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心不設防,天寬地長。你侬我侬,情義悠揚。兩情相依,妩媚紅顔。 本來焦躁不安的心終于有了一個安甯的歸宿,一個女人最簡單的願望,是和一個她并不算了解的男人有關。然而崇祯拒絕了,不是因她不夠美,隻是面對風雨飄搖的大明江山,他無心尋歡作樂。換作太平年代,他一定會與她一見鐘情,她也許會成為貴妃,甚至更高的位分。他的拒絕并沒有太多的理由。 罷了,罷了。

如今,崇祯也許再記不起陳圓圓這一回事。他與她,注定是亂世裡有緣無分、擦肩而過的男女。

這些内心的情愫,在遇到吳三桂之前亦是令陳圓圓久久不能相忘的,她沒有告訴過關于自己曾經的那些故事。即便說了,吳三桂亦是不會太在乎,因為畢竟他對陳圓圓已經到了近乎癡迷的狀态,隻要有佳人在身邊,對他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收獲。而對于她的曾經,他并不是很在乎。

透過小軒窗,和煦的陽光灑滿臉龐。内心喜悅而安甯,沒有複雜的情愫,隻有充分享受着與吳三桂美好的二人世界。情在此時是最美不過的,沒有外界任何因素的打擾,仿佛這個世界隻屬于他們兩個人,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盡情地享受,盡情地向往。紅燭下悄悄地講着情話,在一條沒有人認識的街市上瘋鬧。可以像個天真的孩子,可以在彼此面前掙脫條條框框的束縛,因為對方的目光深情的注視,仿佛也隻有這樣,才會更加讓人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感。

煥然一新的幸福,過去便如隔世相望。可她仍然記得曾經去見冒郎的母親時的眼神,她甚憂自己的身份,他亦不是沒想到這個問題。他知道她以前的種種經曆,憐愛之餘更多的是相見恨晚。

而面對自己的父母親,他也想過很多事情。青樓出身已經是一大忌諱,再加之之前田弘遇将其獻給崇祯皇帝結果被退回的事情,民間更是議論紛紛。有人說是陳圓圓受不了後宮争風吃醋潛逃了,有人說崇祯因為她的狐媚妖術才不給其名分;還有更加離譜的說陳圓圓是鞑子派來的奸細,迷惑皇帝早日颠覆大明政權。

她聽到這些覺得很可笑,陳圓圓并不認為自己會有如此大的本事。于優雅說,她是一個絕世美人;于通俗說,她亦不過是一個尋找安穩生活的女子。在他人的口中,她仿佛成了一傳奇,其實她隻是一個追求簡單幸福的女子。她隻是一個女子,簡單追求幸福的本質,卻描繪成了翻雲覆雨的雄雄野心。是非流言猛與虎的說法亦是不為過。

可是在吳三桂的心裡,陳圓圓一介青樓出身的女子,縱有絕代風華,也不過柔弱單純,豈是民間議論的那般不堪。

柔弱不是懦弱,這番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令陳圓圓變得更加勇敢。她心裡清楚,她與崇祯隻是今生無緣。即便她也想過,雖然侯門似海,但她心甘情願為崇祯撫平那一縷憂傷,去面對未來的種種窘境。她甚至曾将偷偷幻想過,如若真的有一天大明政權颠覆了,她願意和他一起死去。

隻是命運并沒有成全她的想法,如若成真,也就不會再有後來的故事。她的一生也許就了結在亡國之妃的位置,成為曆史的一段浮雲往事,不會有廣為流傳的故事,也不會讓更多的人想起。

而陳圓圓注定無法被世人所忘記,她的命運也注定與崇祯皇帝無關。這一世,她背負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終于有一個讓她心儀又能給她安穩的男人,她亦是會牢牢抓住,不會放手。

吳三桂和父親吳襄都是朝廷重臣,家中世世代代都是朝廷命官,祖祖輩輩都是深得信任的大臣,對江山社稷有着汗馬功勞。而如今,自己要娶一個青樓女子。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倒也是常理,不算太傷風雅,而今的陳圓圓不僅是歌妓出身,最重要的是她和崇祯的那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君臣之間,想不到也會有為兒女情長的擔憂。

而他更多的是不在乎,因為她愛這個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把陳圓圓帶回家無疑就是告知父母這個女子已經是自己的,今後将入住吳府,至于父母的意見,其實吳三桂根本沒有在意。 而後來,沖冠一怒為紅顔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恍如這一切命運早有安排。人,不過是命運棋盤上一枚枚小小的棋子。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霞無覓處。根深蒂固的門第觀念左右着太多人的思維,沖破桎梏隻有靠自己争取。當吳三桂要帶陳圓圓回到吳府見他的家人,她禁不住内心忐忑了一下,回想起了當初見冒母的情景。當初誠意十足、癡心一片卻換來空空無果。吳三桂見陳圓圓憂心忡忡,便細心安慰,仿佛有他在身邊,一切事宜都不必憂慮,安心随他就好。

原本以為遇到真命天子,浪漫的幻想和甜蜜之後,終究還是要回到現實。要經曆普通家世也要經曆的過程,見未來的公婆。 醜媳婦也要見公婆,隻是她并不是醜,而是美得令人驚豔不已。她擔心的,還是自己的出身,她甚至想過告訴吳三桂的父母,自己是普通人家的女兒。奈何自己當時已經是名聲大噪,日後若被知道,便更加難以面對。她擔憂的種種問題,如泉湧般湧上了心頭。

而這些都是吳三桂所不在意的,于他來講也都不是問題。他隻希望能一直與美人纏綿悱恻,永不分離。一個男子竟然如此用心,想必是動了真情。 而此時的她内心頗為焦躁,他對于她的身世隻字不提,心裡卻早有準備。她隻得牽着他的衣襟,去拜會他的雙親。她不願意去想結果,她相信三桂給她的承諾。她也早已習慣命運總是被安排,由不得自己做主的事實。

命運任人宰割,如果是對的人亦是福分,隻怕遇人不淑,最終隻留下被傷害得四分五裂的心,再也無法拼湊得完整。

珍珠卷簾被丫鬟錦兒掀開,正堂中正襟危坐着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瑞腦金獸,煙氣袅袅,他正悠然自得地喝着閑茶,旁邊籠中一隻鹦鹉叽咕做聲。寬敞的大堂之中,吳襄俨然一副受人尊重的氣勢。吳襄也是精神矍铄,目光鋒利,他一看陳圓圓這女子覺得她不是平凡之人。

吳三桂行了禮,見過了父親,便直截了當地說明自己想納陳圓圓為愛妾的意圖。吳三桂為人率真坦直,這一點和父親的脾氣幾分相似,“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說法不無道理。

父親抿了一口茶,卻沒有任何回應。 父親雖然憂慮重重,但對于兒子的感情之事也不好過多言論。因為他心裡清楚即便是自己極力反對,兒子也未必能夠服從。

吳襄對吳三桂從小的教育則是放養的方式,沒有太多的限制和規則。也造就了他粗犷豪放的性格,說一不二的品性。家中的重大決定,多是和兒子一起商量,如今吳襄年事已高,吳三桂無疑成了家中的頂梁柱。

情感的事情,更是如此,吳三桂對陳圓圓如此狂熱,哪怕吳襄真的不同意他們在一起也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正是吳三桂說一不二的性格,注定說明他不聽陳圓圓相勸,投清反明,之後又反清的選擇。

此時的陳圓圓,眼中盡是他對自己的愛,她不知道眼前的這個男人對朝野有多大的野心,也不知道做他身後的女人終究要付出多少辛酸的眼淚。至少現在,一切都是未知的,亦是美好的。她對未來充滿希望,對吳三桂更是沒有過任何的懷疑。

他們就這樣在霧雨朦胧中安然過着幸福的日子,他們之間的愛情,有着誰都無法阻止的勇氣。就算家人的态度不是肯定,但是有吳三桂在身邊就已經足以讓陳圓圓鼓足勇氣,他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她已經把自己全心全意地交給了他。

她的人生雖然仍舊霧雨朦胧,但是吳三桂的出現像一束光芒照亮了自己,照亮了未來的路。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美麗的人生,她又開始那一幕幕美好的幻想。溫馨的家中,我在鬧,你在笑。寬敞的院子,孩子嬉戲打鬧。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邊品嘗着自己親自烹饪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