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可想而知,翡翠的雕工是衡量翡翠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時候,種、水、色是翡翠不可改變的因素,但是好的雕工可以将品質一般的翡翠“化腐朽為神奇”,為質優的翡翠“錦上添花”。
首先鑒寶先為寶友介紹下翡翠玉雕的三種雕工形式。
1、圓雕
圓雕又稱為立體雕,用這種雕刻手法雕琢成的玉件,觀賞者從不同角度都可以欣賞到玉件的各個側面。

2、浮雕
浮雕是在平面的翡翠表面上,運用凹凸面的起伏,來表現圖案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它又大緻分為淺浮雕、中浮雕和高浮雕,這三種的差距比較好了解,就是看圖案凹凸面起伏的大小,起伏小變現為淺浮雕,其它兩種依次類推。
3、透雕
透雕也稱為镂空,依照圖案的設計将沒有表現物象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現物象的部分留下來。透雕部分一旦錯誤将無法進行修補,是以從石料挑選、作品布局、刀具配備到雕刻程式都要講究些,防止在雕刻過程中斷裂。
當然了翡翠雕工也分流派,主要有以下四大流派
一、揭陽工
揭陽工在業界可是享有“天下玉,揭陽工”的美譽,而揭陽工特點就是一個字“精”,那他精在何處呢?
①精于“嚴”
揭陽工法要求相當嚴苛,比如做佛公不管料子水頭有多好,都要在背面去挖一下來調水。揭陽工在細節方面的嚴謹與高度統一,讓揭陽加工的翡翠一眼就能被人認出來。
②精于“細”
“食不厭精脍不厭細”,不止用來形容做菜,用來形容揭陽工也一樣合适。哪怕再小的東西,揭陽人也會不厭其凡的一顆顆牙齒去雕,一根根頭發去刻,一粒粒水珠去磨。
③精于“緻”
揭陽工是絕對不會為了整體來犧牲局部的。做大件有瑕疵那麼就改做小件;做小件也有瑕疵,那麼就改做蛋面。總之,揭陽工對瑕疵接近零容忍的态度,造就了揭陽工的金字招牌。
當然萬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揭陽工也有不足之處。揭陽工的缺點也是和它的特點一脈相承的。
就像是一種标準的作業程式般的加工規範,雖然讓揭陽加工業整體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準之上,但是也束縛住了琢玉人的手腳。保守有餘創新不足,讓揭陽工缺乏瑞麗工的奔放,少了一分靈氣,多了一分匠氣。
二、蘇揚工
蘇工的特點是底蘊深厚,非常有古典韻味,更是仿古高手,有臨摹古代雕塑作品的經驗。蘇揚玉雕源遠流長,從小件到山子在近現代都是出類拔萃的。
蘇工一般采用一面浮雕,一面陰陽雕刻的方式。蘇州工藝的浮雕作品線條流暢,用刀穩健,線條深淺勾勒自如,可賦予浮雕圖像很強的立體感。作品追求奇巧,貫通中西藝術。
蘇工師傅都是仿古的好手,從蘇工作品中可以體會到濃厚的傳統文化内涵以及作者本身的情懷。所謂“物以載道,玉以育德”,蘇工真的做到了。
不足之處:
①挑料子,不是什麼料子都能做出穩定的效果;
②對翡翠瑕疵加工缺乏經驗。特别是當料子本身存在一定缺陷需要彌補的時候,蘇工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三、四會工
四會工汲取了福建地區石雕技法,走的是“小、快、靈”的路線。四會工富有快餐文化氣息。
①所謂“小”,指加工成本
四會工走平民路線,成本優先。四會工追求的是神似,但是在細節上很多地方則是能省就省了。比如拿兩條魚來看,細節方面,四會的比揭陽的鱗片明顯要少很多。
②所謂“快”,指加工速度快
四會雕刻師傅以量取勝,一方面是為了賺錢,一方面也是幫客戶節約加工成本,另外也大大縮短了翡翠從原料到成品周期,便于資金更加快捷的流轉。
③所謂“靈”,指是加工的靈活和成品的靈動
四會工是最不挑料子的工,不管什麼樣的料子經過四會師傅的擺弄都能生動起來。
四會工為了追求快速,導緻細節處理不到位,給人一種雕工不精緻的感覺,不适合好料雕刻。
四、瑞麗工(滇工)
瑞麗工題材豐富,風格獨特,滇工在雕刻形式内容上較傳統工藝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滇工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題材豐富,風格獨特
滇工在人物上不拘泥于觀音佛公,在花件上也不拘泥于花鳥蟲草瑞獸,大大豐富了翡翠的體量。
②加工大氣
得益于原料價格的相對低廉與供應充足,雲南工做大件一般都很有腔調。
③渾然天成
這是滇工最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地方。雲南工對藝術的追求是在加工的過程中盡量保留一部分料子原有的天然意趣,将工法揉入到料子本身的形貌之中。不以工壓料,尋找兩者最能融合的方式來加工。
在追求工料合一的過程中,有時會有意無意的忽略掉料子的一些小缺陷和小毛病,為了整體會犧牲掉一點局部。
注明:部分知識及圖檔源于網絡,尊重原創。
以上就是為大家對關于翡翠的雕工與其四大流派的介紹。
點選下方的“收藏”,可反複觀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