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本文作者:夜子

我身邊有一些人,他們對語言掌握有一種奇怪的天賦,比如在當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就多多少少會一些口語,本地哩語,甚至會有一些口音會被傳染。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比如在日本留學,會說日語的同時,說英語也會帶點日本味道,還會動不動鞠躬。

比如在泰國工作,娶了泰國媳婦,然後自然就會了一些泰語,也能自如地跟路邊的小販聊天搭話。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最普遍的現象,當你身邊有個關系緊密的東北人之後,你說話就不由自主地有了大碴子味道。

但是我是個語言黑洞,作為一個本來有口音的南方人,從17歲就開始異地求學工作,南方北方都去過,但是身邊人評價我的口音的時候,除了說聽不出來是哪裡人,就再無特點了。我也從來沒學過任何一個城市的任何一種方言。

我的英語也很糟糕,背單詞是我永遠地疼,求學期間都是跌跌撞撞地糊弄過去,到育兒階段的時候,才開始跟着孩子一起從頭認真學。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這時候,我感覺我好像發現了語言的底層邏輯。比如3歲的孩子開始學習英語,她聽發音 bus ,再把公共汽車實物給她看,她就會了解,公共汽車和BUS,都是這種車,隻是不同的發音而已,這時候,你跟她說 バス也是這種車,她也可以記住。沒有什麼困難。

我們從這種單詞映射開始堅持閱讀和聽故事,不考慮文法和句型,到了5/6歲的時候,她可以說簡單的英語句子,雖然時态和語序經常是錯的,所有介詞都用的随心所欲。但是她确實可以用英語溝通了。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是以,看《波斯語》時,朋友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甚至問我有沒有感覺經不住琢磨,我都堅定地說,沒有問題,我相信這是真實事件。

當然,劇情創作肯定是由創造的成分,有些情節是不現實的,主角光環也比較重,但是,我相信,一門語言是可以被憑空創造出來的!托爾金創作《指環王》就創造出了好幾種語言。

這個故事是二戰時候,跟納粹集中營有關的,整個電影色調,也就是二戰色,陰暗晦澀壓抑的冷色調!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這個片子沒有明星,沒有出自名導之手,沒拿過大獎。劇情裡也沒有什麼著名事件,也沒有什麼民族英雄,講的是非常小的一個環境裡,非常平庸的一些普通人。

、普通的集中營納粹管理人員,普通的被關起來的猶太人,甚至都沒有特别兇殘血腥的鏡頭和反人類的刑罰。最讓人絕望的也不過是被槍殺之後,再上去挨個補槍。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這麼一個冷門電影,依靠好口碑,在去年的北京電影節上,一票難求。還在3月19日進入院線放映了。那就一定有點東西!

故事脈絡非常簡單,一群忽然被抓走的猶太人中,有人用一本波斯語的書,跟一個小夥子換了半個面包果腹。隻是命都沒有了,要這本書能怎麼樣呢。但是就是這本書,陰差陽錯地救了這個小夥子一命。在被集體槍決生死存亡之際,小夥子辯解自己并不是猶太人,而是波斯人,證據就是這本書。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當然,納粹士兵并沒有因為這個放走他,因為他們的軍官正好需要一個會波斯語的人教自己波斯語!是以小夥能被活着,帶回集中營!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後面的故事就簡單了,全程看這個小夥子怎麼生編硬造了一門假的波斯語,取得那個軍官的信任,教給那個軍官,并且他們還用了一門假語言對話,寫詩!最後軍官還日久生情,放走了小夥子!劇情說起來簡單,但是怎麼編造一門語言不露餡,這個真的值得我們研究下,說不定,你也可以GET到學習一門外語的技能呢!

首先,小夥子,好吧,他有名字,他叫雷紮,那個波斯語書上的名字,他造這門語言基本用的就是造詞法,跟3歲孩子學習語言用的是一個辦法。就是給實際的名詞物體,給予新的發音!

因為父親是猶太教老師,假雷紮有些語言底子,他靠着生編硬造的幾個波斯語單詞應付過了第一夜。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但是這些單詞他純粹在随機胡編,是以他自己要用很大精力來記住自己第一天編造的那些發音,防止第二天漏出破綻!于是他在廚房幹活的時候,都隻能使勁記憶和默念那些自己造出來的發音!

但是,犯了疑心病的科赫,揚言要把每天學4個單詞的目标改成學40個。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就在觀衆都在為他操心怎麼把這個謊編圓乎的時候,他找到一個好辦法!這個軍官科赫給他安排了一件差事,書寫記錄送進集中營的猶太人資訊。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他發現他可以照着名單上的名字編單詞!通過将集中營裡猶太人的姓氏與名字拆開,作為他自創的波斯語單詞的讀法,并以德語注音,教給科赫。這些猶太姓氏與名字,成了“樹”“肉”“湯勺”“桌子”……如此一來,單詞代表的實物與猶太人的名或姓形成對應關系,也就是語言學上的所指與能指結合,構成了語義。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影片在氛圍營造上也保持着一種緊張感。鏡頭跟随着雷紮的眼睛,警覺地觀察着周遭,觀衆也站在了這一視角上,心跟着揪緊,緊張害怕雷紮一不當心說錯一個單詞,小命就此不保。

隻要有過外語學習經驗的人,都會發現片中的假波斯語完全經不起推敲,這種假波斯語,文法和時态都不完整,且隻有口語,不能書寫。開篇雷紮也提前說明這隻是他們家的口語交流的,不會書寫。

但導演創造出這種氛圍,他讓中尉軍官深深陷入這份語言之中,學習如何用「波斯語」表白說「我愛你」,也用「波斯語」寫詩,即便語言是虛構的,表達的美好内容和優美發音讓觀衆都甚至完全相信這種語言可以交流了!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到這時候,軍官對雷紮的感情日益複雜,他并不是其他影片中絕對的冷酷無情的納粹,他雖然嚴苛殘酷,草菅人命,但他不至于泯滅人性!

他很清醒,在其他黨衛軍仍幻想第三帝國能力挽狂瀾時,他已看到了納粹德國的窮途末路。并且早早地準備好退路!學好波斯語前往德黑蘭,與自己的弟弟彙合并且在波斯開一家餐館。

他痛恨騙子,一開始也非常不相信雷紮,反複懷疑過雷紮是不是假裝波斯人,一次,雷紮因為一不留神說出一個重複的單詞而被科赫暴打并送往采石場,差點喪命。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但是雷紮取得他的信任後,他又能面帶歉意地說些軟話再給點吃穿上的補償,在跑路前,軍官甚至不顧風險,動用自己最後的職權帶走了雷紮。

科赫能代表一些納粹戰犯,他們本身沒那麼極端與邪惡,但在大環境的帶動下仍然作了孽,這樣的人,不應逍遙法外。

是以,影片的最後,他的假波斯語,讓她在入關的時候引起了懷疑,被抓住!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與《辛德勒的名單》等其他集中營題材的電影相比,這部片中,沒有太多的情緒渲染處理,也沒有過多展現猶太人遇到的苦難,甚至在前半段裡,你都不太能感受到故事發生在集中營裡……

但是,學習語言的後半段,人一波波死去,雷紮不再隻關注自己的存活後,他心境的變化,影片就開始逐漸出現那些殘酷細節,再次喚醒觀衆,告訴大家這确實是曆史上發生過的慘劇。

從育兒的角度了解《波斯語課》,勘破語言的底層邏輯

這些名字,不僅僅是一門編造出來的語言的詞根,更是一個個受害者對罪犯的控訴和審判!

(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