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作者:Mtime時光網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到今年11月24日,黃霑先生已經離開我們整整十五年。

自他病故後,香港人開始高度推崇他對香港文化的貢獻。香港因緣際會,創造了劃時代的流行文化高峰。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而黃霑一手把嶺南文化的精髓重新包裝,與他和他所在的時代一道,成就了粵語流行歌曲空前的繁榮。

但在他臨終前的博士論文上,卻寫下一個極其悲觀的結論:粵語流行曲已完全失去從前的優勢。

十五年後,如他所預言,香港的文化生活日趨消極,終于被摘下流行文化光環。

一切可堪回味,就如同羅文在《強人》中所唱:“莫記此中得失,不記恨愛相纏,隻記共你當年,曾經相識過!”

黃霑性格出奇,創作出色,但歸根到底是一個凡人。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黃霑去世那年所繪達摩圖

他曾說,塵世間的确有天才,貝多芬是,莫紮特是,但他不是。他自幼喜歡講粗口,作文間中有錯字,填詞(自認)經常交行貨。

如果有人稱他“鬼才”、“傳奇”,他會第一個說,他不配。他更接近史學家口中的“ 平凡英雄” ,做人有成,但不少成就,得靠其他凡人協力,和大時代對小人物的慷慨。

他生性親民,他的書房,沒有高牆,書香和老火湯的味一齊撲鼻。在他身上,見到一個流行文化技匠的努力,更多見到一代香港平民的品性和足迹。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家庭·成長篇

黃霑本名黃湛森,黃霑,是藝名。1941年廣州出生,在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六。

1949年,黃家做了一個抉擇:别了昔日家,由廣州乘船到香港,落戶深水埗。往後十多年,他在深水涉行路、看戲、念書、唱歌、打架、遊走、做夢,跟三百萬人在一起,在大中華的邊陲,見證香港社會逆流而上,奔向摩登。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早年他入讀喇沙書院,後升讀港大,1963年畢業于港大中文系。他從小便鐘情音樂,16歲拜口琴家梁日昭為師,是學校口琴隊成員。

學生歲月最難忘的事件,是他有一次給校長痛罵,他感到受冤,即時脫下總領袖生襟章,對校長說“我辭職了!”

黃霑和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打過架。

那時二人同為喇沙書院學生,他因“兄弟義氣”要求與對方決戰,打鬥不到十分鐘,以黃霑傷痕累累而告終。而後兩人成為莫逆之交。

他敢怒敢言,因而經常在公衆場合爆粗口而被批評。對他影響最深的人是父親,因為自小聽在太古煤倉做苦力主管的父親講粗口,是以養成了習慣。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在母親的葬禮上,黃霑哭成淚人

對于黃霑來說,人生最大的憾事,莫過于1997年在美孚新村發生的一場大火,高齡母親和年少侄兒被大火燒死。他事後哀歎:“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在母親的葬禮上,黃霑哭成淚人。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情場篇

華娃是黃霑的初戀,當年13歲的華娃參加業餘歌唱比賽,當時19歲的黃霑則當樂隊鼓手,兩人認識後拍拖七年然後結婚。

華娃對黃霑信任,當年他成立新公司時壓力大情緒不好,華娃就主動找朋友叫他出去跳跳舞。她後來成為知名歌星,是黃霑的最佳聽衆。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黃霑與華娃

1968年長子宇瀚出生,1973年又誕下次子宇文,一家四口本也樂也融融。然而,他在華娃懷有三女宇詩時,卻戀上了著名女作家林燕妮。

華娃性格剛烈,接受不了丈夫在自己受懷胎之苦時投向其他女人懷抱,于是頭也不回地決定跟黃霑離婚。許多年後,黃霑回憶起華娃還是大贊不已。

黃霑與林燕妮的關系維持了14年,期間更合組“黃與林廣告公司”,并在金庸見證下成婚,但最後二人分手收場。

黃霑分手後整整不開心了兩年,甚至一度想過自殺。但林燕妮卻曾經對外鄭重否認曾與黃霑注冊結婚,黃霑去世後,面對媒體的追問,她表示“沒有什麼感覺”。

等到黃霑去世後,一班圈中人紛紛跑出來歌功頌德,卻唯有林燕妮直言:“雖然詞壇上他是一等一的大師,奈何後來時代變了,潮流變了,大衆棄他如破履,讓他傷心難受,在他死後卻善頌善禱,太遲了吧?”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黃霑與林燕妮

黃霑多年的紅顔知己白韻琴,亦是香江才女,曾在他去世後表示:“也許我沒有資格哭得這麼傷心,但他的離開真的讓我很痛苦。”

1990年代初,黃霑因投資電影及股票失敗散盡家财,更負債千萬。

這期間,他與比他年輕20年的助手陳惠敏相戀,陳惠敏家境富裕,在黃霑最窮的時候在金錢上幫助他,但黃霑堅持還清所有債務給她時才與她結婚。而且承諾婚後不再花心。

婚後他一直極力保護這位妻子,不讓她的容貌在報刊上曝光。陳惠敏照顧了黃霑晚年,在他患病後,陳惠敏一直陪伴左右,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陳惠敏(上)、白韻琴(下圖左一)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音樂篇

黃霑于1970年代開始縱橫樂壇,有“香港流行詞壇教父”之稱,寫過二千多首名曲,包括《問我》《明星》《始終會行運》《兩忘煙水裡》及《黎明不要來》等經典作品。

他與老拍檔顧嘉輝合作填詞、作曲的電視劇主題曲脍炙人口,兩人是以得名“輝煌”。兩人舉辦的“輝煌”演唱會,1985年首次演出,連開8場,被稱為“輝煌12月”。

他與羅文合作的《獅子山下》一曲最能引起香港人的共鳴,在年前香港經濟困難時期,曾被前任财政司長梁錦松用作激勵港人,發揚七十年代市民同舟共濟,奮發圖強的精神。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下左:與顧嘉輝 下右:與羅文

黃霑在音樂上成就輝煌,1990年代連獲香港樂壇九大獎項,2000年與張國榮同獲CASH音樂成就大獎。在得金針獎後,黃霑把獎杯送到林燕妮家門口,但林燕妮無動于衷。

與其他娛樂圈名人不同,黃霑是少數憑研究而被頒發博士學位的人物。

他不認老,2003年,63歲的他在香港大學修得文化研究的博士學位,論文寫的是香港流行音樂,在論文質詢會時,無人辯駁順利過關。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他的博士論文導師劉靖之教授形容黃霑是一位嚴肅學者。自他病逝後,論文内容被一再轉述,成為2004年年底香港文化界一個熱鬧的話題。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電視、電影、寫作篇

黃霑多才多藝,還是香港一大名嘴,主持過香港小姐等節目,穿梭于無線和亞視之間。

他與金庸相熟,當年亞視要拍金庸劇,就由他牽頭合作。當年他與倪匡、蔡瀾三大才子喜歡喝酒聊天,某天就突發奇想,為什麼不直接就做成電視節目?

又能賺錢又有酒喝,于是便找電視台洽談,最終亞視拍闆,做出了名震香江的電視節目《今夜不設防》,三人請來了張國榮、林青霞、王祖賢一衆大明星大談秘聞。

晚年黃霑患上癌症,治療過程不斷掉發,他索性剔光,然後邀請了麥嘉、羅家英做了一個新節目《三個光頭佬》。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黃霑喜歡演戲,自己做過話劇。加入影視圈因為形象不好,演了衆多醜角,但他一點不放在心上。

在楊凡的《美少年之戀》黃霑曾出演過一個同志角色,這是他電影生涯中的一次挑戰。

1990年代黃霑經濟危機,欠債無數,導演高志森知道他困難,特意找他拍戲,而且是一次性付給他100萬,黃霑收到這大禮,當場跪下。而高志森自覺受不起也立即跪還。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左上:和肥肥沈殿霞合作;左下:在《唐伯虎點秋香》裡演華太師;右:和謝霆峰母親狄波拉合作

黃霑做演員沒得過什麼獎,但對影壇卻是貢獻良多,1990年憑《笑傲江湖》獲最佳電影配樂,其後1991年和2000年又先後憑《黃飛鴻》及《梁祝》再三獲得該項榮譽。

他與徐克是知交好友,徐克的許多古裝電影都由他配樂填詞。

1990年,他受命為《笑傲江湖》譜曲,寫了六稿,徐克都不滿意,他被逼急了,跑去翻古書《樂志》,看到一句“大樂必易”。

心想最“易”的莫過于中國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到鋼琴前反反複複彈一彈還挺好聽,于是就寫出了《滄海一聲笑》的整條旋律。這也是發哥一衆明星最喜歡的歌曲。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黃霑和徐克

黃霑是個雜家,音樂、廣告、戲劇、影視、寫作、主持皆有涉及,皆能成就斐然。他大學畢業後首先進入廣告界,做過衆多廣為流傳的廣告,“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生仔也好,生女也好,兩個夠曬數”都是他創作的。

他為人率性,坊間流傳他收過100顆偉哥。口邊經常挂上不文笑話,在接受記者通路時也不避忌,有“不文霑”的綽号,他甚至用這個名字拍過電影和出書。

一本他早年所講的笑話合集《不文集》已再版61次,破了香港書壇紀錄。其餘作品有《黃霑不設防》、《我自求我道》等三十多本。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黃霑最後一次公開演出,是2003年一連兩場的《學者靈芝黃霑獅子山下演唱會》,葉麗儀、葉振棠、葉蒨文、鄭裕玲、鄭少秋、鄭中基、鐘鎮濤、譚詠麟及李克勤等助陣,其間他與嘉賓妙語如珠對話,令人難忘。

與肺癌搏鬥三年多後,因病情惡化,他于2004年11月24日淩晨12點46分在沙田仁安醫院辭世。

黃霑去世後,家屬于12月5日下午3時,在香港大球場舉行追思會,讓公衆向他作最後緻敬。結果二萬多人湧入大球場,比大會初時估計入場人數超出一倍。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歎黃霑

從黃霑身上,我還能看到中國式老才子的遺韻:往往出身不俗,學曆傲人,少小便以驚才絕豔的姿态出名,卻成就有限。

為什麼?因為他們愛玩,不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全用在“工作”這麼不好玩的事情上。

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的黃霑,我們依然懷念他

對自由的追求,是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承擔的挑戰。光是聰明,反過來隻會懂得說服自己自由不比金錢和權力重要。

香港文化的悲哀之處,是識時務的聰明人有很多,智者卻少之又少。因為這是一個以掙錢/消費來定義人生意義的社會。

看見黃霑在生命最後幾年追求學問的熱切,相信他必定是想超越自己,隻不過時間所限,我們已分享不到他的成果。

黃霑寫歌靠靈感,作詩靠激情,寫廣告也要妙手偶得。他率性,對工作對家庭對女人全如此。他财似雲來又散财如水,他今朝有酒便今朝醉,明日欠債了,怎麼辦?沒關系,找錢就是……

有識之士曰:“黃霑是一個沖突又複雜的混合體,這恰恰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此言極是,惟一要補充的是,這個“混合體”其實既不沖突,更不複雜。人性本來如此,至情至性如黃霑者,更加不足為奇。

說什麼複雜,道什麼沖突,不如坐下,飲杯茶,食個包,将這個性情中人的才情表演愛恨交加地細細欣賞。

黃霑一直就是這樣一個完整的性情中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