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日劇的漢化心得

相信學習日語的同學中有一部分是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去翻譯日劇日影,但當自己真的有能力自己翻譯的時候,在處理譯文時會察覺到兩個疑問:①要不要把能看到的資訊都做漢化翻譯處理?②直譯還是意譯?

困惑一、要不要把能看到的資訊都做漢化翻譯處理?

在漢化影視劇時,必定會出現許多非對話性質的資訊(下面統稱“紙面資訊”),對于這些紙面資訊,如果忽略掉不去做漢化處理,那會使整個劇情變得非常死闆,但若真的要把所有紙面資訊都漢化了,會使整個畫面充斥着譯文,破壞了原視訊的觀賞性,屬于本末颠倒,

例:下圖中是NHK迷你劇「光秀のスマホ」中的有關桶狹間之戰的一段劇情,是明智光秀在得知今川義元在桶狹間被織田信長擊敗的報道。報道的資訊量非常巨大,如果把這些資訊都翻譯成中文必定會造成整個畫面都是你翻譯完的東西。

淺談日劇的漢化心得

那麼該如何做出篩選?

這時,我們需要閱讀這些資訊來做判斷哪些需要做漢化處理,一般來說,會在鏡頭畫面停留時間較多的紙面資訊通常是帶有伏筆或彩蛋意義的。

在這一集中主要講的是明智光秀是如何與織田信長産生關聯的,是以,我們隻需要給觀看視訊的人們傳達一個資訊——織田信長出場了!至于桶狹間之戰的過程,不需要做任何漢化翻譯,我們僅僅隻需要處理這條報道的标題資訊即可。如下圖:

淺談日劇的漢化心得

這樣既能傳達出資訊,也不會因為大量的翻譯文阻礙到觀看者的觀影效果。

困惑二、直譯還是意譯?

首先來分析這兩個翻譯方式的優缺點

直譯:顧名思義,直接按照字面意思做漢化處理,不會做(或極少做)譯文優化。

優點:可以極大地減少翻譯方的耗時。

缺點:極容易給閱讀者造成了解困難。

意譯:不以字面為準,将中心思想以本地的語言做漢化處理

優點:能準确地表達出原文的意圖并傳達給閱讀方

缺點:翻譯方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挖掘原文背後的意思,再進行本地化處理。

建議:隻有意譯才是正确的漢化姿勢!這也是擴充詞彙量的一個絕好機會!

需要注意的點之一:就算是日文的四字熟語最好也能以漢化的形式來展現,例如下圖:

淺談日劇的漢化心得

「織田氏“天下統一”まで秒読みか?各地で火花散る」這句話中的“天下統一”其實不用翻譯别人也能了解意思,但是作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性格的人怎麼可能就這樣使用?是以我把這四個字翻譯成了“一統天下”(“統一天下”雖然也是可以的,但總感覺缺了點什麼)。

另,“秒読み”我不翻譯成“讀秒”(又不是在打籃球賽),而是翻譯成了“倒計時”。

需要注意的點之二:即便是同樣的一句話,也要根據說話人的心情以及立場翻譯成不一樣的漢化,例如下列組圖

淺談日劇的漢化心得
淺談日劇的漢化心得
淺談日劇的漢化心得

同樣都是“禦意”,但由于身處的角色以及地位甚至遭遇發生了巨變,是以做了差別翻譯,第一個“禦意”時的明智光秀還是處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對于自己主公的回答自然理應充滿了尊敬之意。

第二個“禦意”時的明智光秀因為犯了錯導緻被沒收了領土,此刻他的心情必定是低落的甚至帶有一絲怨言,我認為隻需要用一個“是”即可。

第三個“禦意”時的明智光秀已經完成了本能寺之變,我認為當時的他其實并沒有那種喜悅感,反而是感覺到他顯現出了一絲疲憊。

需要注意點三:要結合上下文和前後劇情翻譯,例如下圖

淺談日劇的漢化心得
淺談日劇的漢化心得

第二張圖中的“なにやってんだよ!”直接翻譯出就是“你在幹什麼啊!”,但考慮到之前有出現過松永久秀對織田信長無語的劇情,是以我把這句話翻譯成了“為了什麼啊你”。

總結:如果語言是種藝術,那麼翻譯是把這種藝術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展現給閱讀者,讓他們能夠迅速了解其中的意思。這大概是所有熱衷于翻譯的人的一種心情吧?(這是我無責任亂想,不能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