營傳染病橫行,但沒有藥物,大量戰俘病死。戰俘們稍有不滿或者反抗,就會被拖出來,公開槍決。大家都陷入絕望中,認為必将痛苦地死去。
就在馬卡洛娃也認為必死無疑的時候,決定她命運的事情發生了。
一個德國軍官,要求同她單獨談一談。
在辦公室内,軍官遞給馬卡洛娃一大塊白面包和一塊巧克力後(在當時的戰俘營裡,這就是一筆财富),笑眯眯的詢問她願不願意同德國合作,繼續當兵。
做僞軍?馬卡洛娃頓時猶豫了起來。
她早就聽說,德軍正在組織僞軍,一些戰俘為了活命加入了這個軍隊。
如果拒絕加入,戰俘就會被槍殺。
這邊,德軍軍官甜言蜜語的許諾德國人優待婦女,認為婦女隻是被斯大林裹挾進入軍隊。隻要馬卡洛娃同意參加僞軍,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待遇,也可以獲得自由。
談話的最後,軍官突然收斂笑容:如果你拒絕同德軍合作,那麼就是德軍的敵人。你自己也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顯然,馬卡洛娃選擇拒作,很可能被當場槍斃。
即便德軍軍官發了善心,不槍斃她,在條件惡劣的戰俘營,馬卡洛娃未必還能生存幾個月。
馬卡洛娃才20歲,當然是不願意死了。略有猶豫後,馬卡洛娃就表示願意合作,成為僞軍,先保住性命再說。
讓馬卡洛娃驚奇的是,她當天就被轉移到,一個有暖氣的單身牢房内。
她得到了德國士兵的日常配給,不但食物充足,還發給她很多香煙、伏特加、衣物,甚至女性用品。
如此高标準的優待,卻讓馬卡洛娃緊張不安,認為就算是做僞軍,也不可能受到這種待遇。
她猜測不可能是為德國人做飯、洗衣之類的工作,有可能是被當作軍妓陪睡。
對此,馬卡洛娃頗為困惑。她雖身高體壯,長相卻很普通,毫無姿色可言。被俘的蘇聯女兵中,頗有些美貌性感的年輕美女。就算陪睡,也輪不到馬卡洛娃啊!
幾天後,馬卡洛娃終于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一個早晨,馬卡洛娃突然被德國人叫醒,被帶到一個刑場。
德國人交給她一挺熟悉的蘇制重機槍,說這就是她的工作。
刑場上站着的這些犯人,都是反對德軍的遊擊隊員、地下組織成員和他們的同情者,必須被處決。
馬卡洛娃曾是一個重機槍手,德軍讓她用機槍打死這些人。
馬卡洛娃大吃一驚,渾身發抖。
她雖是機槍手,卻從沒有殺過一個人,甚至沒有對人開過一槍。
于是,馬卡洛娃結結巴巴推辭,說自己的射擊技術不好。
德軍翻譯官告訴她:你不願意去開槍殺别人,就會被開槍殺死,不可能活過這個早晨。當然,你可以自由選擇,不會有人強迫你。
在生死關頭,馬卡洛娃害怕了。
最終,她選擇屠殺自己的同胞,為德國人效忠:他們死,總好過我死。
于是,馬卡洛娃顫抖着操縱重機槍,胡亂掃射起來,将刑場上十多人全部打倒。
這次行刑後,馬卡洛娃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連續3天徹夜未眠,吃不下任何東西。
不過,行刑幾次以後,馬卡洛娃很快麻木了。
每次開槍前,她會猛喝幾倍伏特加,再将所有人掃倒。
作為回報,德國人也沒有虧待他。
除了給她不錯的生活待遇以外,德軍還允許她将打死犯人的衣物變賣換錢。
這些衣服上都有彈孔和血迹,馬卡洛娃隻能賣一些鞋帽。
德國人沒有再看管馬卡洛娃,讓她居住在僞軍的營地内,可以自由活動。
馬卡洛娃由此成為一個殺人工具,每隔幾天就會參加一次行刑,将犯人掃射擊斃。
她逐漸發現,犯人開始有所變化。最初他們都是清一色的青壯年男人,又出現了少年和老年男人,最後出現了婦女,尤其是老年婦女。他們應該都是遊擊隊的同情者和家屬,并不是遊擊隊員。
即便如此,馬卡洛娃也毫不留情,将他們全部打死。
同阿Q一樣,馬卡洛娃對自己進行精神上的催眠:就算我不去殺他們,也會有别人去殺。他們肯定是活不了的,死定了。
這種殺人的生活,整整重複了2年。
到蘇軍反攻布良斯克地區為止,馬卡洛娃殺死了800多甚至上千人。
德軍為了壓迫遊擊隊員屈服,經常對他們進行假槍斃。也就是将人拉到刑場裝作槍斃,希望用死前的恐懼讓他們叛變。
馬卡洛娃參加了很多次假行刑,大量遊擊隊員都記住了她,對這個女叛徒恨之入骨。
自然,馬卡洛娃也不是傻蛋。
在1943年德軍潰敗之前,她換上早就準備好的老百姓衣服,僞裝成難民逃回了家。
沿途她多次被蘇軍攔截盤查。因她是個年輕婦女,蘇軍都給與放行。
回到家鄉的村子後,馬卡洛娃謊稱自己在莫斯科做女工,被戰争一直被困到現在。
村民們比較樸實,都相信了她的說法。
馬卡洛娃卻極為驚恐,認為一旦被捕肯定會被蘇聯政府處死。
不過,她參軍後用的名字是帕夫洛娃,當劊子手時也是這個名字。
而家鄉的人不知道她用過假名,也不知道他的罪行。
追捕她的蘇聯克格勃,則不知道馬卡洛娃的真名和家鄉的具體位置。
即便如此,馬卡洛娃還是晝夜心神不甯。
1945年戰争勝利之前,馬卡洛娃嫁給了受傷殘疾的老兵,借此離開了家鄉,去了白俄羅斯小鎮。
老兵認為馬卡洛娃隻是個普通的鄉下女人,壓根不知道她做過僞軍,當然也不知道她殺了這麼多人。
兩人夫妻感情還算和睦,生了好幾個孩子。
戰争勝利以後,在衆多遊擊隊員和家屬的控訴下,蘇聯政府不斷追捕劊子手馬卡洛娃。
但是,馬卡洛娃用的是假名,外貌上沒有什麼特征,又不知道她逃到了哪裡,根本就抓不住。
克格勃先後審訊了250多個叫做馬卡洛娃的女人,一無所獲。
然而,克格勃并沒有停止對馬卡洛娃的抓捕,持續了30多年。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馬卡洛娃最終還是落入法網。
1976年,一個同馬卡洛娃接觸過的戰俘營幸存者,出差路過她居住的小鎮。
此時的馬卡洛娃是小鎮的積極分子,正在講台上大聲宣傳黨的政策,發表激情洋溢的演講。
由于差點被馬卡洛娃殺死,即便時間過去了30年,這個幸存者仍然有極為深刻的記憶。
他認為這個女人長相酷似馬卡洛娃,尤其是說話的語調和習慣性動作,也非常像。
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時,女人頓時極度慌亂,不顧演講沒有完成就逃下了台。
他立即向周圍群衆打聽了女人的身份,随後找到了當地克格勃。
當克格勃和警察來抓捕馬卡洛娃的時候,她卻并不驚慌。30多年來,她一直在等着這一天。
經過調查以及衆多幸存者指認,已經55歲的女人,就是當年殺死1000多個蘇聯人的女惡魔。
在監獄中,馬卡洛娃承認了罪行,卻辯稱是不得已而為之。她如果拒絕做這種事,就會被德軍殺死。犯了殺人罪的是德國人,她隻是迫于無奈的執行人,同那挺行刑的重機槍差不多。
對于這套說辭,法院不予認可。法官認為人在生死關頭,也許會為了自保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任何稍有人性的人,也不會為了自己的生存,朝着數百個老幼婦孺開槍,甚至殺死上千人這麼多。
1978年8月11日,被捕2年後馬卡洛娃被槍決。
聲明:
本文參考
圖檔來自網絡的百度圖檔,如有侵權請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