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彙源第一批濃縮果汁誕生的故事

1992年4月1日,朱新禮同香港善彙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簽訂了合資經營協定(彙源的“彙”來源)。在沂源縣城(彙源的“源”來源)西北部的山腳下,彙源公司誕生了!用“隆重”一詞來形容當時的場景,顯然不恰當。因為當時的會場中,沒有鮮花,也沒有彩旗,更沒有衆多媒體的簇擁和包圍。誰能想到,日後在中國果汁飲料行業獨領風騷的彙源公司,它的誕生如此簡單。

彙源第一批濃縮果汁誕生的故事

公司成立了,但是老朱卻不想繼續做賠錢的罐頭。90年代初期,水果罐頭在城市開始有些過時了。朱新禮對國内外飲料市場進行了充分地調查研究。他了解到市場對濃縮果汁的原漿需求巨大,通過考察,決定轉産果汁飲料和果茶(即果肉飲料)。

在1992年,沂源縣城還沒有一部程控電話,彙源唯一的一部程控電話還是總裁從外面租來的。雖然隻有這一部程控電話跟外界交流,朱新禮卻請人在正對廠大門的牆上寫了四個大字:“走向世界”。走向世界,在當時是很少有人想得出的,思維一直超前的朱新禮卻從彙源成立開始,就把彙源定位為要走向世界的企業。做世界性企業,這是怎樣的雄心!可是前路渺茫,誰能想到接踵而至的又會是什麼?

彙源成立之初,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資金短缺。賣了果茶,收不回貨款,三角債困擾着彙源。朱新禮絞盡腦汁,夜不能寐。他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扶持,但人家明确告訴他,政府沒有資金。後來,他又想找親戚朋友借,但大家的收入都很少,借來的那一點點錢也隻是杯水車薪,而且就算有錢的親友也不願意借給他,人家心裡沒底,怕錢打了水漂。最後,朱新禮隻好去銀行碰運氣。他懷着滿腹的希望踏進銀行,與行長進行了友好洽談。但之後很久,貸款還是杳無音信。資金猶如企業的咽喉,資金短缺遲遲得不到解決,就像一座大山壓在朱新禮的心頭,使他喘不過氣來。朱新禮已經踏上這條“賊船”,就注定了要置之死地而後生,面對布滿荊棘的創業之路,他根本沒法選擇,隻能義無反顧地向前。廠裡沒有錢,夥食開不起來,他就拿出自己微薄的積蓄,買了便宜的面,在外面地裡挖點菜,蒸些饅頭,湊合着吃。每頓飯,朱新禮都帶頭吃得津津有味,還招呼大家多吃點。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裡,大家以苦為樂,辛酸往肚裡咽。除了資金,讓他苦惱的另一個緊迫的難題,就是産品的品質問題。朱新禮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改進技術,生産出優質的産品。以前飲料生産裝置是國産的,并且廠房和裝置都極其陳舊落後。通過各種途徑,朱新禮了解到現代化的濃縮果汁裝置隻有德國和瑞士才有。

1993年3月,朱新禮帶上沂蒙山區的玉米煎餅,飛到了德國和瑞士,考察德國水果加工裝置和瑞士飲料灌裝生産線。他已經把目标鎖定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德國水果加工裝置和瑞典利樂包無菌冷灌裝生産線。然而,資金上的窘境卻是極其現實的,他根本沒有外彙支付給對方作為貨款。回國之後,在一次聚會上,朱新禮聽到朋友們在談論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補償貿易。這是一種理想的籌資方式,可以解決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問題。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和南韓企業起家之時,也是采用補償貿易的辦法,順利解決了資金和技術難題,實作了騰飛。對他來說,補償貿易其實也不算是陌生的詞,早在幾年前,他在山東經濟幹部管理學院進修期間,就學過外貿方面的知識。隻不過此前還沒有走向企業經營的他,并沒有深刻了解這種先進的貿易方式。

有了這個意外發現之後,朱新禮驚喜萬分:彙源有救了!他馬上跟大家商量如何實施補償貿易的具體計劃。然而,當時很少有人了解補償貿易這樣“過于深奧的學問。不過,朱新禮卻懂得如何用最通俗的語言說服大家。在一次職工大會上,他這樣解釋給他的員工們聽:“你們不了解補償貿易不要緊,重要的是明确我們的目标,我們的目标就是——用外國人的錢,買外國人的裝置,再去賺外國人的錢!”這話大家倒是都能聽懂,也極為贊同,會後有人議論:“這簡直就是空手套白狼,何樂而不為呢!”意見統一之後,大家就開始行動了。

最關鍵的一步,是向銀行申請一個5年信用證。這倒也不難,朱新禮利用自己當初在沂源縣經委任職的一些社會關系,很快取得成功。1993年4月,中國第一條TBA-9利樂包無菌冷灌裝生産線在彙源公司開始安裝,7月下旬正式投産,灌裝250ml果汁飲料,日産果汁飲料18萬包。價值上千萬美元的德國水果加工裝置在彙源公司安家落戶了。與此同時,1993年8月,朱新禮高薪聘請了以德國食品工程專家漢德舒先生為首的20多個德國果汁業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負責裝置安裝調試和技術、品控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當200多個德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來安裝機器裝置時,小小的沂源縣城沸騰了。山裡的人沒見過老外,也從沒看到過老外給中國人幹活,是以無論他們走到哪兒,都會有一大幫老百姓圍着看熱鬧。那個時候,在一個縣城是很難見到外國人的,更何況是在沂蒙山區。走在大街上,聽到老百姓紛紛議論:‘彙源真了不起,朱新禮真有本事,竟然引來了這麼多老外,聽說彙源的機器還是從國外運來的呢!’”這20多個德國人喜歡騎着自行車滿城跑,老百姓圍觀越多,他們越是開心,一副得意揚揚的樣子。德國人嗜啤酒如命,一到晚上就出去找館子喝啤酒,很晚才回廠。朱新禮怕他們出去喝酒出事,就在工廠内部備好了青島啤酒和下酒菜,供他們随時喝。另外一個問題是,在當時,整個沂源縣城也找不到幾個懂德語的人,與老外的語言溝通成了大難題,如何解決呢?有人提議,可以讓德國人把他們的語言翻譯成英語,彙源再請翻譯把英語譯成中文,講給大家聽。于是,德、英、中三種語言并駕齊驅,通過三次翻譯,他們與洋專家開始了艱難的對話與溝通。1993年10月,在20多個德國專家、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工廠正式開始投産。彙源的第一批濃縮果汁誕生了,而且經檢驗,完全合格。

随着那龐大洋機器的“轟轟”作響,朱新禮難掩心中的激動,他感到幸福,感到驕傲。工廠沸騰了,整個沂源縣城也沸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