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做了旅遊編輯,親人朋友總會時不時來問我「該去哪兒玩」。
每個人的出行目的不盡相同,一起出行的人物關系也多種多樣。在做他們「人工智能導遊」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了門道:不管是什麼出行需求,古鎮這個門類幾乎是不會出錯的選擇。原因在于它真的非常省心,有的逛、有的看更有的吃。

鄭州、石家莊、長春……這些城市在90年代被成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如果用同樣的比喻方式,那麼現在被叫做古鎮的地方在百年前其實都可以稱之為「河流淌出來的城市」。
靠船運輸的年代,枕水的地方很容易變成貿易中心,繼而繁榮起來。人多的地方就會形成文化,是以傳統習俗往往從這裡起源,最道地的美食也喜歡藏在其中。
古鎮是江南地區的「特産」,我能像報菜名一樣報出一長串。其實古鎮四季都适合去玩,會有不同的情調。不過适合散步的春天,是我眼裡遊覽的最佳時間。
這次我幫大家整理了浙江省内5個相對人少且美食線上的古鎮。當你想不好去哪兒散心的時候,可以打開這篇參考一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湖州 · 新市古鎮</h1>
老闆,來碗羊肉面
本湖州人私心給新市一個C位。在去年寫的太湖邊被遺忘的美食小城,這個夏天就該讓它出道 裡,我提到過「新市茶糕」這個讓我可以放棄睡懶覺的高光早餐。
如果來到新市,你會發現羊肉面比茶糕更有人氣。
在任何一家羊肉面館,每一位食客面前都不約而同地放着一碗羊肉、一碗面,還有一瓶啤酒。先來大塊羊肉過嘴瘾,等吃得差不多,把湯和碎肉往面碗裡一倒,注入靈魂。
愛吃、會吃,一直都是湖州人生下來就有的技能。
@詩畫浙江
為什麼偏偏是羊肉面當了頂流呢?
新市的羊肉在南宋時期就有記載,做法和其它地方處處反着來:帶皮、拆骨、多湯。用柴火伺候一整夜後,吸飽了湯汁的肉塊華麗變身。咬下去肥而不膩,帶着羊肉特有的香味;口感酥而不爛,牙齒過足瘾。
每次回老家,爺爺知道我愛吃,都會特地去買一盒讓我帶走。
除羊肉面之外,鴨絞面是新市另一位美食主角。
這個「絞」不是錯别字哦,以前煮鴨子的時候要用棉線綁起來,讓肉質緊實,湯更清亮。
@魚er不吃魚
新市處理鴨料的方式是煮白湯,沒有花式調料的幫襯,反而非常容易感受到鴨肉本身的鮮味。在外的新市人,回家可就盼着這一口外面喝不到的湯呢。
本糯米星人,對這裡的梅花糕同樣毫無抵抗力。
新市有一家上過央視的小店,據說店裡的祖傳配方是店主老伴的爺爺曾經為乾隆專門研制的,已經傳了百年。細膩綿軟的豆沙,配上幾顆冬瓜糖,夾雜着豬油的香味,一起在舌尖碰撞。
愛吃土家菜的有口福了,這裡到處都是大城市裡俗稱的蒼蠅館子。門頭其貌不揚,全靠大廚的手上功夫圈粉。
各種鄉間野味、時令美食在黑闆上實時更替,保證都是最新鮮的食材。
@九煙茉莉
也許你想不到,湖州最出圈的咖啡館藏在新市古鎮。
企鵝咖啡的老闆是一對夫妻,他們的婚禮就在這間小店裡舉辦。老房子改建的店鋪挺有味道,既有年輕人創意又保留了古鎮的氣氛。
@淡意人生
吃飽了,消消食,看看新市的小鎮風景。
新市古鎮因運河而興盛,民居沿河而建,前店後坊。在覺海寺(千年古刹)和西河口附近,保留着大片傳統民居。穿梭在縱橫交錯的弄堂裡,舊時氣氛撲面而來。
橋也是新市的一大特色。古籍中有記載的橋梁共72座,如今保留下11座。它們橫跨在河流之上,讓古鎮變得立體起來。
小橋、流水、人家、深巷、碼頭、美食……江南水鄉的樣子,它都有。
新市古鎮美食推薦:
張一品食府、仙潭老湯面館、元松羊肉面(羊肉面)
黃毛鴨絞
玲阿娘美食(梅花糕)、三姑娘茶糕
覺海域食坊、老宅土菜茶樓(炒菜)
企鵝咖啡
交通/住宿:
距離湖州市區約50公裡;距離德清高鐵站26公裡。
可選擇住周邊民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杭州 · 塘栖古鎮</h1>
坐船去看老杭州
來杭州,第一次看西湖,第二次看運河,第三次就該去塘栖古鎮逛逛了。一趟比一躺更接近杭州老底子的模樣。
打開運河重鎮塘栖的最佳方式,當然是坐船去。雖然水路已經不是主流,但現在河道裡還是可以看到不少往來的貨船駛過。坐在船裡喝喝茶,看着窗外從城市高樓,慢慢變成平房田野,是很特别的體驗。
船一停靠碼頭,就能看到塘栖最有代表性的建築 —— 廣濟長橋。杭州城區運河段的橋之C位是拱宸橋,在長橋面前它也不免掉了點氣勢。長橋最厲害的點在于,保留至今的7孔長橋,全國隻此一座。
穿過橋就是水北街,舊居已經全部被改建為商鋪,換一種方式讓大家了解這座古鎮。沿街各色小吃目不暇接,這是此行的重頭戲。
塘栖當地有句俗語:「法根糕餅彙昌粽,粢毛肉圓香又糯。細沙羊尾香烘烘,塘栖闆鴨鼎正宗」。這28個字,包含的是當地最不能錯過的美食。
糕點是每個江南古鎮的标配,但能像法根一樣有這麼多品類可選的店,那還真不多。
現在女兒接手了店鋪,在傳承古法的基礎上,融入了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很有新鮮感。
圖為重麻酥 @xsoofe
粢毛肉圓可以算是我平日最愛吃的家鄉菜之一。外面包的糯米吸收了肉的香氣和汁水,非常好吃。造型也可愛,隻可惜太頂飽,吃不多。
不要被細沙羊尾的名字吓到,其實它是一道甜品。蛋清和澱粉混合後,包着豆沙一起炸,吃起來外皮蓬松,内餡細膩。因為形狀像極了湖羊尾巴才有了這個名字。
乾隆七下江南,途中曾在塘栖停留,說不準當時就是被這裡的美食吸引了。他下船的地方現在立了一塊碑,碑後面有一座小而美的谷倉博物館。
民以食為天,以前南方的糧食幾乎都靠着運河往上送,沿途的那些糧倉放現在都屬于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博物館雖然不大,但用清晰的邏輯向大家介紹了古人是如何努力讓全國人民都能吃上一口飽飯的,真·嘔心瀝血。
如果你待到晚上,那麼恭喜你喜提彩蛋,塘栖的夜景很美。黃色的燈光點亮整個鎮子,氣氛浪漫。
塘栖古鎮不大,安排2-3小時逛逛吃吃足矣,很适合周末來造訪。強烈建議5月去,正是枇杷上市的時候。
塘栖古鎮美食推薦:
彙昌粽、發根糕點、朱一堂、老奶奶荞麥餅(小吃)
王元興、康乾食府(闆鴨、肉圓、細沙羊尾等當地特色菜)
距離杭州市區27公裡;距離餘杭高鐵站22公裡。
坐船每日9:00武林門碼頭出發,下午14:00返程,航程2小時。往返150元/人,1.3米以下免票,包船6000元起。
鎮内有雷迪森酒店,很友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紹興 · 安昌古鎮</h1>
是道地紹興味兒啊
這些古鎮一座賽一座的好吃,我都快寫餓了。但還是要跟大家隆重推薦安昌這個古鎮裡的吃貨天堂。
紹興放在整個浙江省,美食這塊也是拿得出手的。沒有人能抵擋醉蟹和糟雞的魅力,讓人忍不住把殼和骨頭都吮幹淨是廚師施的舌尖魔法。茴香豆和黃酒的CP過了一百年依舊線上,我看魯迅才是帶貨鼻祖吧。
當潛入到城市深處去,可以探尋到更接地氣的美味。醬制品是安昌的門面,家家戶戶門口都曬着醬鴨、醬肉、鹹魚(诶?)。過年的時候場面尤其壯觀,年味在這裡從來沒有消失。
醬制品出名的地方,一定少不了厲害的醬油。當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就來到古鎮裡的仁昌醬園,尋找它好吃的秘籍。
@山河如夢
醬園裡有上百個醬缸排排站,說不定比我們的年紀還大。古法技術、用心釀造,靠着這些醬缸裡發酵出來的醬油,安昌臘腸名揚江浙一帶。
醬制品可以當作伴手禮帶回去,各種小吃就适合邊逛邊吃了。每個人一天花不到100塊,就能酒足飯飽。
2塊錢的酒釀饅頭和10塊錢的扯白糖都是非遺美食,還能免費欣賞老師傅扯白糖的絕技。
10塊錢還可以買三個南瓜花(和梅花糕差不多)或是三塊方印糕,軟糯香甜,讓人上頭。
無黃酒不紹興,紹興人把酒文化融進了各種飲品裡。酒釀咖啡、黃酒奶茶、黃酒棒冰齊上陣,就怕你來一趟沒喝上點小酒。
愛用醬油的紹興人,明顯不允許自己的家鄉菜吃起來寡淡。梅幹菜燒肉、蒸雙臭、紹三鮮、臘味雙拼……全是有滋有味的下飯菜。此刻,我們都是幹飯人。
@,
喜歡安昌的另一個理由是這裡依舊有原住居民,有人生活的地方會有活起來感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有煙火氣。
過去鎮上的習俗也被延續下來,比如水鄉婚禮、水鄉社戲。在這些活動中,烏篷船是不可或缺的配角。
*早些年還用來「送快遞」
如果你沒遇到當地活動也不要緊,可以花10塊錢鑽進烏篷船搖一會兒。又或者坐在河邊的茶樓裡,看船來船往,惬意得很。
廚房和官場,都是紹興人的「遊樂場」。清朝時期,紹興人在師爺這個行當闖出了名堂。雖然不是正式編制,但師爺的門檻不低,拜師實習就要3年。
這些已經消失的文化,如今被珍藏在安昌古鎮的紹興師爺館裡,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通過鎮上諸如師爺館、中國銀行舊址、穗康錢莊、石雕館這樣的古迹,我們得以用時間的刻度,去衡量安昌古鎮的深度。
@櫻殇之戀
安昌古鎮美食推薦:
阿昌醬貨鋪(南瓜花)、安昌印糕、孝店王(酒釀饅頭)
紹小館(黃酒飲品)
愛糯香腸作坊
一鍋鮮農家菜館、一口味菜館(紹興菜)
距離紹興市區20公裡;距離高鐵紹興北站10公裡。
住宿可選古鎮附近開元曼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義烏 · 佛堂古鎮</h1>
敲糖幫的基地
關于義烏,在這座浙江小縣城,我吃遍了全世界 。這座屬于生意人的城市,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包容進自己的城市特色裡。
除了International的那一面,義烏也有自己作為江南小城的另一面古樸。這種反差,在佛堂古鎮展現得淋漓盡緻。
時間倒推幾十年,在大街小巷扛着扁擔敲紅糖的義烏人,開腦洞想出了雞毛換糖的掙錢方式。到現在,「敲糖幫」的名聲還在江湖上。
再往前倒推幾百年,每年的紅糖豐收季,就是佛堂鎮最熱鬧的時候。縣内外的商人紛紛來采購義烏紅糖,而臨水的佛堂鎮自然成為了貿易C位。
現在來到義烏,沒帶一罐紅糖麻花走,就像去長沙沒喝茶顔悅色一樣。
我估計很少有人會把義烏和美食挂上鈎,這隻是因為它隐藏得太深。在古鎮,你可以找到幾乎所有當地特色小吃,隻吃幾樣就足矣颠覆你過往對義烏的印象。
我首推的是佛堂千張面,看起來清湯寡水,實則鮮美可口,給足食客驚喜。
手擀粗面韌勁十足,搭配千張、榨菜、肉絲,再加上秘密武器豬油,一碗深谙美味之道的面就誕生了。
@五萬妹妹
東河肉餅和麥角,來自碳水王國的雙重炸彈,連甯靜也在微網誌上為之打call。
這還沒結束呢,香芋餃、雞子粿、荞麥老鼠、義烏肉圓排隊要求給義烏的美食地位正名。
*荞麥老鼠
我印象最深的是加了酒曲的雞蛋醪糟,不會特别甜,核桃讓口感更豐富,我覺得比西安的更好吃。
幾年前《跑男》來佛堂古鎮錄過節目,嘉賓們在石闆路上騎着二八大杠自行車,場面很穿越。鄧超還抽空去了一家老式理發店,70多歲的老手藝人給他剪了個頭發,隻要15塊。
@快門執行者
佛堂鎮名字的由來據說和一位印度僧人有關,鎮上曾經有過非常濃郁的佛教氛圍。當年梁武帝下令建造的雙林寺據說出過很多高僧,所幸它被保留了下來,成為曆史的見證者。
之前我在義烏市區逛市場的時候,聞到的更多是生意場上的氣味。而古鎮是文化方面的補充,是以沒來過佛堂,不算真正了解義烏。
佛堂古鎮美食推薦:
佛堂百樂門、興華千張面、舌尖上的佛堂、老頭烤餃(小吃)
雞毛換糖、老佛堂食府(炒菜)
距離義烏市區14公裡;距離義烏機場25公裡;距離義烏高鐵站24公裡。
住宿可選擇附近民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甯波 · 慈城古縣城</h1>
迷你版長安
很多人知道甯波慈溪,但不一定知道慈城。為什麼稱之為古縣城呢?因為它依舊保留着當年的道路布局和行政場所。
縣城規劃的時候模仿了長安一街一河雙棋盤的布局,道路都是筆直筆直的。千年後,這成為了小縣城最珍貴的地方,還是以拿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文化遺産保護獎。
我估計除了甯波湯圓,大家應該也都在超市裡買過甯波年糕。而慈城被叫做年糕之鄉,換句話說,這裡是甯波年糕發源的地方。
年糕被慈城人吃出了各種花樣。基礎款是包着芝麻糖或者鹹菜的年糕團,軟糯Q彈的口感,很難不上瘾。
@吃情甯波
更新款是年糕片,做法是把曬幹的年糕放在沙子裡炒脆。街邊有各種口味,看劇看綜藝時來點,倍兒香。
@可可的美食生活
終極版藏在年糕主題餐廳裡,梅幹菜、酸菜魚、桂花糖、豬大腸統統拿來和年糕炒CP。嗯,這回是真「炒」。
對了,當菜單上出現時令的荠菜炒年糕,一定要選它。辦公室的甯波同僚說這是炒年糕界的天花闆。
@愛吃甜玉米的粥粥
慈城還有兩碗面,想抓住你的胃,留住你的心。
第一碗:豬肝炒面。每一碗都單獨出品是廚師對面條最大的尊敬。每根面條都有和鍋子親密接觸的機會,搭配濃郁的醬汁共同激發香氣。
@時光旅人
第二碗:鳝絲面。哪怕是中午來,這碗招牌面都有吃不到的風險。經過細心處理的鳝絲鮮嫩入味,量也很足。
@西瓜soda
慈城的古建和美食平分秋色,因為儲存得好,讓我們更能代入過去的生活場景。除了一般古鎮都有的傳統民居,這裡還完整保留着縣衙、孔廟,以及一處藏着慈城版《清明上河圖》的私宅 —— 馮俞宅。
如果你喜歡看原汁原味兒的清代建築,那麼來這兒不會失望。
慈城古縣城美食推薦:
年糕主題餐廳、古鎮年糕館
新華點心店、阿波面館(豬肝面)
歡歡特色面館、阿蘭婆面館(鳝絲面)
走馬莊飯莊、中華樓(炒菜)
距離甯波市區31公裡;距離甯波栎社機場26公裡;距離甯波高鐵站20公裡。
住宿可選古鎮附近民宿。
——————
周末和古鎮遊很配,如果是小長假,那麼可以搭配市區或是周邊景點一起玩。
詩裡「古道西風瘦馬」的場景難以再現,但「小橋流水人家」被保留下來。烏鎮有句文案讓我印象深刻:時間改變過許多事物,卻不曾改變過這裡。
如果說博物館裡藏的是藝術品,那麼古鎮裡藏的是普通生活。偶爾感受一下也不錯,更何況還有這麼多好吃的呢。
TIPS:
建議遊覽時間安排:
新市古鎮1天,塘栖古鎮半天、安昌古鎮1天、佛堂古鎮半天、慈城古縣城1天。
門票:
古鎮免費進入,景區中的單個景點需要收費,可買聯票。
相關推薦:
在這座杭州車程1h的冷門古鎮,找到了浙江人過冬的秘訣
拒絕網紅打卡,隐秘的杭州大運河比你想象的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