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门子的小说主角?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门子的小说主角?

那些惊鸿一瞥的匆匆过客,成就了康熙,也成就了《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门子的小说主角?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皇帝,也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其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开创者。

他和他的儿子雍正,孙子福临,被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二月河写成了“康乾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曲影响之大,传播之广,再无另一系列的皇帝小说可与之比肩。

但是,即便是同一个作者,同一个系列的小说,《康熙大帝》在人物刻画和情节展现上,也远远超过了“儿子”和“孙子”。

我们对康熙的了解,也远远超过了雍正和乾隆。

这是为什么?

先来看看康熙的一生。首先是康熙的父亲,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爱新觉罗·福临,二十几岁人没了。

这个“没了”,史书上总归是死了的意思,而《康熙大帝》里,说成顺治皇帝为情所困,出家去了。

于是年幼得只有八岁的玄烨竟然就坐上皇位了。

他面对的第一个敌人,叫鳌拜。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门子的小说主角?

康熙擒鳌拜是家喻户晓的一出好戏,可这不过只是个开头。康熙十四岁夺回朝政大权,马上下令:撤藩!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的吴三桂应声倒下。

再之后,打台湾,治黄河,短短三十年,康熙便扭转了乱世的兵荒马乱,创造了海晏河清的盛世。

一切欣欣向荣,玄烨的传奇人生似乎到此圆满结束。

作者二月河敏锐地把握了历史逃不开的规律:盛世背后,仍然隐藏着衰败的危机。

果不其然,人到老年,康熙皇帝的人生再翻新篇,来了一场堪称全书最热闹的大戏:

九子夺嫡。九个儿子,争一个皇位。

看到这里,《康熙大帝》远胜于《雍正》《乾隆》的第一个答案呼之欲出了:玄烨的人生,实在是精彩过头了!

论“天时”,他康熙才算清朝第一位治国皇帝,国内百废待兴,强敌四面环伺。

雍正和乾隆充其量是锦上添花的主,拿什么跟“圣祖”比?

然而,各位千万不要被我这笼统地描述给蛊惑,以为康熙的精彩人生全部仰仗于康熙自己。

事实上,如果读一遍《康熙大帝》,便会发现这本小说中,康熙的存在感却是出人意料地“弱”。

主角的存在感,怎么会弱呢?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门子的小说主角?

凭心而论,康熙的存在感弱,还真怪不得康熙——他遇上的强人太多了!

康熙擒鳌拜,是在皇宫里偷偷养了一群侍卫。

待到某天召见鳌拜,一拥而上,就被鳌拜拿下了。

二月河给这班侍卫的头头,取名叫“魏东亭”。

不仅如此,这魏东亭还给安排了江湖背景。

鳌拜不是傻子,他早就想找个小黑屋,把康熙给做了。

全靠魏东亭请来的江湖高手,愣是一个人挡住鳌拜几百府兵,让康熙逃出生天。

有勇有谋的小魏子算是康熙“捡”到的宝贝,但他仅仅是康熙麾下英雄好汉中最不值一提的那个。

魏东亭将自己的恩人引荐给了康熙,康熙听他一席话,立马就要拜他为师。

此人名为“伍次友”,乃当世大儒,他为康熙毫发不爽地批判了鳌拜的种种倒行逆施,为幼小的康熙指明了斗争的道路,更坚定了康熙擒住鳌拜的决心。

不仅有伍次友手把手教,康熙的谋臣索额图和明珠等人,也绝非等闲之辈。

他们在和鳌拜集团斗智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落过下风。

有这么一班悍兵智将,康熙这个领导,怎么可能出彩?

说句难听的,康熙在擒鳌拜这一节,无非是伍次友“痛陈时事”,康熙“心头一热”,又“豁然开朗”,接着魏东亭“神勇无比”,索额图“神机妙算”,事情便做完了。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门子的小说主角?

我们尽可以将伍次友和魏东亭抢走康熙风头这件事情,归因于玄烨年纪太小,少不更事。

积极地看,至少康熙“孺子可教”,有“王者之心”嘛!

然而第一卷擒住了鳌拜,康熙从幼年来到青年,聚光灯更打不到他头上了。

平三藩有周培公,收台湾有施琅,治黄河有靳辅……好不容易康熙亲征葛尔丹,作者竟然让葛尔丹都“胜”了康熙!

康熙一路平推,胜券在握,葛尔丹却能屡屡突出奇谋,再造生路。

最后,终于无力回天,葛尔丹还像每一个末路英雄一样,留下一封荡气回肠的绝笔: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自古以来,人们欣赏英雄胜过欣赏成功者,欣赏项羽乌江自刎胜过欣赏刘邦抛妻弃子。

诚然,康熙是一代明君,能识人、用人,才会克服一个个困难,开创太平盛世。

但是在《康熙大帝》的小说里,由于群臣的才华太过耀眼,显得本该是主角的康熙,都有点微不足道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康熙某种意味上,跟刘邦境遇相似。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门子的小说主角?

《康熙大帝》一共四卷,前三卷玄烨过关斩将,意气风发,到了第四卷突然情调一转,萧条阴郁了起来。

他心爱的太子胤礽,德行有失,举止违纲,被打入冷宫。

八皇子胤禩虎视眈眈,太子党和八爷党将朝局搅得天翻地覆。

康熙做了三卷的“主角”,第四卷的戏却只能让给儿子们来演了。

前三卷的风流人物,到了第四卷老的老,死得死,竟是一个都没剩下。

孤家寡人。

不仅如此,伍次友们,魏东亭们,索额图们的下场都不好。

伍次友两段情缘悲剧收场,抑郁而终;索额图秘密谋反,身首异处;治理黄河的靳辅、陈璜,因为受到康熙本人的偏见,饱受牢狱之灾。

年迈的康熙,每每被皇子们气得头晕目眩时,总会不自觉想起以前的英雄们。

而读者这时,也忍不住跟他一起泪流满面。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康熙大帝》的烟花,璀璨到了极点,所以在落幕时,更添几分悲凉。

我们的人生,有多少是因为别人才精彩的呢?

那些惊鸿一瞥,又错身而过的人,紧紧抓住已是一种奢求,唯有珍惜二字,聊慰日后回想。

《康熙大帝》:康熙算哪门子的小说主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