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14日 周一 陰轉小雨
昨晚在北京火車站候車室,等到了今日淩晨兩點50分左右才發車,我正好利用這個時間補上了昨天的日記。
前晚11點多睡覺,兩點多被人吵醒,後來再沒睡着,是以昨晚很困,一上車我就睡着了。今早6點多,在張家口醒了幾秒鐘。上午9點鐘,在大同才又清醒過來。火車車廂裡人很少,很安靜,也很整潔。車窗外,天高雲淡。近處的田野上,有時會有一些玉米、高梁等作物。有時,則全是荒地。遠處的山嶺上,光秃秃的,沒有一點樹木。
過了大同,天漸漸的暗淡下來,一直到太原都是這樣。我心想,到底是天氣的原故,還是污染造成的呢?
下午一點半的樣子,我到了太原。下了火車,發現太原竟然沒有地鐵。
出了火車站,我走到前面的公交站台上,等了十幾二十分鐘,坐上856路公共汽車往晉祠去。
下午3點多,我到了晉祠。從網上可以看到,晉祠門票要七八十元。但今年,山西所有景區對全國人民都免票開放,隻需要提前預約,是以晉祠也是免票的。晉祠與東湖醋園的參觀,我前兩天在北京已經約好。可惜我最想去的平遙古城,因遊客多,要約到20幾号去。
來到晉祠景區,首先看到的便是“晉祠勝境”的牌坊。牌坊前,有一排漢白玉橋,橋的樣式與故宮午門前的一樣。牌坊的兩邊,有環抱伸出的長廊和亭台。牌坊後梁上有“唐晉斯原”的篆書牌匾。牌坊的後面,便是晉祠的大門了。
晉祠的大門,是一幢長方形的建築。朱紅的門、柱,黃色琉璃瓦的屋頂。屋頂上有大樹掩映着,看起來古意盎然。大門的背面有“宗唐發轫”的牌匾。
穿過大門,走一兩百米就來到了唐園前。唐園的門樓是一個前窄後寬,飛檐翹角的亭台。亭台後面的兩側,有伸出的環形長廊。門樓後背上,是“唐風晉韻”的牌匾。
門樓的後面,緊挨着一塊兒高大的照壁,照壁後是飛龍閣。飛龍閣的下面,則用石灰岩疊積而成,并留有洞穴。飛龍閣共三層,一層為飛龍閣,二層為淩雲閣,三層叫觀汾。飛龍閣的右側也疊石造景,有荷花池。
飛龍閣的後面,又有一個院落,其構造同唐園一緻。隻是門樓前面書的是“唐宗遺風”,後面書的是“龍興晉陽”。
院落裡邊,則是唐太宗李世民與其文臣武将的塑像。塑像中間的兩人立馬揚威,右邊的兩人背手挺立,左邊的一人依馬持兵。塑像人物都大義凜然、豪氣風發,很有美感。
從塑像後面繼續向前走,是牡丹亭。時間到了下午4點多,我便不敢再留戀于園林之美。而是加緊步伐,向晉祠博物館走去。
前方有一個方形的大水池,水池中間立着一個梳妝台似的架子,架子上鑲嵌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水池後面的中間有一階一階的水台,平鋪的細水從水台上一台一台的流下來,水台的兩邊是人行台階。
我急急忙忙的上到台階頂上,看到前面又有一排漢白玉橋。橋後有一幢比較方,比較小的建築,遊客們正在排隊進入。我想,這應該就是博物館的大門了。
走進大門,是一個庭院。庭院裡有松、竹、柳、榕樹等樹種。其中的兩三株榕樹特别古老、茂盛、高大。
庭院的後面,有一幢很古老的建築。建築的下面,是寬大的宮殿式的台基,上面大門兩側各有一個圓窗。屋頂是重檐式的,重檐之間懸着“三晉名泉”的大匾。建築的左前方,有一棵高大而茂盛的古樹。右前方,卻是一棵兩米來高的粗壯樹樁。整個建築看起來,古舊而厚重。
建築的背面,有一個戲台。戲台的頂上懸着一塊兒刻有“水鏡台”的大匾。據景點介紹,“水鏡”出之漢書《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思是忠奸是非,盡人皆知。原來,水鏡台是明清時的一個戲台。
過了水鏡台,就到了會仙橋,會仙橋橫跨于晉水上遊的智伯渠上。它是一座長約6米,寬約3米的小石橋。它中間高凸如弓形,東西各有數級石階。
傳說明朝首輔嚴嵩修了一個豪華大廳,以海魚骨架為梁,廳成設宴,衆臣皆賀,唯兒女親家翰林羅洪先說:“好是好,隻是梁太小”。嚴嵩惱怒,欲害之。其女急中生智,暗送一碗紅棗茴香茶水于公公。羅洪先深明其意,不辭而别。嚴嵩繼續上本參奏,羅洪先罷官。
罷官後的羅洪先四處雲遊,來到晉祠,見一農家少婦清麗動人,就随口贊道:“世人常誇西施美,餘視此婦勝西施”!農婦回道:“官丢位去宜收斂,滿口穢語怎學仙”?說罷飄然而去。羅洪先跨橋追趕,隻見木橋起火。羅洪先這才明白農婦并非凡人,從此虔心佛道,成為造詣很深的學者。後來,人們在燒毀的木橋處建了石橋,取名會仙橋。
會仙橋後面是金人台,金人台又稱蓮花台。金人台成正方形,其四面各鑄有一個鐵人,而南面的鐵人為北宋紹聖4年所鑄,其形象和品質最佳。據曆史記載,晉祠為晉水源頭,是以鎮以金神,以防水患。
金人台西,有一座“對越”牌坊。據晉祠景點介紹說“對越”二字出自《詩經·周頌·清廟》:“秉文之德,對越在天”。“對”為報答,“越”為宣揚,意為報答宣揚祖先的高尚功德。喜歡書法的朋友,對“對越”這塊兒牌匾一定不陌生,因為我們經常都會在一些書刋或網絡上看到它,原來它的真身就藏在晉祠裡。
晉祠的獻殿位于對越牌坊的西面,它建于金大定8年,是陳列祭品的地方。獻殿以栅為牆,形如一座涼亭。
穿過獻殿,就上到了聖母殿。聖母殿是晉祠的主殿,它是祭祀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的場所,它建于北宋天聖年間,是我國宋代建築的傑出代表。
聖母殿坐西朝東,重檐歇山頂。大殿下面的八根下檐柱上有木制雕龍纏繞。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主像為聖母,其餘為侍女。
聖母殿的殿梁上懸有很多塊牌匾,有“桐封遺澤”,說的是周成王“桐葉封弟”的故事。有“膏流碧玉”、“萬彙含孳”、還有“靈爽式憑”、“永錫難老”等,它們無不以精湛的書法藝術承載着先人們凝煉而深刻的智慧。
從聖母殿出來,其右側有一棵古柏,古柏為連理枝,就是周柏了。周柏以三四十度的傾斜角度斜生着,是以又稱“卧龍柏”。宋歐陽修曾有“地靈草木得餘潤,郁郁古柏含蒼煙”的詩句。
從周柏邊的石階上到聖母殿後方,有朝陽洞,它是晉祠最高的一處建築。清朝的大書法家、大醫家傅山曾居住于此。
從朝陽洞下到聖母殿的左側,有月季花園,花開正豔,清香撲鼻。
這時下起了小雨,好在我準備的有雨傘。時間已是下午5點鐘,景區的最後一趟返程車6點發車,看來我得抓緊時間出園趕車了。
我出園的過程中,又發現并參觀了“董壽平美術館”和“十方奉聖禅寺”。董壽平的松、竹、梅以及黃山等題材的國畫畫的很好,我之前在網上早有了解,今天實地觀賞自然比網絡圖檔的效果更好。隻是沒有時間,來不及細看。
十方奉聖禅寺原為唐朝名将尉遲恭的别墅,因其自感殺生太重,是以舍宅建刹。後,唐高祖賜名“十方奉聖禅寺”。寺内有浮圖院,院中有七級八角舍利塔等。
離開十方奉聖禅寺,我急急忙忙的從園内出來,正好趕上了去太原柳巷的804路公共汽車。
網上說,到晉祠要觀三絕、看三寶、賞三匾。三絕中的周柏、宋代彩塑我看到了,卻沒看到難老泉。三寶中的獻殿、聖母殿我看到了,魚沼飛梁卻沒引起我的注意。三匾中的水鏡台匾、對越匾、永錫難老匾,我到是都看到了。
我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就到了太原柳巷。網上說柳巷是太原最繁華的地方,但是我并沒看到有多少人。
我在銅鑼灣國際購物中心這邊的一家陝西面館吃了飯,然後在附近的一個酒店訂了一間房。房費106元,房間很大,環境及裝修都還好。
我放下背包,就出來轉轉,看看太原的街市。晚上的太原,每一幢建築上都閃爍着五彩缤紛的霓虹燈,有的建築上還有大幅的LED動态畫面,太原的夜市在它們的妝扮下,真是璀璨奪目、炫麗無比。
當我轉到山西飯店時,山西飯店的土豪程度真令我為觀止歎!它是一幢仿古式建築,雕梁畫棟,大紅大紫。晚上,在燈光的煊染下,它是那麼的金碧輝煌。我想,來這兒用餐消費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呢?這裡制作的宴席,莫不是禦宴吧!
然後,我到了五一廣場這邊。看到那紅遍全身的金蓉家園酒店,紅藍變幻的CCB大樓,雄壯威猛的人民公安大樓,清新明亮的三晉國際飯店,還有牆體上迎風招展的兩面大國旗……再加上山西飯店,太原給我的直接感受,真是夠奢華!夠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