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家鄉晏店村褡裢寨的來曆

我的家鄉晏店村褡裢寨的來曆

上圖城牆遺址

我的家鄉晏店村褡裢寨的來曆

上圖是城牆遺址

我的家鄉晏店村褡裢寨的來曆
我的家鄉晏店村褡裢寨的來曆

上圖是觀音石坎

我的家鄉晏店村褡裢寨的來曆
我的家鄉晏店村褡裢寨的來曆

上圖是泉水溝

我的家鄉晏店村褡裢寨的來曆
我的家鄉晏店村褡裢寨的來曆

上圖是泉水塘

褡裢寨——是蕲黃四十八寨之一。明清之季,湖北黃岡地境上有蕲州府、黃州府,山寨林立。曆有大小山寨三百餘座,皆建寨城、寨堡,散布于鄂東五水流域的大别山中,其中最有名氣的寨有四十八,号為“蕲黃四十八寨”,主要分布于羅田縣、浠水縣、黃岡縣(今團風縣)、麻城市和黃梅縣。

麻城市有東山寨、石馬(亦名什子)寨、雲霧山寨、塔子山寨、東義洲寨、朱山寨。這裡的塔子山寨就是晏店村的褡裢寨。

明朝末年是階級沖突、民族沖突、朝廷内部沖突交織的時期。蕲黃各種勢力都借亂登台表演,演出威武雄壯的活劇。

崇祯七年(1634年),高迎祥起義軍攻入黃陂、黃安、麻城、黃州、蕲水、廣濟。次年羅汝才率義軍攻下英山、羅田。接着,張獻忠率部到黃安、麻城。旋與明朝副總兵馬人龍戰于麻城陰山畈,明軍大敗。明朝退任官吏、甘肅巡撫梅之煥召衆結寨自保,此為明季蕲黃之寨之始。

爾後10年間,張獻忠,革裡眼、左金王三出蕲黃。崇祯十六年(1643年),麻城“裡仁會”首領湯志舉起義旗,率兵數萬迎投張獻忠。張改麻城為長順州,命麻城人周文江領州事,湯志為遊擊,并占蕲黃二州及壽昌、武昌,置巡撫知州、總督等官守之。張在黃州稱西王。其時,明朝退任宰相姚明恭于巴河結水寨對抗義軍。各地豪紳紛紛效尤。各山寨倚憑險阻,“壘石砌城,按戶籍而任版築役,集避地氓座丁壯而守之……蕲州固荊藩王封地,有故王朱蘊俨者為楚王之裔。不知何時領寨王職。大抵始事之豪士假以号令群寨之故。”

1646年五月,麻城周文江聯絡黃安耿應衢,傳檄約衆,号召反清,各寨紛紛響應。5月15日圍攻黃安,6月4日攻麻城,黃州總兵徐勇命副将唐國臣堅守黃州府城,自率清軍進剿麻城塔子山寨,周文江被俘,耿應衢得逃。其時,黃岡陳于藻率寨兵取黃州,清千總田龍見與把總鄧克剛起義反正。耿應衢逃回天台山寨準備再起。清把總祖可法會同徐勇領七千人至黃安,一剿一撫,黃安鄒墩、大佛等寨衆剃發歸順。姚公等寨堅持鬥争,至秋月,彈盡糧絕,突圍與清兵血戰緻敗。清軍降服諸寨後合兵圍剿天台山寨,耿應衢棄寨逃往光山,屯駐紅岩寨又堅持了一段時間。

周文江是晏店褡裢寨寨主,麻城順河人,與清兵戰鬥到山寨攻破,至死沒有投降清朝,被浮後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其民族精神可嘉可畏。

我小時候聽我祖父講,周圍的山寨都被清軍攻破,唯有褡裢寨才最後攻破。當時流傳一首歌謠:“青山閣達一支一花,晏家寨也不差,褡裢寨晴青蛙”。其意思就是說,青山寨,閣達寨,晏家寨這些山青水秀的山寨都被清軍攻破,唯有褡裢寨無水之源,卻很難攻破。為什麼呢?當時清兵猛攻山寨已經幾天幾夜,寨内卻依舊堅如盤石,寨内兵士抄小道下山來,從山下的水塘裡塘撈了幾條大魚進寨,然後從寨内的嘹望口抛入清兵陣菅,清兵一看寨内還有這麼大的活魚,認為寨内水源充足,易守難攻,撤了軍。此事充分反映了晏店先輩們的睿智與堅韌。

持續一百多年的蕲黃四十八寨的反清鬥争唯鄂東人民的反抗精神永存!幾千年來,鄂東人身上流淌着武人的血液,武人身上漾蕩着文人的雅風,蘇東坡谪貶黃州時曾深有感觸地說,自古蕲黃多異人。異在哪裡?異在血性,異在不屈,異在創造,異在散淡和放達。

我胡氏家族估計是1780年左右才遷移褡裢寨的,此時褡裢寨的戰火已經平息了百餘年,但民族英雄們的反抗鬥争精神在後人心裡卻千古流傳,永垂不朽。

我童年時經常在山寨砍柴放牛,山寨的城牆和房子十分堅固,古寨風雅,因為在我的童心裡根本不知道山寨的來曆,總是帶着天真好奇的心回家問爺爺,爺爺也是一知半解,直到今天才弄清楚山寨的來曆,在這裡作一點滴簡介,留給家鄉的後人們從深處挖掘。

作者:晏店胡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