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有所謂的正确喝法嗎?有一種說法是懂得喝不加奶精、糖的“黑咖啡”,才是品嘗咖啡的行家。
不過自咖啡問世以來,人們一直以各種不同的方法飲用咖啡,這些方法後來又傳到世界各地,展現出不同的特性。沖煮咖啡已有一套完整的儀式可循,而這套儀式又随着地方文化不同而造就不同的味道、香氣和體驗。

換句話說,其實咖啡并沒有固定的正确喝法。以一杯好咖啡而言,黑咖啡的品嘗方式的确可以享受到其原有的均衡濃郁風味,而奶精能夠除去一些澀味,加糖則可以将苦味轉換成甘味。總而言之,加不加牛奶或糖,全憑個人的喜好決定,選擇你所喜愛的咖啡就能夠品嘗到其中樂趣。今天小編就整理出全球各地飲用咖啡的地點、方式和時間!
伊斯坦堡
從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到現代,喝咖啡與沖煮咖啡的相關儀式是社會關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但與待客的觀念密不可分,甚至在宗教與政治圈也具有一席之地。而在世紀初的鄂圖曼宮殿舉行婚禮或是慶祝紀念日時都會供應咖啡,當時的「咖啡沖泡師」需要好幾名助手協助,才能依規定以華麗和表演的手法替蘇丹沖泡咖啡,而年輕女眷則學習沖煮咖啡的技巧,再将這種黑色飲料端給丈夫,再根據咖啡的風味來評斷她們的價值。時至今日,咖啡在土耳其的社會與政治圈依舊十分重要,雖然古代盛大的典禮幾乎被遺忘,但仍有兩個習俗流傳至今:
未婚妻必須泡咖啡給未來的夫家喝(趁機向夫家示好,避免将來婚姻不幸福)。
咖啡渣算命,以察覺朋友、敵人的秘密和惡行。
再來就是咖啡的煮法,煮土耳其咖啡,隻需要一個有搖桿的煮壺、長湯匙即可,這樣煮出來的咖啡跟我們所熟悉的espresso很像,小杯而濃,但苦味、澀味沒有壓力沖泡出來的espresso那麼強。土耳其人喜歡咖啡上有一層綿密的泡沫,是以煮的時候不要過度攪拌、過度滾沸才會那麼重要。
那不勒斯
這座城市有千種面貌,與咖啡的淵源相當深厚,也是全世界最喜歡咖啡的城市,裡頭有艾杜亞多.菲利浦的劇院、皮諾.達尼爾的歌曲和街頭頑童。在那不勒斯上咖啡館猶如進聖殿一般。這裡的意式咖啡是以壓桿式濃縮咖啡機做出真正的濃縮咖啡。
那不勒斯咖啡在低稠度與飽滿風味之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一般家庭都以那不勒斯式咖啡壺(cuccumella)煮咖啡,這種壺分為上下兩個金屬部分,上層有壺嘴,而用來盛裝咖啡粉的過濾籃就附在上下兩層間的圓筒中。使用這種壺需要高超技巧:首先将沒壺嘴的部分裝滿水,把上層疊上後将水煮滾。待水滾後将爐火關閉再把整個咖啡壺翻轉過來(a’capo soot),約三分鐘後就能将咖啡倒入杯中。
維也納
咖啡在維也納的社交生活尤其重要。當地咖啡館林立,可以滿足各階層的需求,人們去咖啡館不僅手握一杯咖啡取暖,也在舒适的環境談天說地。老主顧們仍追随着祖先腳步,信守維也納的一句老話:「上帝賜我們時間,但沒叫我們趕時間。」且“打發時間”已然成為維也納自然生活節奏的一部分,是最不受現代瘋狂生活步調的一門藝術。據說一杯好咖啡應該「如黑夜般漆黑,如愛情般甜美,如地獄般滾燙」,正是阿拉伯人喜愛的口味。從古至今維也納人已發明了約50種沖泡與享用咖啡的方法,但無論如何都一定會配上一塊蛋糕和報紙。
漢堡
典型的德國早晨是以一杯熱騰騰的咖啡和一頓豐盛的早餐做為開端。在德國,咖啡總是和幸福、愉快、輕松的場合充滿關聯,是以大家也常在餐後喝咖啡,也常會邀請朋友們在下午五點左右到家中舉行咖啡會(Kaffeeklatsch),算是近來興起的一種奇妙現象。當地傳統上採用滴濾法沖煮咖啡,但最近濃縮咖啡也開始風靡,漸漸的也把牛奶取代無所不在的奶油。
阿姆斯特丹
在愉快的環境裡喝咖啡是社交活動的一環,荷蘭人也十分的重視,大多會在早上10點左右與朋友一起喝咖啡,而家裡擺一台濃縮咖啡機和其所有配件,幾乎已經變成一種身份地位得象徵。
在飲用咖啡的習慣上,通常使用滴濾式咖啡,但也越來越多人擁有濃縮咖啡機。在沖煮咖啡時,會使用滴濾式咖啡壺将水加熱,等水溫夠高時才将熱水倒入裝有咖啡粉的濾杯中。荷蘭人在沖煮與端上咖啡時都相當用心。咖啡牛奶(Koffie verkeed)是典型的荷蘭咖啡,是以大馬克杯盛裝咖啡再加入牛奶,且通常會配上蛋糕或糕餅(例如傳統的蘋果撻)。
奧斯陸與斯德哥爾摩
咖啡史上的一樁奇聞便是發生在這個地區。18世紀的瑞典,随着擁茶派與擁咖啡派兩個針鋒相對的派系陣容逐漸擴大,雙方的情緒也越來越激昂,鑒于沖突逐漸白熱化,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決定進行一項實驗,為的是一勞永逸的證明哪一種飲料比較好。據說皇家地牢裡拘禁了一對雙胞胎,國王下令讓其中一位終生喝茶,另一位則隻喝咖啡。有趣的是,參與這項實驗的人,包括國王、醫生及助手,都比這對雙胞胎還要早辭世。而這對雙胞胎中被迫喝茶的那一位先走,享年約83歲。他的兄弟則活到百歲,是以咖啡獲得了全然象征性的勝利。
不加牛奶或糖的黑咖啡是挪威人最常飲用的喝法,除了以傳統的金屬壺沖煮外,滴濾式咖啡也逐漸的流行。這裡也和其他國家一樣,越來越多人在咖啡館及酒吧裡喝咖啡,而這些地方也常會引進當地人較不熟悉的咖啡種類,像是濃縮咖啡和卡布奇諾咖啡。
巴黎
從17至19世紀,凡是稱得上知識份子的人都會到當地流行的巴黎咖啡館。濃縮咖啡在酒吧與餐館裡十分常見,在北部尤其受歡迎,這個地區比意大利更早接納濃縮咖啡。在巴黎,滴濾式咖啡是搭配牛角面包或是棍子面包等法式早餐得最佳良伴。午餐後飲用的則是喝一杯不加牛奶的咖啡。接着還有烘焙咖啡,各種不同強度與刺激度的綜合咖啡豆,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就像磁鐵一樣的吸引着咖啡愛好者。
倫敦
英國人的咖啡消費量極低,而他們之是以喝咖啡,不過是為了讓自己更清醒、更有精神。而咖啡愛好者為了確定自己能喝到好咖啡,通常會以保溫杯自備咖啡上班。他們的餐櫃裡總會有許多小咖啡杯,但不是為了啜飲和沈思,而是象徵着英國人活潑、自在、步調緊湊的生活。雖然英國的咖啡消費量有增加的趨勢,但茶仍是他們的國民飲料。
紐約
在美國影集裡最常見的就是早上的第一杯咖啡一定是經典滴濾式咖啡。此外也有人用滲濾式咖啡壺煮咖啡,用馬克杯盛着喝,或是再搭配上一個馬芬蛋糕。商務人士則常握着一大杯紙杯裝的早晨熱咖啡,在街上一面閃避車子一面往前走。在紐約及美國多數地方,喝咖啡反映的是美國人”什麼都可以“的性格,在這裡可以嘗試莊園單品咖啡、有機咖啡和體驗特殊的香氣。美國人喝餐後咖啡的時間比較常見在周末,而平常較沒有此習慣。
東京
古代的東方哲學家十分重視冷靜與思考,但如今東京人較漠視重些古代人的教誨而過着馬不停蹄的生活。而咖啡也反映出這些現象,東京人喝的大多是即溶咖啡。在日本文化裡,咖啡大多被視為提神飲料,在酒吧或無所不在的販賣機都能買到罐裝或小塑膠瓶包裝的冰咖啡。日本也是全世界罐裝咖啡最大的消費之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檔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内容如圖檔、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别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議均可與網站聯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将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