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作者:曆史百年記

在央視大劇《延安頌》裡有這麼一幕畫面:一位飒爽英姿的紅軍女幹部,曆經千辛萬苦趕赴延安,來到毛澤東所住得窯洞時,毛澤東正在專心燒水,她悄悄的走到毛主席身後,猛然拍了一下毛主席的肩膀朗聲道:"老毛!"毛主席一回頭,看到是她,驚喜萬分,馬上拉住她問長問短。她就是15歲就投身革命,被毛主席視為親人的曾志。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毛澤東和陶鑄、曾志

1998年6月21日,88歲的曾志走完了其坎坷曲折又足夠傳奇的一生後,唯一的遺願是将其省吃儉用一輩子攢的6萬元工資捐給希望工程,并将骨灰埋在井岡山中國紅軍第四軍醫院舊址旁的一棵樹下,那是她夢想開始的地方。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曾志

<h1 class="pgc-h-arrow-right">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h1>

1911年4月,曾志在湖南宜章縣的一戶地主家出生了,既當過官又經過商的父親給她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曾昭學,昭:光明美好,學:勤奮好學。從小父母就期望她能有個不平凡的人生。

1924年,自小就性格堅強獨立的曾昭學,年僅13歲就離開了父母獨自前往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學習。在那裡年幼的曾昭學開始接觸并學習先進思想,這對其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年輕時的曾志

1926年8月,師範學校畢業的曾昭學考進了衡陽農民運動研習所,是當時唯一的一位女性學員。同年10月便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并改名為"曾志",同學們問她為什麼改這麼一個像男生的名字,她說:"我就是要為我們女性争志氣"。

1927年,曾志寫信給母親,堅決要解除父母為其包辦的婚約,開明的父母同意了,并叮囑她追求理想我們不反對,但要記住家裡永遠是你的後盾。同年曾志開始擔任中共衡陽地委組織部幹事,并前往湖南郴州開展地下工作。此時的曾志也才16歲。想想我們的16歲,革命先烈們付出的何其多。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h1>

1928年,曾志參加湘南起義,并調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師黨委辦公室秘書,在起義不久之後,曾志就跟随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工農軍來到了井岡山。也正是這次的井岡山之行,讓曾志認識了毛澤東、朱德等一批優秀的革命同志,大家都是因為同一個理想聚集在了這裡。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到井岡山後,能力極其出衆的曾志,先後出任紅四軍後方總醫院黨支部書記、紅四軍組織部幹事,紅四軍前委工農運動委員會民運股股長和婦女組組長。同年參加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尚未成年的曾志,已經是一名優秀的革命幹部了。

1929年,接受任務的曾志前往福建開展工作,任閩委組織部部長和福霞縣委書記。到了1935年的時候,敵人大舉進攻閩東地區,曾志不得不離開閩東,前往廣東治病。1937年,病情還未穩定的曾志,緊急調往湖北開展工作,先後任荊門、當陽、遠安中心縣委書記。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奔波一生的曾志

1939年,回延安繼續學習深造。我們再來看看1940年到新中國成立前,這位鐵娘子的工作經曆,中央婦女委員會秘書長、沈陽市市委、遼吉省委委員、沈陽市職工部部長、沈陽市婦聯籌備處主任。為了中國的解放事業,曾志這樣一位女子,哪裡有需要她就去哪裡,從中國的南邊到北邊,一路都不曾停止。

如果說曾志的前半生是奔波勞累的命,那麼她的後半生則是更為的奔波勞累,直到将這一切都奉獻給祖國為止。新中國成立後,曾志先後在武漢、廣州主持工作,1977年出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開展冤假錯案平反工作,随後開始為祖國考察選拔優秀中青年幹部。直到1983年退休後,七十多歲的她仍然奔走在一些貧困地區,解決閩東問題。1998年6月21日,這一刻她的腳步才停下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h1>

這麼一位為了祖國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的偉人,命運卻總是在和她開玩笑。

第一任丈夫:夏明震

1927年,前去郴州開展工作的曾志,認識了時任中共郴縣縣委書記的夏明震。夏明震,中國共産黨早期卓越的上司人,上司了著名的湘南起義,組建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七師,建立了郴縣蘇維埃政府。情窦初開的曾志和優秀傑出的夏明震,可謂是一見鐘情,在相識不久之後,就結為了夫妻。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夏明震

然而初生的愛情極為的短暫,結婚還未滿一年,年僅21歲的夏明震就在郴縣"反白事件"中犧牲了。犧牲的親人還有大哥夏明翰、四姐夏明衡、七弟夏明霹以及外甥邬依莊,湖南衡陽夏家,一門五烈士,壯哉!痛哉!此時已有身孕的曾志不得不忍痛送别了丈夫。

第二任丈夫:蔡協民

1928年,形勢直轉而下的曾志不得不撤往井岡山。在此期間,曾志結識了紅四軍軍委委員的蔡協民,蔡協民看這麼一個小姑娘參加革命,并懷有身孕,就非常的佩服。時常去照顧懷有身孕的曾志,曾志也慢慢的被蔡協民的細心所感動,兩人暗生情意。曾志曾問蔡協民:"你不介意我懷着孩子麼?"蔡協民說:"都是革命的孩子,不僅不介意反而更珍惜。"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蔡協民

就這樣曾志和蔡協民組成了新的家庭,在蔡協民的照顧下不久之後孩子就出生了。因為蔡協民和毛澤東的關系非常好,曾志就常常見到毛澤東和賀子珍,就有了我們開篇時曾志和毛主席那親人般的感情。

然而命運依舊在對她開着玩笑,1934年,因為叛徒的出賣,蔡協民在漳州被抓。在嚴刑拷打下甯死不屈的蔡協民于同年七月被害。短短的幾年時間裡,曾志先後兩次的經曆喪夫之痛。然而命運并沒有打款這位女性,反而一次次的讓她從悲痛中重生。

第三任丈夫:陶鑄

同年曾志接到組織安排的任務,前往廈門和陶鑄結為假夫妻,掩護身份來開展地下工作。也許是長期的夫妻相處,也許是艱難的革命工作,兩人都需要彼此間的依靠,曾志和陶鑄慢慢有了真情。然而你以為命運會放過她嗎?也是在一次正常的行動中,陶鑄被抓捕入獄。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陶鑄

這一别就是四年,在陶鑄被抓杳無音訊的四年裡,曾志以為自己的命運就是如此艱難,但是性格要強的她堅決不妥協,這反而激發出曾志更多的鬥志,不斷的上司閩東地區的遊擊戰,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直到1937年陶鑄被營救出獄,再次見到陶鑄時,四年都堅強如鐵般的女子淚流滿面。

經曆過太多的磨難,曾志和陶鑄非常珍惜彼此的感情,兩人要攜手相伴餘生,之後不久他們就有了一個女兒。命運好像是見不得曾志幸福,1967年這對經曆34年風雨的夫妻,又一次的被命運捉弄。文革開始,陶鑄由中央的重要上司人,一下子變成了階下囚,曾志在毛主席的力保下才幸免被抓。但已經不再年輕的陶鑄每天被拉着去批鬥,被人踢打,曾志的心都在顫抖、滴血。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陶鑄和曾志

1969年初,身體越來越差的陶鑄被查出了癌症,得到報告的曾志久久的望着躺在病床上的陶鑄,不知道要怎麼開口。醒來的陶鑄發現曾志的異常,彼此相伴多年,陶鑄此刻也有了明了,就輕聲的對曾志說:

"我們大風大浪都經曆過了,還有什麼不能釋懷的。"

曾志瞬間哭了:

"因為工作的需要,我沒能時常陪在你和孩子身邊,現在有時間了,可是你又要走了"

陶鑄輕輕的拉住妻子的手說道:

"我從不後悔和你在一起,若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和你再生活一次。"

說完陶鑄塞給妻子一張紙片,上面是用鋼筆寫的一首詩:

《贈曾志》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雲端。

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餘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覺怯霜殘。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陶鑄、曾志和女兒陶斯亮

不久之後,生命垂危的陶鑄被派往合肥,而此時曾志也被遣散去廣州,此時初冬的北京已是寒冷異常。夫妻兩知道此次一别,也許是最後一次陪伴了。就在曾志前往廣州的途中,陶鑄在合肥去世的噩耗傳到了曾志手裡,曾志淚如泉湧,含悲忍痛,緊緊抓着那首詩,看了很久很久。

<h1 class="pgc-h-arrow-right">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h1>

何以為家,對曾志來說,大家是國,小家則是丈夫和孩子。曾志的一生中有四個孩子,三個男孩,一個女孩。然而在那個動亂年代,活人尚且艱難,更何況孩子們呢。

曾志的大兒子叫石來發。是曾志和夏明震的孩子,在井岡山出生。正值深秋的井岡山細雨蒙蒙,空氣潮濕而寒冷。以當時的條件,難産的曾志痛了三天三夜才把這個孩子生下來。然而,因為人員嚴重不足,産後沒多久的曾志就開始參加建造紅軍後方醫院的勞動。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曾志托孤

當時的井岡山前線戰事頻繁,後方的供給又非常的緊張。初為人母的曾志明白,在這種情況下想養活一個孩子有多難,就和蔡協民的再三商量後,為了孩子的健康,他們還是決定把孩子送走。此時正巧石禮保和其夫人來看她們,就将孩子托付給了石禮保一家人,并改名叫石來發。

在1951年的時候,曾志任廣州市委書記,一次中央革命老區慰問團來到廣州,在交流中曾志了解到慰問團會經過井岡山,心情激動過的曾志就囑托他們幫忙尋找自己的孩子。慰問團在多方打聽下,找到了石來發,知道了親生母親的消息,石來發也是連夜趕往了廣州。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1987年,曾志去井岡山看望石來發一家人

就這樣在闊别了23年之久的母子二人在廣州相見了。看着石來發那遠超年齡的滄桑面龐,曾志愧疚萬分。原來在石來發七歲的時候,養父母就在戰争中犧牲了,七歲的石來發是靠着外婆一路乞讨才艱難的拉扯成人。

曾志為了彌補自己對兒子的虧欠,想讓兒子去工廠做學工,晚上還可以去夜校繼續學習,這樣以後好歹有一技之長。然而石來發卻說到:"媽媽,我還是要回去的。我現在已将成家了,家裡有老婆孩子和八十多的外婆,我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我要是不回去,家裡的地就沒人種了,她們都還在等着我"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曾志和石來發

曾志聽後也覺得石來發是對的,也許對她們經過的人來說,能健健康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就這樣,石來發和母親在廣州匆匆見了一面後,就傳回了井岡山,做了一輩子普普通通的農民。直到曾志死後埋骨井岡山後,石來發常常會去看看母親。

曾志的二兒子,是和蔡協民所生,不幸的是孩子在來到世上不久之後就得了天花,早早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曾志的三兒子叫蔡石紅,1933年出生,當時的曾志條件極為艱苦,在生完蔡石紅後感染了很嚴重的婦科病,實在是沒法養活這個孩子,就将其送給了一戶湖北籍的人家,後來改名叫曾春華。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石來發和母親之墓

曾春華的一生,比之大哥石來發可謂坎坷的多多了。在曾春華四歲的時候,就患上了淋巴腺結核病;到了十四歲的時候,不得不在教會醫院做免費的手術,術後曾春華少了一個腎和兩根肋骨,本就瘦弱的他更是艱難。自小沒學上的曾春華,隻能在街頭賣香煙和瓜子來維持生活。

1950年,在武漢工作的曾志,多番打聽之下,終于在漢口見到了曾春華,然而曾志怎麼也不相信此時已經17歲的曾春華隻有十一二歲孩子的身高,整個人瘦的好像一陣風就能吹走。

也正是曾春華這悲慘的童年,讓曾春華對這位母親的感情十分的複雜,外人無法言說。曾春華後來讀書考取了技校,在廣東省樂昌縣落戶,當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勞工。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女兒陶斯亮

相比三個哥哥的坎坷人生,小妹陶斯亮可以說是足夠幸福了。陶斯亮是曾志和陶鑄在1941年在延安所生。曾志曾感慨的說,陶斯亮的出生經曆過兩次生死考驗,是一個頑強的小生命,是以肯定會健健康康的長大成人。

在懷着陶斯亮七個月的時候,曾志外出執行任務,其所騎的馬突然受驚瘋狂跳躍,這樣在馬背上的曾志被毫無征兆的掀翻在地。當時在場的同志們都被吓壞了,趕忙扶着受傷的曾志前往醫院,好在附中的陶斯亮安然無恙。第二次是在接生時,由于護士缺少經驗,手忙腳亂之下不小心把剛剛出生的小斯亮掉到了地上。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醫者陶斯亮

就這樣,頑強來到世間的陶斯亮,算是接受過曾志最多疼愛的孩子了。也許是對前幾個孩子愧疚太多,女孩子的陶斯亮在父母的關懷下茁壯的成長。接受良好教育的陶斯亮最後成為了解放軍醫院一名光榮的醫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h1>

1998年6月21日21時39分,曾志在北京病逝,享年88歲。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紅軍老戰士曾志

在曾志去世後,女兒陶斯亮整理母親的遺物,在一個箱子裡整整齊齊的碼放了80多個信封。這些信封是曾志的工資袋,每一個信封上都有日期和金額,裡面的金額加起來有6萬多元,這是曾志這麼多年來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工資。彌留之際,曾志囑咐女兒把這些錢捐到貧困地區,多建幾所希望國小總是好的。

曾志:一生為國,傾其所有,三任丈夫先後離去,三個兒子終留遺憾年少有志,沖破封建勇追理想夢起井岡山,終身都不曾停止的腳步命運坎坷,先後三任丈夫的犧牲命運曲折,三兒一女終留遺憾兩袖清風,紅軍老戰士魂歸井岡

魂歸井岡

中組部根據曾志同志生前的遺願,一切喪事從簡,不舉行送别活動。火化後的骨灰最後埋在了井岡山中國紅軍第四軍醫院舊址旁的一顆老樹下。

謹以此文紀念永遠的紅軍老戰士曾志同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