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動作/驚悚/懸疑電影《大追捕》,于2012年上映,由周顯揚導演,杜緻朗、 周顯揚編劇,影片講述了一個警察與兇犯博命相争的故事,張家輝扮演的王遠陽與相隔20餘年的兩樁命案有關,任達華出演的落魄警官則負責尋找證據将他緝拿歸案。

周顯揚(侵權告知删除)
2010年,陳慶嘉導演過一部小成本電影《人間喜劇》,這部很有些自我解嘲的講述香港電影風情的,開場處對于殺手名字的稱謂,從“驕陽、朝陽、夕陽”的變化,分明是對香港電影現狀的一種暗喻。
《大追捕》中,張家輝飾演被通緝的殺人犯,姓名“王遠陽”,不知道是不是預言未來香港電影是更遠還是更近,《大追捕》猶如香港電影的寓言。九七回歸文化回歸,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海外市場喪失,香港電影開始也在自我的跟風粗制、盜版猖狂的沖擊、好萊塢的大舉入侵夾縫裡艱難生存,以至于如今低谷的泥濘中掙紮萬千,貌似自戕,與觀衆、市場和資本之間互相猶疑猜忌。不僅如此,中堅電影人多北上拍片,新生代青黃不接,無人接過上一代之大旗的境地,最要命的是片場制度的潰散,導緻新導演、編劇、幕後及新演員無法獲得必要的經驗和人脈,許鞍華、杜琪峰、彭浩翔等要麼小圈子、要麼産量少、體量小,難以傳承,幾乎失語,好像王遠陽出獄後觀察觀衆,試圖守望市場,但動辄被誤會。
周顯揚之前的履曆表上隻有《殺人犯》一部作品,卻因突出的暴力影像而備受關注,獨特的風格更是博得了大量影迷的喜愛。在他與本片的編劇杜緻朗二人的精心調教之下,這部前身為《殺人犯2》的《大追捕》,也通過暴力的場景與步步緊逼的緊張推理,通過大量的細節和對白甚至人物面部表情,人物的内心描寫被展現的淋漓盡緻。還有片中看似圓滿的結局其實飽含的無盡的悲涼,周顯揚對大環境下的小人物處境刻畫值得稱道。兩部電影影像與叙事都有意的失衡、誇張,别有一種特殊。
這個用意,當然也可以說是不能圓熟的使用技術,比較科恩兄弟的黑色電影就可發現。《大追捕》中張家輝可以說從形體到影技作了一次全面奉獻,充滿肌肉力量的身體與桀骜不馴的眼神,恰如其分地诠釋了王遠陽這一角色的内心世界,一個好的演員即使不通過語言也同樣能帶給人心靈的震撼。年齡,對某些人來說代表着不斷衰老,對另些人來說卻代表着經驗,代表着不斷逼近技藝的極限。對于任達華來說,老去的似乎隻是時間,而生命的活力與生活的熱情始終不曾消退。
周顯揚把警匪片裡面的英雄或者超人通通拉下了馬,讓他們跌落神壇還原成了卑微的小人物,也讓這部作品更加偏向批判現實主義,少了一些娛樂性,多了一絲嚴肅,為後來的不斷變奏的香港警匪片,提供了新的選擇方向。看到一個近六十的人卻如同四十歲的人一樣爬上翻下,風風火火,與張家輝一起對飙肌肉,你就會明白什麼能讓人最動容。
任達華和張家輝的不知老之将至,再加上劉德華、梁朝偉、黎明、郭富城們的堅持,與狄龍、姜大衛、謝賢等前輩相比,可以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這一代永遠在浪尖,也是香港電影的悲哀。
免責聲明: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