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首爾:别總跟孩子說不在意,你不說,怎麼能懂?這話戳中你了嗎值得重視父母的這些問題引導好父母,其實對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幫助總結

近日,在《屋檐之下》一檔節目中,傅首爾憑一金句又上了熱搜,這真是說出了很多子女的心聲啊。

節目中,一位朱爺爺過生日,但因為沒有提前通知其他人,是以并沒有人給他慶祝,後來他的朋友把這件事跟嘉賓說了,他嘴上說着不介意,但他的行為和内心,都表現出想要得到别人的重視。

傅首爾:别總跟孩子說不在意,你不說,怎麼能懂?這話戳中你了嗎值得重視父母的這些問題引導好父母,其實對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幫助總結

後來嘉賓就在家裡做了一些簡單的布置,還做了一些美食,給朱爺爺過了一個簡單又溫馨的生日。

這時傅首爾就說:“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别總和對方說不在意,你不說出來,他們怎麼能懂呢?”

傅首爾:别總跟孩子說不在意,你不說,怎麼能懂?這話戳中你了嗎值得重視父母的這些問題引導好父母,其實對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幫助總結

相信這句話,會戳中很多人的心,我們大部分父母都是吃過苦,他們總想把好的東西留給孩子,自己就甘願做那個不被重視,不被在意的人。

但他們說不在意,我們就真的可以不管了嗎?父母除了這個小毛病,還有什麼問題值得我們注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0">值得重視父母的這些問題</h1>

1、習慣撒謊

這裡的謊大部分都是指善意的謊言,例如,問他們家裡缺點什麼,他們說:什麼都不缺。問他們身體有沒有不舒服,他們說:好着呢,不用擔心。問他們錢夠不夠花,他們總說:我都用不完。

他們習慣性對子女撒謊,永遠不把自己心裡話告訴孩子,就像傅首爾說的:你不說出來,他們怎麼能懂。

你習慣性地撒謊,謊言說多了,做子女的也就信以為真了。

傅首爾:别總跟孩子說不在意,你不說,怎麼能懂?這話戳中你了嗎值得重視父母的這些問題引導好父母,其實對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幫助總結

2、受傳統觀念影響

很多長輩根深蒂固的思想都是要為子女服務,在他們的觀念中,做父母的就是要把自己一切都奉獻給這個家庭和自己的子女。

是以他們無休止地付出,這個過程中,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他們覺得隻要孩子喜歡,孩子幸福,那便是他高興的事情。

傅首爾:别總跟孩子說不在意,你不說,怎麼能懂?這話戳中你了嗎值得重視父母的這些問題引導好父母,其實對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幫助總結

3、不會表達

當家長習慣性地付出、撒謊也會造成一個結果就是慢慢不懂表達,他們就算有自己想法和需求,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說出口,也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怕說多了,孩子會嫌棄他們,說少了又怕說不明白,久而久之就不想說了。

加上他們從小到大就被一些觀念束縛,覺得自己就應該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在他們思想裡就沒有索取這個概念,是以他們就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就算是父母和子女,如果長期缺乏溝通和交流,盡管住在同一屋檐下,也未必能很好地了解對方。

雖然這種自我奉獻的精神值得敬佩,但被這樣教育長大的孩子,很可能會變成巨嬰、媽寶男等,他們就習慣性被人侍候,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懂關心别人。

傅首爾:别總跟孩子說不在意,你不說,怎麼能懂?這話戳中你了嗎值得重視父母的這些問題引導好父母,其實對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幫助總結

那既然我們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判斷,知道這些做法不好,那我們可以怎麼引導父母,讓他們調整自己,更好地适應如今的生活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8">引導好父母,其實對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幫助</h1>

1、不要撒謊

首先一點,不要撒謊,讓父母做到這一點真的一點都不容易。

不過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例如當孩子跟你同時都想吃雞腿時,你不要說:媽媽不喜歡吃,你吃吧。孩子真的會天真地以為,你真的不愛吃。

你可以大方跟孩子說:媽媽也喜歡吃,這次你先吃,下次換媽媽吃,可以嗎。這樣孩子會知道,不是全家人都不喜歡吃雞腿,大家都喜歡吃,隻是大家讓給自己而已。

但這個讓也不是應分的,可能是因為自己表現好,或者做了值得被表揚的事情,或者下次需要輪流給其他人吃,讓他明白這個道理,孩子才不會太嬌縱,以為隻要他想要,其他人都得讓着他。

因為孩子很天真,你說的他就會信,如果你長期跟他撒謊,有一天,他長大了,發現事情背後的真相,有沒有想過,可能他不會感激你,反而還會埋怨你為什麼不一早把真相告訴他。

很多時候,我們長輩或家長的謊言是為了阻止孩子的一些行為,但我們有時也不能太低估孩子的承受能力,有些實話雖然刺耳,但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孩子的理性判斷能力和情緒自控力,對他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

傅首爾:别總跟孩子說不在意,你不說,怎麼能懂?這話戳中你了嗎值得重視父母的這些問題引導好父母,其實對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幫助總結

2、學會溝通

有沒有發現大部分長輩動手能力都很強,讓他們做飯可以,讓他們做家務可以,但讓他們說話,他們就會表現得很内斂,不善表達,特别是男性的長輩。

他們心裡藏了很多話,不但不會對子女說,甚至也不會對另一半說,以為對方會明白自己,但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心有靈犀,你不說,對方就有可能真的不懂。

讓長輩學會溝通和表達,有個方法就是讓家裡的小話痨孩子,多陪陪他們,孩子每天都有十萬個為什麼,當他們陪長輩一起做一些他們擅長的東西時,例如織毛衣,做家務,孩子會有很多疑問,而這些問題都是長輩所能解答,這樣雙方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傅首爾:别總跟孩子說不在意,你不說,怎麼能懂?這話戳中你了嗎值得重視父母的這些問題引導好父母,其實對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幫助總結

3、活出自己

如果長輩還是不想表達,那不妨鼓勵他多跟自己朋友交流,很多老人家退休後,都會有自己生活圈子,有的喜歡唱歌,有的喜歡跳舞,有的喜歡去旅遊,當他們在朋友和舒适環境面前,有些話就自然而然會說出來。

當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了自己的小夥伴,就可以更大程度上活出自我,他們會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覺,當他們的内心被打開,日後就更願意跟更多人交流,更願意表達自我。

傅首爾:别總跟孩子說不在意,你不說,怎麼能懂?這話戳中你了嗎值得重視父母的這些問題引導好父母,其實對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幫助總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總結</h1>

其實長輩覺得不說出來,是不想增加子女的負擔,其實說出口,反而減輕他們的顧慮,讓他們了解你們的想法,不用猜來猜去,這樣才是一家人該有的樣子。

但長輩也要掌握這個度,不能過分要求,畢竟兒女長大,有自己生活、家庭、孩子,不能總圍着你轉,掌握好這個度,才能讓全家人都能在輕松愉快的生活中展示自己。

長輩很多生活習慣,表達方式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改變,但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把他們的陋習去掉,把一些我們想要孩子學習的品質應用在我們生活中,這樣能讓孩子以我們為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習。

你也不希望當自己50、60歲過生日的時候,孩子一點表示都沒有,那從現在開始做起,讓自己、孩子和其他家人都成為一個樂于溝通,善于表達的人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