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黑松盆景審美特征與藝術鑒賞(三)擴充閱讀:

作者:愛木盆景

作者:薛以平

期待您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訊分享給你。

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黑松盆景藝術鑒賞

盆景藝術鑒賞是指人們在接觸盆景藝術作品中産生的審美評價和審美感受,也是人們通過盆景藝術形象(意境)去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思維活動。鑒于黑松盆景藝術獨特的形象性、審美性以及鑒賞内容的豐富性、啟發性、深入性,我們可以從形式和内容上逐漸深化,從自然美、形象美、意境美等三個主要方面對其鑒賞。

1.黑松盆景藝術鑒賞的三個層深

直覺感受。

它是鑒賞活動的起始階段,指鑒賞活動中鑒賞者以其獨特的審美價值觀、審美經驗等對鑒賞對象的審美屬性作出初步價值判斷的過程。我們鑒賞盆景作品往往都是從最簡單最原始的“感覺”開始的,也就是常說的第一印象。

在這一鑒賞初始階段,我們要對鑒賞對象的審美屬性進行初步的價值判斷。比如整體是否協調優美、形式是否新穎、個性是否明顯等。在細節上,代表黑松獨特魅力的線條是否剛勁有力以及符合形式美規律,肌理是否具有古木的形态,空間結構是否符合松的規律等。

黑松的審美特征是代表黑松盆景藝術作品的形象符号,是寄托創作者欣賞者情感的載體,審美特征刻畫得越深刻則作品越生動鮮明,審美價值越高;相反審美特征刻畫得輕描淡寫或缺乏這些審美特征,則作品缺乏松味或根本不能稱為松樹盆景。

是以審美特征應作為黑松盆景審美評價的首要名額,也是黑松盆景作品鑒賞的重要内容。優秀的藝術品從一開始就能深深吸引鑒賞者的眼睛,讓鑒賞者産生心靈的震撼,給鑒賞者美的啟迪,引領鑒賞者深入對作品的體驗。

深入體驗。

黑松盆景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内容以及意境并不會直接從作品中看到,而是通過形式的手段隐約呈現在鑒賞者面前,是以深入體驗将使鑒賞者在初步感受的基礎上喚醒記憶中已有的與作品内在相關的意識和情感,并通過聯想、想象活動,将作品中所表現的内容在腦海中還原為意識境界,在想象中加入了新的内容,把作為外在的客體的作品轉化為内在的自身的審美對象,實作了鑒賞者和作品的交融以及主客觀的統一。

從中獲得精神層面的審美體驗和情感共鳴。深入體驗過程是鑒賞者全面深入到作品中,發揮主觀想象進入藝術再創造,并達到強烈情感體驗過程,也是由象内到象外的審美體驗及情感自由釋放過程,同時也是捕捉作品意境的必要手段。

意境捕捉。

意境是黑松作品的靈魂也是藝術鑒賞的最高境界。鑒賞者在直接感受與審美體驗的基礎上達到的一種與作者共鳴自由的精神境界,在美的激蕩中使心靈得到洗禮。【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2.黑松盆景鑒賞内容

黑松盆景不僅具有與衆不同的審美意義而且具有獨特的文化内涵,不僅具有自然美、畫意美,而且還是崇高、美好的象征,是以黑松盆景的鑒賞既有豐富的内涵又有廣闊的外延。

自然美。

自然界黑松形态萬千,神态各異,有的屹立于高山之巅,從容淡定;有的咬定青山,臨崖不懼;有的獨立石坡溪邊,潇灑自在;有的伴在石旁,孤傲自賞……不管生在何處,位于何方,均有君子之風、大夫之範。

這些都是大自然賦予黑松的自然神韻。“亭亭山上松,一生朝陽,森聳上參天,柯條百尺長”白居易的<和答詩十首·和松樹》很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界的松樹高聳入雲,枝條飄逸一瀉千裡,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松的形象高大,氣勢恢宏;

李賀在<五粒小松歌>中雲:“綠波漫葉滿濃光,細束龍髯鉸刀剪"形容松的葉色翠綠像水漫過一樣,龍須般針葉像剪出來一樣整齊,用比喻的手法贊美了松的葉性之美;李山甫的“地聳蒼龍勢抱雲”、夏言的“半空鱗甲舞蛟龍”則表現了松樹剛勁,舞動如騰龍般氣勢,贊美了松樹線條、肌理之美。大自然賦予黑松的審美元素及自然神韻正是黑松盆景自然美鑒賞的主題。

形象美。

黑松盆景藝術形象是由盆景藝術家通過與審美客體的互相交融,創造出來的藝術成果,是盆景藝術作品的核心。根據藝術形象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對其鑒賞:

一是在堅持個性與共性統一前提下追求個性美。俗話說:“奇松怪柏",“奇"表示有個性,說明對松的審美以個性為上。松的可塑性極強,木纖維有很大柔韌性,容易做彎,枝片可以模仿大自然片中分片,甚至單枝也可以成景,為個性化創作留下了空間。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引起共鳴的黑松盆景藝術作品,無不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同時又具有豐富而廣泛審美概括性。

如張志剛的黑松盆景作品《崖韻》,該作一改懸崖盆景正常造型而采用雙幹雙懸造型形式。主、副幹主次分明、和諧統一,形成動感合流;結構随樹勢自上而下節奏化流動布局,樹勢動感強烈,将大自然懸崖峭壁上松樹的自然神韻刻畫得淋漓盡緻,表現了黑松臨危不懼、無信不立的藝術形象。

論黑松盆景審美特征與藝術鑒賞(三)擴充閱讀:

二是内容和形式要相統一。藝術總是以具體生動感人的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感情,而形象的塑造都離不開形式,也離不開與之相适應的内容,二者是有機統一的。

藝術鑒賞中直接作用于鑒賞者感官的是藝術形式,但藝術形式之是以能感動人、影響人,是由于這種形式生動鮮明地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内容。如趙慶泉的黑松盆景作品《出塵》,采用孤高、簡潔、淡雅的文人樹形式,以極簡的枝葉(大量留白)布局,表現了一塵不染、淡泊名利、空靈而自然的藝術境界,是形式與内容完美結合的典範。

三是主、客觀要相統一。鑒賞黑松盆景形象美,鑒賞者的閱曆、鑒賞水準也很重要,隻有深入體驗,了解作品的主題内涵,做到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才能準确給出審美評價,獲得審美享受。主、客觀不統一就不能準确把握作品的主題内涵,更不能進行更深層次的意境鑒賞。

論黑松盆景審美特征與藝術鑒賞(三)擴充閱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8">擴充閱讀:</h1>

論黑松盆景審美特征與藝術鑒賞(一)

論黑松盆景審美特征與藝術鑒賞(二)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