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語易讀」12·24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

【原文】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

曾子說:“君子用詩文道德來會聚朋友,用朋友來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注釋】

(1)《集釋》引《說苑·說叢篇》:“賢師良友在其側,詩書禮樂在陳于前,棄而不為善者鮮矣。”

(2)《集解》引孔安國曰:“友以文德合也。友有相切磋之道,是以輔成己之仁。”

(3)《朱注》:“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

(4)李颙《四書反身錄》:“文乃斯文之文、在茲之文、布帛菽粟之文,非古文之文、時文之文、雕蟲藻麗之文……學人不為身心性命則已,如為身心性命,則不可不會友,會則不可無會約。”

【解讀】

上章或主要針對“損友”而言,本章則強調“益友”的重要性。曾子于本篇并未出現,此時突然出來為本篇做結,當是曾門弟子增補的章節。如再考慮到其他章節中曾子言論的具體内容及其所編排的突出地位,曾門弟子欲圖證明乃師為“孔門弟子中最能傳道者”(楊義《論語還原》),其意甚明也。

關于“以文會友”中的“文”,有兩種了解:一是單指“詩書禮樂”之文,即典籍之文;一是指“天之未喪斯文也”(9.5)之文,此即“道統”也,即李颙所謂“身心性命”也。而兩者實不可分,故孔安國稱之為“文德”,這裡的翻譯亦兼及此兩種涵義。《周易·乾文言》雲:“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兌卦《大象》雲:“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正可與“以文會友”互參。又《乾文言》在解釋“元亨利貞”之“亨”時說:“亨者,嘉之會也。”朱子解釋說:“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于時為夏,于人則為禮,而衆美之會也。”(《周易本義》)故欲使“以文會友”成為“嘉之會”,禮不可缺,此即李颙所講“學人……不可不會友,會則不可無會約”之意。唐文治則說:“以文會友,則義與禮兼赅焉。”(《論語大義》)說的也是這個意思。此又不可不察焉。

至于“以友輔仁”,則講的是朋友在幫助自己培養仁德上的重要性。孔子說過:“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這強調的是人在培養仁德上的主觀能動性,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大部分人還是需要朋友的幫助和激勵的,因為人都有缺點,都有惰性,必得在“嘉之會”中彼此砥砺、互相切磋,方能成其大功。所謂“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諒,友多聞”(16.4),正此之謂也。許慎《說文解字》曰:“輔,人頰車也。”陳奂《詩經·正月》疏曰:“人之兩頰曰車,口輔亦曰牙車,其命名即取車輔之義也。”《乾文言》在解釋上九“亢龍有悔”時有雲“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象傳》在解釋九三“棟桡,兇”時則說“棟桡之兇,不可以有輔也”,此均見“無輔”之害。又泰卦《大象》雲:“天地交泰,後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此又見“良輔”之重大作用也。“以友輔仁”,豈虛言哉!#閱讀海澱#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于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大學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端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通路或學習,并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端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端教育百詞辨析》、《遠端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論語易讀」12·24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于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于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于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