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汪村位于甯晉大陸澤的東北邊緣,地處低窪,經年汪水一片。東汪村名源出大陸澤加方位。因在縣城之東,命村名為東汪。
明清時,東汪就是一方名勝,碧波蕩漾,舟船往來,漁歌互答,蓮葦蔥翠。東汪村建于明代天啟三年(公元1621年)的白衣觀音殿衆的石碑記載:“襟洨水而帶滏陽,南望則水面萬頃,漁舟往來其中,洵吾地之勝也!”
清初,順治乙酉年(1645年)夏,老家柏鄉的“烏頭宰相”魏裔介到東汪大陸澤畔旅遊,在其旅遊日記《南遊記》中,描繪了“滏陽、漳、洨三水”同歸東汪大陸澤“數百裡”的壯闊,寫到了東汪“顆顆然出水上”的高粱,詳細記述了魏裔介與當地漁民的訪談和對答,十分關心東汪人民的疾苦。
魏裔介撰《南遊記》,《兼濟堂文集》卷十五:
歲在乙酉,餘将南遊,以閏六月二十六日憩東汪村墅,南距鉅鹿,北通束鹿,古大陸澤也。滏陽、漳、洨三水出其間,夏月雨霖泛漲,水闊數百裡。
次晨,登舟逆風而行,見晩禾谷盡䧟沒于波臣,唯高秫顆顆然出水上,如人在牆内而露其髻者,土人乘舟刈之,為炊爨計,餘詢之曰:爾等沈竈(竈)産蛙擔石,不獲終歲之計,将若何?舟子曰:連歲荒殘寇盜,旁午十室九罄,我等小人未知所稅駕也。餘默然良久,念若輩木食草衣,弱者填溝壑,強必铤而走險,能免為釜中泣乎?
越新河,城窪下,水決可灌,幸有堤,民頗淳簡,有司安靜可卧而理也。晩宿南宮……。
魏裔介(1616-1686年) 字石生,号貞庵,又号昆林,直隸柏鄉人,順治三年進士,康熙三年(1664年),任内秘書院大學士,進入内閣,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因時年 48 歲須發皆黑,而被人稱"烏頭宰相"。"清初相業,無出其右者" 。有《兼濟堂文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