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門子的小說主角?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門子的小說主角?

那些驚鴻一瞥的匆匆過客,成就了康熙,也成就了《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門子的小說主角?

愛新覺羅·玄烨,清聖祖皇帝,也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其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為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的開創者。

他和他的兒子雍正,孫子福臨,被中國當代的小說家二月河寫成了“康乾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曲影響之大,傳播之廣,再無另一系列的皇帝小說可與之比肩。

但是,即便是同一個作者,同一個系列的小說,《康熙大帝》在人物刻畫和情節展現上,也遠遠超過了“兒子”和“孫子”。

我們對康熙的了解,也遠遠超過了雍正和乾隆。

這是為什麼?

先來看看康熙的一生。首先是康熙的父親,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愛新覺羅·福臨,二十幾歲人沒了。

這個“沒了”,史書上總歸是死了的意思,而《康熙大帝》裡,說成順治皇帝為情所困,出家去了。

于是年幼得隻有八歲的玄烨竟然就坐上皇位了。

他面對的第一個敵人,叫鳌拜。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門子的小說主角?

康熙擒鳌拜是家喻戶曉的一出好戲,可這不過隻是個開頭。康熙十四歲奪回朝政大權,馬上下令:撤藩!

“恸哭六軍俱缟素,沖冠一怒為紅顔”,陳圓圓的吳三桂應聲倒下。

再之後,打台灣,治黃河,短短三十年,康熙便扭轉了亂世的兵荒馬亂,創造了海晏河清的盛世。

一切欣欣向榮,玄烨的傳奇人生似乎到此圓滿結束。

作者二月河敏銳地把握了曆史逃不開的規律:盛世背後,仍然隐藏着衰敗的危機。

果不其然,人到老年,康熙皇帝的人生再翻新篇,來了一場堪稱全書最熱鬧的大戲:

九子奪嫡。九個兒子,争一個皇位。

看到這裡,《康熙大帝》遠勝于《雍正》《乾隆》的第一個答案呼之欲出了:玄烨的人生,實在是精彩過頭了!

論“天時”,他康熙才算清朝第一位治國皇帝,國内百廢待興,強敵四面環伺。

雍正和乾隆充其量是錦上添花的主,拿什麼跟“聖祖”比?

然而,各位千萬不要被我這籠統地描述給蠱惑,以為康熙的精彩人生全部仰仗于康熙自己。

事實上,如果讀一遍《康熙大帝》,便會發現這本小說中,康熙的存在感卻是出人意料地“弱”。

主角的存在感,怎麼會弱呢?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門子的小說主角?

憑心而論,康熙的存在感弱,還真怪不得康熙——他遇上的強人太多了!

康熙擒鳌拜,是在皇宮裡偷偷養了一群侍衛。

待到某天召見鳌拜,一擁而上,就被鳌拜拿下了。

二月河給這班侍衛的頭頭,取名叫“魏東亭”。

不僅如此,這魏東亭還給安排了江湖背景。

鳌拜不是傻子,他早就想找個小黑屋,把康熙給做了。

全靠魏東亭請來的江湖高手,愣是一個人擋住鳌拜幾百府兵,讓康熙逃出生天。

有勇有謀的小魏子算是康熙“撿”到的寶貝,但他僅僅是康熙麾下英雄好漢中最不值一提的那個。

魏東亭将自己的恩人引薦給了康熙,康熙聽他一席話,立馬就要拜他為師。

此人名為“伍次友”,乃當世大儒,他為康熙毫發不爽地批判了鳌拜的種種倒行逆施,為幼小的康熙指明了鬥争的道路,更堅定了康熙擒住鳌拜的決心。

不僅有伍次友手把手教,康熙的謀臣索額圖和明珠等人,也絕非等閑之輩。

他們在和鳌拜集團鬥智的過程中,從來沒有落過下風。

有這麼一班悍兵智将,康熙這個上司,怎麼可能出彩?

說句難聽的,康熙在擒鳌拜這一節,無非是伍次友“痛陳時事”,康熙“心頭一熱”,又“豁然開朗”,接着魏東亭“神勇無比”,索額圖“神機妙算”,事情便做完了。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門子的小說主角?

我們盡可以将伍次友和魏東亭搶走康熙風頭這件事情,歸因于玄烨年紀太小,少不更事。

積極地看,至少康熙“孺子可教”,有“王者之心”嘛!

然而第一卷擒住了鳌拜,康熙從幼年來到青年,聚光燈更打不到他頭上了。

平三藩有周培公,收台灣有施琅,治黃河有靳輔……好不容易康熙親征葛爾丹,作者竟然讓葛爾丹都“勝”了康熙!

康熙一路平推,勝券在握,葛爾丹卻能屢屢突出奇謀,再造生路。

最後,終于無力回天,葛爾丹還像每一個末路英雄一樣,留下一封蕩氣回腸的絕筆: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

自古以來,人們欣賞英雄勝過欣賞成功者,欣賞項羽烏江自刎勝過欣賞劉邦抛妻棄子。

誠然,康熙是一代明君,能識人、用人,才會克服一個個困難,開創太平盛世。

但是在《康熙大帝》的小說裡,由于群臣的才華太過耀眼,顯得本該是主角的康熙,都有點微不足道了。

從這個角度出發,康熙某種意味上,跟劉邦境遇相似。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門子的小說主角?

《康熙大帝》一共四卷,前三卷玄烨過關斬将,意氣風發,到了第四卷突然情調一轉,蕭條陰郁了起來。

他心愛的太子胤礽,德行有失,舉止違綱,被打入冷宮。

八皇子胤禩虎視眈眈,太子黨和八爺黨将朝局攪得天翻地覆。

康熙做了三卷的“主角”,第四卷的戲卻隻能讓給兒子們來演了。

前三卷的風流人物,到了第四卷老的老,死得死,竟是一個都沒剩下。

孤家寡人。

不僅如此,伍次友們,魏東亭們,索額圖們的下場都不好。

伍次友兩段情緣悲劇收場,抑郁而終;索額圖秘密謀反,身首異處;治理黃河的靳輔、陳璜,因為受到康熙本人的偏見,飽受牢獄之災。

年邁的康熙,每每被皇子們氣得頭暈目眩時,總會不自覺想起以前的英雄們。

而讀者這時,也忍不住跟他一起淚流滿面。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許人間見白頭。”

《康熙大帝》的煙花,璀璨到了極點,是以在落幕時,更添幾分悲涼。

我們的人生,有多少是因為别人才精彩的呢?

那些驚鴻一瞥,又錯身而過的人,緊緊抓住已是一種奢求,唯有珍惜二字,聊慰日後回想。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門子的小說主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