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幸福生活丨張菲:見證樂山點滴變化,奮鬥創造幸福生活

我的幸福生活丨張菲:見證樂山點滴變化,奮鬥創造幸福生活

開欄語

過去的五年,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全市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強。即日起,樂山日報開設“我的幸福生活”專欄,以基層視角,展現普通家庭的幸福生活,折射我市巨大發展變化,敬請關注。

“奮鬥的過程也是幸福的過程。”今年37歲的張菲是市中區海棠街道縣街社群副主任,作為黨的基層幹部,在享受奮鬥帶來的幸福的同時,也見證着樂山的發展。

張菲曾在企業工作多年,2015年辭職後,時值原紫雲街社群(現為桂花樓社群)面向社會公開選聘專職工作者,有着多年黨務工作經驗的張菲應聘走進社群,成為社群第一黨支部書記。

我的幸福生活丨張菲:見證樂山點滴變化,奮鬥創造幸福生活

工作中的張菲

紫雲街老舊小區多,亂停車、亂搭蓋、物業費糾紛等基層治理難題比較多。為了盡快解決這些難題,張菲全力以赴,轄區門店、小區居民樓和社群黨群服務中心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張菲以支部為核心,逐漸建立起小區物業、居民小組、小區志願者多方關聯的黨模組化式。她和支部50多名黨員當起宣傳員、調解員和聯絡員等多重角色,共同提升轄區綠化品質、規範占道停車、清理樓頂種菜等。在她的感召下,居民開始關心樓院事、參與小區事:違規停車現象不見了,各單元樓道清理一空,住戶有了公共衛生觀念,整個社群的面貌煥然一新。

2017年社群換屆選舉,張菲被推選為原紫雲街社群黨委副書記,她的擔子更重了。她和社群工作者、轄區黨員一道,先後将社群130多名黨員、60多個樓棟黨小組組織成網絡,建立4個小區黨支部,培養“紅色頭雁”、激活“紅色細胞”。通過黨組織引領帶動,原紫雲街社群6個老舊小區實作了從髒亂差到整潔優美的蛻變,5個長期存在物業糾紛的小區達成了共識,130戶居民實作了舊房改造、搬進新居。轄區人居環境、營商環境、社群面貌都有了大幅改善,居民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今年2月,在調整後的縣街社群,張菲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分管疫情防控,工作政策性強、變化快,落實各項措施要求嚴謹。她時常和從業人員一道,在重點場所為進出人員測量體溫,動态排查摸清省外中高風險地區返樂來樂人員底數,24小時待命為轄區門店、居民提供服務。

就在前幾天,轄區一位65歲婆婆從内蒙古相關地區回來後,得知疫情風險變化,主動找到張菲,述說心中的焦慮和緊張。得知情況後,張菲耐心寬慰老人,詳細了解其行程準确資訊,告知疫情防控要求,并對老人的家庭生活和後勤給予足夠保障。在落實相關防疫措施期間,老人突發狀況,表示身體不舒服,情緒惶恐不安。為此,張菲按程式第一時間與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市中區疾控中心、街道辦等部門聯系,報告情況,落實緊急就醫程式。雖然最後隻是虛驚一場,但想到自己多做一分,社群居民的平安就多一分,張菲覺得值得。

“看到群衆期盼的目光、滿意的笑臉,我就充滿了力量,有一種事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許多人眼裡,社群工作者處理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張菲的眼中,百姓的事無小事。她常說,自己隻是衆多社群工作者中的一員,能夠和大家共同努力傳遞溫暖,在工作中見證樂山點滴變化,内心非常自豪。

記者:張波

編輯:王竹筠

責編:徐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