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的秋,有金桂飄香,有落月烏啼、秋霜滿天,有江楓漁火和不眠人,當然,還有餐桌上的好滋味。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熱騰騰的蘇式面開始的。蘇州人吃面是有傳統的,老蘇州們把喝茶、吃面、聽評彈當成了每日的必修課。蘇州人的一碗湯面,早已超出了一頓簡單的早飯的範疇,且早已深深融入了“蘇式生活”之中。
“黃粳稻熟墜西風,肥入江南十月雄。橫跪蹒跚鉗齒白,圓臍吸脅鬥膏紅。”陽澄湖大閘蟹是一款在餐桌上豔壓群芳的美食,曆來為人所好。
蟹黃湯包在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一口下去,鮮掉眉毛。吃的時候一定留神先開窗、再喝湯,最後一掃光,快活滿足加倍。
眼瞅着天氣越來越冷,留給大閘蟹愛好者的時間畢竟也是不多了。但聰明的蘇州人始終會想到儲存的方法——一碗秃黃油,将大閘蟹的精華牢牢鎖住,在更綿長的時間裡,供饕餮品味這道"神仙美食"。
蘇州人多喜甜食,于是将本地特産蓮藕做成了桂花糖藕,将藕節中灌滿糯米焐熱後,澆上用桂花鹵煮成的桂花糖漿,有着獨特的姑蘇風味。
千裡淮河與洪澤湖在盱眙交彙,數十萬畝灘塗濕地帶來最鮮美的饋贈一一龍蝦。在蘇州,小龍蝦做得也十分精緻,蝦肉剝殼吃在嘴裡,飽滿緊嫩,厚實而富有彈性。牙齒輕咬,湯汁鮮美,爽滑可口,饒你先前見過多大世面,都不免食指大動,心生貪念。
最後這道美味保證你吃過一次再也忘不掉,那就是——響油鳝糊,因鳝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辟叭作響而得名。濃稠黏糯的醬汁這道菜的靈魂之一,另外一個靈魂就是熱油澆下去的滋滋聲。蘇幫菜就是這麼講究,色香味是不夠的,如果沒有響油這個畫龍點睛之筆,這道菜就失去了很多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