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年前彈射航母送上門,被西方稱為羅刹号!我軍考察後果斷拒絕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最近印度國産航母“維克蘭特”号海試引起關注。

這艘航母的設計可以追溯到1999年,但如果說印度的國産航母計劃那要再往前推10年。在1988年到1989年間,印度曾經提出了建造國産防空艦(ADS)計劃,這是上世紀80年代比較流行的制海艦項目的翻版,與現代航母計劃(IAC)相比,防空艦其實就是一種搭載少量艦載機的輕型航母,比如西班牙的“阿斯圖裡亞斯親王”号航母就是典型的制海艦。

在當時,印度曾經向法國和意大利尋求防空艦設計,并得到了積極的回應,法國DCN公司也送出了防空艦設計方案,但由于印度當時經濟實力不夠雄厚,面對法國人的高額造價退步了,這才使得印度航母計劃又延後了10年,并從外購轉向了國産。

30年前彈射航母送上門,被西方稱為羅刹号!我軍考察後果斷拒絕

圖檔:DCN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展出的印度防空艦項目模型,滿載排水量3.2萬噸,幾乎是克萊蒙梭級航母翻版。

無獨有偶,幾乎是同時期,中國海軍也獲得了一次擁有航母的機會。

當時除了法國和意大利外,西班牙也是在國際市場上積極推銷航母方案的國家。西班牙巴贊造船廠在上世紀80、90年代建造了“阿斯圖裡亞斯親王”号航母,并承建了泰國“差克裡·納呂貝特”号航母後,自信心爆棚,也可是設計3萬噸級的中型航母。

當時西班牙海軍也希望能夠獲得比“阿斯圖裡亞斯親王”号航母更大的航母,是以巴贊造船廠先後提出了SAC-185和SAC-220兩個航母設計方案。但西班牙海軍看來看去,再掂量一下手中的銀子,最後還是放棄了重建“無敵艦隊”(西班牙曆史上的風帆大艦隊)的美夢。

30年前彈射航母送上門,被西方稱為羅刹号!我軍考察後果斷拒絕

圖檔:從上到下依次是SAC-185、“競技神”号、SAC-220、“克萊蒙梭”号、“戴高樂”号對比。

于是,巴贊造船廠開始将SAC-185和SAC-220航母方案推向國際市場。

SAC-185航母方案滿載排水量22000噸,SAC-220航母方案滿載排水量2700噸,總體上來說和英國海軍的“競技神”号,也就是印度海軍已經退役的“維拉特”号航母差不多。

不過,無論是SAC-185還是SAC-220方案,都是擁有2條彈射起飛跑道的彈射航母,而印度不久前剛從英國接收的“競技神”/“維拉特”号航母是隻能搭載“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滑躍起飛航母。

30年前彈射航母送上門,被西方稱為羅刹号!我軍考察後果斷拒絕

圖檔:西班牙的航母方案其實和印度已退役的“維拉特”号尺寸噸位近似。

巴贊造船廠此時将這兩套方案向阿根廷、巴西、澳洲和中國等有購買航母的國家進行推銷,是否同時向印度推銷過還不能證明。後來,巴贊造船廠還設計了一種排水量2.3萬噸SAC-200方案。

總的來說,西班牙人的方案就像是一艘迷你版的尼米茲航母,擁有斜角甲闆,2條彈射裝置、2個飛機升降機,艦橋較小位于右後方,可以搭載中輕型艦載機,不同的方案隻是尺寸大小不同,總體布局基本一樣。

由于西班牙不能提供艦載機,需要采購方自己想辦法,是以其航母宣傳圖檔上就有點可以模糊這些特征,甚至用了不能上航母的美制F-15重型戰鬥機作為艦載機,顯然是為了有意模糊艦載機适配性的想法。

30年前彈射航母送上門,被西方稱為羅刹号!我軍考察後果斷拒絕
30年前彈射航母送上門,被西方稱為羅刹号!我軍考察後果斷拒絕

圖檔:SAC-220航母設想圖,看上去就像美國尼米茲航母,其實是一艘不到3萬噸的小航母。

當時,這幾個航母方案也向我國海軍進行推銷,當年的軍事雜志都報道了這些談判。

按照巴贊造船廠的說法,第一艘航母可在五年内傳遞,而第二艘可在三年内傳遞。1996年左右的軍事雜志曾報道和介紹了西班牙人的航母方案,據稱已與該廠進行了首次談判,引起了外媒的廣泛關注。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這艘子虛烏有的航母被引入了一個叫做“玩具島”的模拟政府遊戲之中,并為其煞有介事地起了一個叫做“羅刹”(Luosha)的名字,還稱這是佛教蓮花生大士降伏的惡魔。而該級航母被命名為特裡瓦利蘭德級航母(Trevallyland)。

30年前彈射航母送上門,被西方稱為羅刹号!我軍考察後果斷拒絕

圖檔:西玩具島遊戲中煞有介事地為這艘子虛烏有的航母起名為“羅刹”。

按照遊戲中的設定,這艘航母估計造價4億美元,通過結合使用軍用和民用标準的材料、裝置,以及使用市場上常見的貨架産品,可以實作這一低成本。将于1996年開工建造,2001年下水,2002年海試,并于2004年6月16日服役。

自衛武器為3座74式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和2套HHQ-7艦空飛彈。艦載機則為21架米格-29K戰鬥機,以及直升機,預警機則為雅克-44固定翼預警機。航母最多能載30架飛機。

30年前彈射航母送上門,被西方稱為羅刹号!我軍考察後果斷拒絕

圖檔:SAC-220航母三視圖,其艦載機為“超軍旗”、“大黃蜂”和“鷹眼”。

應該說,這個《玩具島》遊戲還是很好地表現出了這艘稀有航母的性能,也讓我們能夠對其有更加直覺的了解。

而事實上,雖然從技術水準來看SAC-220方案很适合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海軍,但中國海軍最終拒絕該艦也是有理由的。

巴贊造船廠雖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具備航母建造能力的造船企業之一,但該廠并不能制造全套的航母艦載裝置制造,包括發動機、彈射器等關鍵性裝備西班牙國内并不能制造,必須從國外引進。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具備蒸汽彈射器制造能力的國家為美國,這意味着SAC-220方案如果要出口就必須獲得美國方面的許可,很顯然這一目标難以實作。

30年前彈射航母送上門,被西方稱為羅刹号!我軍考察後果斷拒絕

圖檔:中國航母還是要靠自己。

同時,當時中國海軍也缺乏可用的艦載機,雖然從俄羅斯引進米格-29K艦載戰鬥機不存在障礙但專門為一艘輕型航母購買20幾架戰鬥機也實在是得不償失。現在看來,當時中國海軍沒有盲目引進SAC-220方案,也未嘗不是明智的選擇。

從某種意義上看,中國和印度在上世紀90年代都由于不同的原因拒絕了西方國家的航母方案,在新世紀後走上了發展國産航母的道路,當然由于技術發展水準的不同,這條自建航母之路立刻就看出了兩者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