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好萊塢大片強勢入侵的背景下,日本本土電影在去年以推出續集為主要特色,比如2014年大賣影片《浪客劍心》、《寄生獸》,以及将在2015年 上映的《進擊的巨人》、《所羅門的僞證》等,都以“前篇+後篇”的形式進行上映。但從近些年來上映的電影續集票房來看,後篇大多數都沒能超過前篇,盡管大 多都以完結篇為賣點,但續集票房下滑的原因值得探讨。
2015年最受關注的日本電影無疑是在8、9月上映的《進擊的巨人》上下兩部曲。該片根據谏山創的人氣漫畫改編,導演由《日本沉沒》的導演樋口 真嗣掌鏡,雲集三浦春馬、長谷川博己、水原希子等實力派影星,講述了人類對抗“超大巨人”侵襲的奇幻冒險物語。此外,在3月7日、4月11日相繼上映的 《所羅門的僞證》“前篇”與“後篇”也依舊備受關注。這部根據暢銷作家宮部美雪的長篇小說改編的電影,由大熱影片《第八日的蟬》的導演成島出執導,全部演 員都選用新人,引得話題無數。
通過對近年上映的電影續集票房對比來看,後篇票房都沒能超過前篇。《浪客劍心》前篇《京都大火篇》票房52.1億日元,後篇《傳說的完結篇》票 房43.3億日元。2013年上映的《SPAC:結 前篇》票房27.5億日元,後篇票房20.6億日元。2012年上映的《我們的存在》前篇票房25.2億日元,後篇票房17.2億日元。2010年上映的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前篇》票房41億日元,後篇票房37.2億日元。《要人警護官》前篇36.3億日元,後篇33.3億日元。(2015年2月5日彙 率:100日元=5.3409人民币元)
單從續集票房下滑來看,刨除原作忠實粉絲以外,下滑的根本原因與普通觀衆的熱情度分不開。此外,為了追求票房利益,片方将一部電影分成兩部上映 的情況也确實存在。現如今的觀衆口味挑剔,對于商業化的電影極度敏感,面對着重包裝、缺少内涵的電影,很難吸引觀衆再次走進電影院。
但是,也有後篇票房超過前篇的例子,比如2006年6月和11月上映的《死亡筆記》,前、後篇的上映時間相隔5個月,除了完結篇的賣點以外,加 大宣傳力度也是後篇大賣的關鍵。即将在2015年4月上映的《寄生獸:完結篇》,距離前篇上映也有近5個月的時間,對于後篇的即将問世,片方将如何展開新 一輪的宣傳攻勢,能否再現《死亡日記》當年的大賣盛況?另外包括《進擊的巨人》和《所羅門的僞證》,相繼将在2015年推出的續集能否讓觀衆感到滿意,一 切等待票房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