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把北野武的經典黑幫片《極惡非道》看完了。
我看完這部電影,心裡非常激動。
我真的太喜歡這部電影了。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叫《The Outrage》,中文名叫《全員惡員》,又叫《極惡非道》 Outrage這個英文做名詞,有憤怒的意思。
做動詞有對誰施暴的意思。
這部電影很貼題的,電影裡的所有角色不是在憤怒,就是在對别人施暴。
平時,我們看黑幫電影,電影裡總會有一兩個好人。
最起碼的,主角怎麼也算是一個好人。
最低限度,就算主角不是好人,但是跟大反派比,也算是個好人。
簡單概括《極惡非道》這部電影的故事:
這是一部日本幫派互相猜忌,自相殘殺,電影裡沒有一個好人的電影。是以,才叫《極惡非道》、《全員惡員》嘛。
這部電影,真的每一個人都是壞人,而且是壞透的人。
套吳京的話來說就是:你殺我,我殺你,你不殺我,我再殺你,我殺不成你,你來殺我,我隻好弄死你。”
北野武作為搞笑藝人,在電影裡演起狠角色真的看得我小心髒顫顫抖抖呀。
做狠角色一定要沉默寡言!不爽直接幹。
還有那站位,那燈光,那構圖,不就是杜琪峰嗎?
帥到我心再次顫抖。
這部電影,我們很難不拿杜琪峰的《黑社會》跟它做比較。
《極惡非道》是在2010年上映的,《黑社會》是在2005年上映的。
我不知道北野武有沒有看過杜琪峰的《黑社會》。
《極惡非道》裡的氣氛,還有故事跟《黑社會》确實有點像。《黑社會》裡,是大家搶着做老大的位置。
《極惡非道》裡,是大家搶着做組長的位置。
《黑社會》裡,黑幫的人站位就很講究,站着站着,那種氣氛就來了。
《極惡非道》黑幫的站位也很講究,一看,就是排練過的。不這樣站,根本不可能那麼帥氣。
要說到不同,《黑社會》的角色還是挺喜歡說話的,而且殺人的戲份也很大段。
殺一個人殺五六分鐘、殺他個十幾分鐘。
《極惡非道》的演員更沉默寡言一點,殺人更利落一點。
沒什麼廢話,一殺必死。
殺一個人,基本兩三槍搞定,殺完這個,殺下一個,毫不拖泥帶水,不知道,還以為這些殺手有KPI呢。
我想要是北野武拍張藝謀的《十面埋伏》,章子怡一出場就斃命了,電影猛删一小時。
這部電影裡出現了好幾次切手指的戲。
我看其他影評說,北野武覺得黑幫片應該有痛的感覺。
而切手指的戲份真的可以讓你看得自己手指也隐隐作痛。
除了切手指的戲看起來很疼,對方老大被北野武拿電鑽鑽嘴巴也看着很疼。
這部電影裡在最後的殺人橋段,可謂是充滿了創意與暴力美學。
讓人看得又心疼,又覺得這殺人方法也太浪漫,太帥氣了吧。
比如,北野武的二把手被抓,打手們先讓二把手坐上車,二把手說,要殺我趕緊殺了吧。
打手們說,沒事,我們就帶你遊車河,跑去海邊吹吹海風。等你以為,二把手這一次應該可以逃過一劫吧,要殺的話立刻就殺了呀,沒理由還跑去海邊吹風。
這時候,打手突然拿着黑布罩住二把手的頭,用繩子捆綁住他的脖子,之後把繩子的另一邊綁到車旁的路标上。
打手示意司機開車。
司機猛一踩油門,繩子一緊,二把手咻的一聲飛出車外,身體抛到道路上,頭都沒了。
打手們看着遺體,感覺很滿意,吹着海風,慢慢悠悠地散了一會步,坐上車,飛馳離開。
這些畫面,用文字真的無法轉述,你們最好自己去看看。
電影的藝術,是不能用文字去展現的,要親眼去看,去感受這電影的畫面,配樂,節奏,氣氛。
北野武曾經被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美譽為日本電影的希望。這個日本電影希望今年也73歲了。
我也算是北野武老先生的小老粉了。
他的電影從處女作《兇暴的男人》,看到《那年夏天甯靜的海》,再到《壞孩子的天空》。
北野武電影的主題是那麼多樣性的,從黑幫到沖浪,從青春無敵到父愛。
北野武先生一直說,自己是兼職做導演的,他的本職工作應該是搞笑藝人,主持人和制作人。
從北野武的收入構成來說,電影确實是他最不起眼的收入。北野武的電影票房一直不是怎麼好的,在日本甚至不算賣座。讓他電影名聲大噪的從來不在日本,而在歐洲。
黑澤明的名氣也是從歐美傳入日本的,黑澤明當年的票房也是慘得沒戲拍。
怪不得黑澤明那麼欣賞北野武,小子可以呀,拍電影不賺錢呀,跟我一樣,嘿嘿。
國内也有同樣命運的導演,這個人叫做賈樟柯。
北野武的電影擁有着我們賈樟柯的命運,受到各大電影節的寵愛,但在國内卻是屬于小衆文藝片。
這可能也是北野武工作室投資賈樟柯電影的其中一個原因呀。
說實話,北野武的電影,需要靜下心來慢慢看進去。
心裡浮躁,想找一部爆米花殺時間,北野武的電影就非常不合适了。
我每次看北野武的電影,都需要情緒飽滿了,再挑來看。
絕對不會毫無準備就拿來看。
我覺得自己毫無準備就看,會浪費了這部電影。
我擔心自己看不進去。
大家有沒有試過吃飯的時候,把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留到最後才一口氣吃掉?
我很慶幸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傻傻地去找北野武的電影來看。
要是那時候看,我肯定看不明白的,感受肯定不多的。
現在看,未來幾年看,我五十歲看北野武的電影,肯定會更好看了。
我還有好幾部北野武的“美食”還沒吃呢。
真是讓人期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