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觀天下#
<h1>說詩體小說一一從莫言《餃子歌》想到聞捷和郭小川的叙事詩……</h1>
<h1>徐建成</h1>
從網上讀到著名小說家莫言又獲了中國長詩獎。
莫言獲獎乃家常便飯,國内大獎如茅盾文學獎,國際大獎如諾貝爾文學獎都先後花落莫家,再得個國内長詩獎似乎也應是自然而然的事一一雖然,他本是專攻小說偶寫詩歌的作家。
對他獲長詩獎的《餃子歌》之評價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一有贊揚得五體投地的,有批評其名人效應"壟斷”獎項陽光的……
我從頭到尾讀了,亦深有感觸。
這樣的獲獎長詩,也隻有莫言寫得出來!
這是一個探索性的創作、探索性的文本,展示了莫言向來不墨守陳規的創新精神;
這是一個探索性的文本,在探求創新文本的過程中未必就隻有成功的經驗……
說讀不懂的朋友或許不太懂文學,而大聲叫好的專家也未必不是有意無意中的對獲諾獎的小說家之詩歌創作的拔高……
文學作品的閱讀過程也應是審美的過程及研讨的過程。
值得研讨的是他獲的是長詩獎,而對其作品體裁的稱謂共有三種:長詩丶詩體小說丶詩劇。長詩即詩的一種,詩體小說是詩的一種還是小說的一種呢?這就值得研讨了。
據我的閱讀所知,對叙事性長詩的另一種稱謂是:叙事詩或長篇叙事詩。

我這一類讀者,對叙事詩(詩體小說或詩體紀實》并不陌生。暫且不說外國文學經典如普希金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拜倫詩體小說《唐璜》等等,僅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我們就讀過《孔雀東南飛》《木蘭辭》杜甫"三吏三别"和白居易《長恨歌;
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我們也讀過李季《王貴與李香香》、阮章竟《漳河水》、讀過聞捷《複仇的火焰》、郭小川《将軍三部曲》《一個與八個》(己改編為電影》《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贊歌》等長篇叙事詩(詩體小說)。我們知道叙事詩(詩體小說)要有故事,更要有詩意……
記得初讀以上中外詩體小說(叙事詩)時,是在我15歲到25歲期間,是在文革前到文革後期。那時,這些書均來之不易,我初讀時無一不是如在沙漠中走進了一塊綠洲,那種閱讀的快樂堪比吃了一餐又一餐很難吃到的回鍋肉。
很多年過去了,因莫言的獲獎長詩而想到了我讀過的好些中外長詩,我又從書櫃裡尋出郭小川丶聞捷等當代大詩人的長詩作品,還想再享受到幾十年前讀他們叙事詩作品的那種很美好的感受。
但我知道:"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
那些年月的閱讀快樂,怕是再也回不來了一一如同我的青春,如同我頭上濃密的黑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