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其實”一詞的曆史演變與小人物們的集體自嘲

“其實”(實際上)一詞确實源自古語,不過在古人身上又确實用得不多、反倒是當代人整天将其挂在了口頭上;說到底,這當中的演變就是一出羅生門,因為說“其實”的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盤、誰也不會服誰。

“其實”一詞的曆史演變與小人物們的集體自嘲

梁元帝表裡兩套的“其實”

古籍中的“其實”在《孟子·滕文公上》裡已出現,二千多年間使用語境基本都偏貶義、即“表面是好的,實際上卻非如此”(比如《北史·蕭大圜傳》:梁元帝對蕭大圜打的小九九、表面上派他出使,其實他就是個人質),隻有到了當代、才有了“表面不好、實際上好”的雙向含義。

大家自己想想看,自己都是在怎樣的情形下才說“其實”呢?——說得越頻繁,就越會暴露你的“小人物”本質,以緻于周星馳幹脆将它作為自己每部影片的必備“金句”用詞之一、借這樣的”喜劇式自嘲“加強小人物的悲劇色彩。

“其實”一詞的曆史演變與小人物們的集體自嘲

《功夫》:小人物的“其實”式自嘲

古人不愛用這詞是因為等級使然,因為文獻的記錄方同時也是作為統治者的“話事人”,從他們自己高高在上的角度描述事情時,自然就成了“表面是好的,實際上卻非如此”。比如老闆對你說:“别看你忙了一整天,其實啥事情也沒做好”;即便你确實幹得很好了,老闆這麼說隻是因為他的身份角色,誰讓他淩駕在你頭上呢?

是以在《孟子·滕文公上》一文裡,孟子描述從前賦稅制度時就說:”别看夏朝以田五十畝、商朝以七十畝、周朝以百畝才起貢,其實稅率都是十分之一呀!“(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意思是田越多賦稅也越高,實際上并無降稅,言語間充斥着批判、鄙夷之意。

“其實”一詞的曆史演變與小人物們的集體自嘲

孟子是少數敢用“其實”批判前朝的古人之一

我們再挖掘古籍中不多見的“其實”,基本也是這類由正到反的含義:後人批判前人、上級批判下級,這本是最有資格用“其實”了,作為弱小的一方根本就沒“反駁”的資格。然而“獨尊儒術”之後,各類“其實”就成了自我批評、畢竟兩千年來曆代都用的是同一統治體系,統治者顯然不愛這麼做,是以你翻遍二十四史也找不到多少“其實”。

當代人多少有了些言論自由、發發牢騷反駁一下總是可以的,雖然這并不能改變什麼。是以周星馳在《喜劇之王》裡就如此為自己“反駁、辯解”:“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從“龍套”到“演員”就是由反到正的表白;在《少林足球》裡又說:“其實我是一位研究僧”,同樣是小人物面對無奈的無力辯白;《破壞之王》裡他又不斷想告訴阿麗:“其實我就是那位蒙面人”,結果呢、同樣是“悲具”告終。

“其實”一詞的曆史演變與小人物們的集體自嘲

電影裡笑中帶悲的周星馳

作為一名當代小市民,每當老闆罵你“廢柴”時,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為自己辯解過:“其實我這麼做是因為……”,不過老闆肯定會這麼說:“你不需要解釋,其實我要的隻是結果!”看到了吧,曆史演變了這麼多年,底層小人物們隻是多了自嘲的“權利”罷;而底層人越多,今天的各種“其實”也會越多,不過這并沒什麼卵用、你可能依舊還是大小老闆們眼裡的那類“廢柴”。

雖然古人們很少用“其實”來自我批評,為了更生動地去描述古代的這種尊卑等級關系,今天的古裝影視劇卻會大量地給古人套上“其實”。

描述唐初曆史的大劇《貞觀長歌》裡,為了刻畫太子李承乾的懦弱無能,他的台詞中就有大量“其實”,比如“我這麼做,其實都是為了父皇您呀!”、“這事情我雖然做得不對,其實都是為了大唐江山呀!”……各種無能之舉加上各種“其實”式辯白,直接讓唐太宗廢掉了他這太子。在唐太宗面前,李承乾就是今日老闆們眼裡的那種“廢柴”,不過史書裡的李承乾則全無這樣的記錄,史官們好歹還是知道上下分寸的。

“其實”一詞的曆史演變與小人物們的集體自嘲

李承乾的自我辯白

前有長達兩千多年的森嚴等級關系、後有社會地位上的尊卑關系,“其實”從正到反或從反到正的表白緣何又成了一出“羅生門”呢?歸根到底,無論“其實”被記錄在典籍上或被唠叨在各人心裡,它都是人性“自以為是”的一種本能表現,隻是有些人可以這麼說、有些人隻能在心裡默默唠叨、發着牢騷。

周星馳的成功就在于,他把兩千多年來小人物們心裡唠叨的各種”其實“都說出來了(然而并未改變什麼),是以人們才說、他拍的其實都是悲劇電影。

如今許多曆史水文作者都愛用各類驚人标題描述古人,比如“李白其實是一位武林高手,孔子其實武力值驚人”……等等等等,這其實也是典型的小人物心态;估計某些人内心裡也在幻想、期盼着能這樣向心上人表白:“其實我就是那位多金與智慧并重,孟嘗與潘安的化身......玉樹臨風,風度翩翩的王公子!”,其實你是誰、你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

“其實”一詞的曆史演變與小人物們的集體自嘲

其實,你我在這世上都隻是“路過”而已

不管出于哪一種本意(批判、自嘲還是控訴),也許“少說多做”當一名行動派,這才是避免嘴上總挂着“其實”的最有效舉措吧?如果你真是塊材料、金子總是蓋不住的!

寫給所有迷惘、失去方向的年輕人們,其實,你就是你。

坊間五千年:來自四鄰八坊、涵蓋上下五千年的奇談史趣及文化話題。本号将堅持文章100%原創(部分圖檔來源網絡,若存疑義聯系即删),持續為大家輸出選題豐富的文化史論内容;文字均親自碼出,觀點為個人見解,絕無任何映射行為,歡迎訂閱轉發及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