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斜杠青年”橫行的時代,不少人将斜杠了解為主動push自己進入“996”的“自虐計劃”。人生發展出的“條條大路”,在很多時候不是隻為了通往象征着成功的羅馬,或許是為了邊走邊玩。雖然很多時候,面包和愛好不能重合,但你可以主動選擇将生活翻一個面,将A面留給面包,将B面送給喜歡。
今天,時尚COSMO特邀五位将生活過成了”雙面煎”的年輕人,來跟我們分享他們AB兩面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日裡被诟病“古闆”的程式員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台上“氛圍咖”的脫口秀演員;白天在網際網路辦公室工作的佛系女孩,又是怎樣一到晚上就變成全場最飒的DJ;還有踩着高跟鞋、雷厲風行的戰略分析師,業餘居然也能省出時間,堅持做KOL,積累超多粉絲;在演藝圈這個名利場之中的校草型帥哥,原來也能成為一禮拜不出門,鑽研research的心理研究員;外表嚴肅、穿白大褂的精神科醫生,一回家竟能變成COS界的“太太”?
他們每個人都在這條“柴米油鹽”的生活之路上奮力前行,但又同時将自己的一部分熱情揮灑給了自己的真心喜歡;或者說,他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特屬的“可以翻面的人生”。而隻要你想,每個人的生活也都可以“翻面”。
Rose Zhu
年齡:28歲
星座:雙魚座
A面:穿西裝的戰略分析師
B面:關注女性成長的全能KOL
生活方式KOL是大多數人對Rose Zhu最為熟知的身份,在視訊中看到她的第一眼,往往會被她一頭蓬松的長卷發吸住眼球,加上穿着打扮又100%地符合了時下最in的“辣妹範兒”,加上一副極具親和力的笑容,“自信”且“特别”。她的卷發是天生的自來卷;但自信,卻是這些年來她逐漸習得的心理狀态。
在青少年時期,從衆似乎是一種遊戲的潛規則,獨樹一幟需要很大的勇氣,在一群直發的小朋友之間,連自來卷的這點特殊也變成了“古怪”。
“當時我還嘗試過把自己的自來卷給拉直過。一直到去國外念書以後,我認識了很多和我一樣擁有卷頭發和黑皮膚的朋友,接觸到了多元化的審美之後,包括可能自己逐漸開始成熟了我意識到我的價值并不由外界決定,是以逐漸開始自信了起來。”
如果說,和自己的容貌和解是Rose Zhu變自信的向外的展現方式;那逐漸在“漂”的生活狀态中找到平衡點,則是她對于自己内心的确信,這是一種向内的力量。
從深圳到美國,再到北京,現在又到了上海,在陌生的城市快速地适應、融入,甚至找到歸屬感,似乎是她生來就帶有的屬性,去冒險和愛冒險這兩件事,似乎本來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哲學——愛,才會去;去了之後,會發現更愛。
“探索”是Rose Zhu的生活哲學:閑不下來,也不想閑下來。大學畢業之後,她就一邊做着投資工作,一邊在酒吧打工,教英語,還嘗試做過一對一的瑜伽老師。
回國之後,她一邊在某快消公司戰略部做着都市白領,一邊在業餘時間發展起了自己的KOL事業,從最早期的英語方向拓寬到了女性成長、生活方式、運動類的内容上。除此之外,她偶爾還會充當一下翻譯和撰稿人的角色。她的生活從來都不是在單線發展的,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是她能夠安心自處的前提。
戰略分析師是她偶然參與一檔節目并遇到了現任的公司老闆後獲得的機會。而KOL的身份,也是因為某天,她去上健身課之前被健身教練放鴿子,在家裡突發奇想地錄了一期“被放鴿子的英文應該怎麼說”的視訊,沒想到就獲得了不少的關注度。
看似她現在的主業和副業都是生活給她分發的随機獎賞,并沒有規劃,乍一聽似乎有一些“凡爾賽”,但仔細思索這些機遇,也并非真的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不過是她願意比普通人多嘗試一點,又或是願意多做一些看起來似乎“并不那麼有結果”的事時,反倒得來了意想不到的,與機會的偶遇。
戰略分析師和KOL看似是并不太相關的兩份職業,但Rose Zhu似乎仍是從中看到了相輔相成的點,“不少我的同僚在找KOL做推廣時就會想到我,或是讓我介紹,而我自己在做部落客的時候,在戰略分析中學到的品牌思維又大大幫助了我的部落客之路。”
雖然這并不是Rose Zhu第一次讓生活忙碌着,但是偶爾也會有手忙腳亂的時候。
“
(做)斜杠(青年)最大的困難就是當兩個事攪和在一起的時候,你在做A的同時又往往惦記着B,這時候就會很焦慮和痛苦。
”
學會全身心地沉浸到一件事兒是Rose Zhu在斜杠之路上掉進過無數次“糾結之坑”後獲得的最大收獲。
COSMO×Rose Zhu
COSMO:隻有自律的人才可以擁有不同的面嗎?
Rose Zhu:其實我了解自己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自律人” ,是以我通常會自己來設定一些“外界的壓力”,比如我有時不想早起,那我就會約早上的健身課,比如我知道我偶爾會貪吃,是以我在家裡不會放零食,了解自己的弱點,是變得自律的第一步。
七嘴八舌聊聊AB面
“是否要擁有B面這件事兒很看個人,如果你是不能分心做兩件事,那不如就安心地把一件事做好。像我這樣的人,如果隻做一件事就會很難受,是以即使我平時本職工作再忙,我也會分出一部分事情發展自己的B面。并且,很多人平時真的是精力和時間不夠,比如要求那些在投行或天天淩晨三點下班的人還必須得斜杠,那就太為難他們了。”
周峻緯
年齡:25歲
星座:天蠍座
A面:仍在探索的新興演員
B面:對心理學滿懷熱忱的研究員
踏入演藝圈剛三年的周峻緯,還沒跨過自己26歲的生日,卻已經擁有了自己的AB面身份。機緣巧合下開啟演員生涯的他,已經演繹了《琉璃》《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十二譚》等7部影視作品,仍在不斷适應這個狹小又特别的圈子。可回過頭,他又不曾和象牙塔實驗室裡那個自己告别。
畢業于麥吉爾大學的周峻緯擁有心理學、社會學的雙學位,出道三載,也沒有放棄對學術的研究:和道格拉斯研究院的小夥伴一起發表學術論文;Bilsker教授的《抑郁症護理手冊》連結在他的微網誌置頂上,從2018年一直留到了今天;同時,他作為吉林大學Alpha Care心理實驗室的項目顧問,合力傳譯更符合中國本土和國情的新“中國式”《抑郁症護理心理手冊》。雖然高學曆在演藝圈已不少見,但在出道後還繼續學術研究的,實則鳳毛麟角。
對于做演員這件事,周峻緯也并非空穴來風。雖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對于影視行業一直都有濃烈的興趣,早從中學時就開始進修導演的課程,大學裡也選修了音樂劇。演戲不易,如何“以角色的身份去生活”是演好一個角色的關鍵。周峻緯在演繹第一個角色——《漫長的告别》中的連舟——之前,就花了整整兩個月去成為一個角色。
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背景,也更好地幫助周峻緯去了解所演繹的角色的内心,他稱之為由内而外的了解方式,這是研究員的身份所帶給他的幫助和便利。日趨熟悉的演員身份,也給周峻緯帶來了新的思考模式。同時,他學着行業内一些前輩的方式,開始更多地觀察生活中人物的動作和微表情,以此由外而内地去演繹不同的角色。
人物是紮根于生活的,你無法脫離生活,無法離開你的創作土壤。
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在周峻緯看來是充滿着共性的,“不管是演員還是研究員,你都需要是一個心思非常細膩的觀察者”,而這兩種思維模式又在幫助周峻緯不斷地豐富劇中的人物,同時豐富自己。
在電視劇《琉璃》中的古裝劇照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周峻緯的生活像是分成了兩條同時前進的平行線。身處國内時,他是個勤勤懇懇的新人演員,跑着通告,往返于片場和節目現場,接受着粉絲的支援和愛意,擁有着大衆眼中的亮麗光環。
而在加拿大,他又回到了普普通通的研究員的身份中,告别了妝發,架起了眼鏡,一頭紮進研究裡,有時甚至一周都不出門。如果說,身為演員的他創造的是一個外化的故事世界,演繹人生,娛樂大衆;那麼身為研究員的他,便是徜徉在内化的精神世界裡,豐腴自我,幫助他人。
一邊是世俗眼光裡的光鮮煙火,一邊是大衆認知裡的社會先鋒,這兩種看似相隔甚遠的身份,卻在周峻緯的身上平衡成了一種和諧統一的存在。
COSMO×周峻緯
COSMO:用三個詞形容你自己。
周峻緯:沖突,追逐,還有一個我希望是善良。
COSMO:這兩種在大衆眼裡差别非常大的身份,你是如何做到自由切換的呢?是如何平衡這種AB面的生活的呢?
周峻緯:談不上切換,那更像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這兩個人生毫不相幹。雖然很累,但我還蠻喜歡,一邊是雖然辛苦但在别人眼中非常光線的生活,另一邊是非常平靜非常安靜的生活,那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感覺。
COSMO:你是如何看待擁有AB面的斜杠青年這個團體的?
周峻緯:是一群在社會的一定自由度下努力去活出自我的年輕人,讓興趣愛好也成為生活甚至職業的一部分,成為一種身份标簽。
“其實無論你是斜杠,還是擁有AB面,都要學會時間管理,才能事半功倍。遠離那一些把你的時間切得很碎的東西,然後把大塊的時間整理好,使用整塊的時間去學習。”
子寅
年齡:34歲
星座:摩羯座
A面:理智主義的大廠程式員
B面:金句頻出的脫口秀演員
程式員子寅的職業初啟蒙,來自我國古早偶像劇《白領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其中的男主被塑造成一個天天打領帶、注意着裝、脫離了程式員群衆的傑克蘇。深入職場之後,我們多少會發現,這與本行業的真實情況并不相符。
子寅是那種穿格子衫上班的程式員,在《奇葩說》第七季的舞台上,他以一句“已回未支付”征服了萬千社畜。考慮到從第一份工作至今,子寅已在大廠待了11年,熟能生巧,深谙其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需求”裡很可能帶了點真情實感。
子寅強調理性。在理想狀态下,他的一天會這樣展開:十點到公司,用一小時捋捋今天的任務,再用一小時改改昨天的bug,查缺補漏後就可以午飯了,到下午,先集中精力寫三小時代碼,認真執行上午給自己安排的工作,其間不碰其他需求,然後是下午茶,處理一切新增的事務,在晚上八九點收工回家。
配置設定下來的任務周期從兩個月到兩周不等,子寅提到,分辨一個大廠員工有沒有經驗,要看他能把自己的工作拆分到多細。子寅會把所有手上任務拆分到每一兩個小時需要完成的程度,這是他工作五年左右攢出來的經驗。他表示,拆得越細,執行越好,正回報越多。
這套方法也被用于他的脫口秀創作,讓這個拖延症很強的人從未延誤過任何一次deadline。一旦任務确立,子寅就會像一個完美的執行家,主動為自己找到接口,然後以結果為導向,倒逼自己達成自定的KPI。
脫口秀領域會以“能否開專場”為标準,衡量一個人段子的數量和品質,從《奇葩說》離開後,子寅短暫失落了一會兒,此時距離他的生日還有兩個禮拜,子寅立刻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标:在生日那天開個專場。他像之前一樣倒逼自己,拆分任務,用14天,将自己的段子補充到60分鐘,撐起了一個專場的長度。
關于子寅線上下表演脫口秀的契機,網傳版本是:在北京東城的一家小酒館裡看第一場線下開放麥時,子寅覺得自己也能說好,就報名上了場,并一戰成名,被人挖掘。
但子寅表示,這一版的主線劇情還不夠完整,實際上,演出不是他臨時起意,提前兩周,他就得知這家家附近的小酒館開放麥開始報名的消息,報了名還不算,子寅定了主題,寫了逐字稿,又把稿子背了幾遍。“沒有什麼是突然的,”他說,“我不愛打無準備的仗。”
這樣,2019年9月,子寅第一次上開放麥,12月,他進行了第一次商演,轉年過來的5、6月份,他參加了《奇葩說》的海選……子寅就這樣走向越來越大的舞台。
11年間,子寅共換過6份工作,其擁有的職業身份裡,以遊戲開發設計最為長久。子寅覺得,脫口秀和遊戲到最後,研究的都是心流。
都是flow,一個優秀的遊戲設計師和一個優秀的脫口秀演員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整節奏,怎麼合理組合每一個波峰波谷,讓大家更為高興。
整體來看,子寅是一個統一的人,他自如地在正經和搞笑兩種模式間切換,也很高興地發現自己兩重身份間的互動互助。
他說,遊戲研發經驗,讓他在脫口秀上手時期,快速了解了它的理論邏輯;而線下講脫口秀的經曆,又讓他能夠更清晰地感受人的情緒變化,幫他把那些想象的畫面更合理地建構出來,反哺着他的遊戲創作,讓他能夠更好地把握一個金币該在地上彈幾下、又用什麼速度進入你的口袋的問題。
大廠程式員是一個帶有年齡焦慮的職業,但他漸漸不再慌張,因為他的另一個身份剛好相反——偉大的脫口秀演員的素材都來自他豐富的生活。他談起自己最欣賞的球員史蒂文·傑拉德,幾次在最後時刻上演驚天逆轉,給人帶來絕境逢生的鼓舞。他被傑拉德指引,希望克服一切,向更深的地方走去。
COSMO×子寅
COSMO:大廠是一個允許情緒化表達的地方嗎?這會促進或阻礙你的脫口秀文本創作嗎?
子寅:大廠對于情緒化的輸出其實還談不上鼓勵還是不鼓勵,因為大家其實都挺不善于表達情緒的,但你如果問我的觀點,我是傾向于大家要在一定程度上用情,如果你用得好,你就能更好地表達清楚你的意思,能更快地驅動大家去完成一件事情,比如你哭一哭我就知道你這個修改意見真的很急了對吧?而且大部分時候,我們也真的高估了自己理智的表達能力。
“很多時候很多人會覺得要兼顧AB兩面,時間管理是最重要的。但我覺得,隻要你想做,時間總會有的。而如何面對同僚因為你的B面而産生的那些對你A面的質疑,甚至是不公平,才更重要,尤其是在一些競争很激烈的公司。那我的建議很簡單,保證心态,不要辯解。”
Lynn
年齡:27歲
星座:水瓶座
A面:沉浸式歐美系Coser
B面:馬上要讀博的精神科實習醫生
Lynn 是在大二正式成為一名coser的,她扮演的角色多出自歐美影視作品。
2011年,《雷神》上映,傑瑞米·雷納扮演的鷹眼小小露了個臉,就在Lynn心裡蕩起一圈漣漪。第二年,《複仇者聯盟1》上映,Lynn開始為這個“最接近普通人的英雄”深深着迷。這一年,廣州舉辦了目前仍在舉辦,但當時規模不算很大的展會,Lynn在微網誌看到消息,想了一會兒就買了票,以一身性轉後的女生鷹眼裝扮參加了展會。
這是Lynn第一次cosplay的經曆,這個角色的完成完全靠她自己:首先是确定性格,然後是設計服裝、制作道具,之後是反複試妝和最後定妝,以及展會當天以鷹眼身份進行的繞場交流。這也幾乎是Lynn延續到現在的cosplay方法論。
作為coser,Lynn的許多做法不算主流:她沒有單獨的C名(coser name,coser與夥伴交流時的自稱,是cosplay圈不成文的署名規矩),LK就是她三次元使用的名字;她熱衷冷圈,總結過搞冷圈cos的三種方式;她不靠照片記錄cosplay的過程,而是用身體的經曆切身記住。
從2012年夏天開始cosplay到今天,9年過去,Lynn隻完整出過8套角色,因為她在三次元讀了一個實在是太忙太忙的專業——精神醫學。醫學生有着漫長的培養線。Lynn已經結束了大學5年和研究所學生3年的學習,今年9月,她将繼續返校讀博。
Lynn不是那種坐門診的醫生,她的工作主要在研究室裡展開,課題是神經發育障礙兒童的執行功能表現,屬于認知神經心理學的研究範疇。具體來說,就是每天與約好的孩子、孩子家長一起做臨床試驗,采集資訊,研究疾病規律和治療方法。
作為coser的她和作為醫生的她大不相同,“說成是兩個人也可以。”Lynn表示,cos時會更随心一點,工作上則需要完全的平靜與耐心。
在Lynn這裡,ACG不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離,她對自己的專業擁有極高認同感,但也同時承認,即便是最喜愛的職業,也一定存在某種讓人感到累和消耗的部分。
具體到Lynn,醫學實驗周期很長,不像臨床的醫生,每天都能看到孩子們在一點點好轉,可以知道孩子們讀什麼學校、有什麼愛好,科研醫生們少了這種直接的親切感;并且,一項醫學研究的成果需要多年才能推廣到臨床,加之精神科也屬于國内醫療圈的冷門科目,即便做足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仍會有一些無力時刻。也是在此時,Lynn感到,還好有另一個世界。
Lynn日常喜愛穿着哥特風衣服,但因工作常常要跟小朋友打交道,Lynn嚴守着兩個世界的界限,她的微信朋友圈隻發工作内容,她的C服、道具就挂在家裡衣櫥裡,由于從沒主動提過,她的父母和同僚至今沒發現她coser的身份。Lynn還在以緩慢的速度扮演着她喜愛的角色,她迷戀這樣的時刻:換好裝扮,然後把一半的靈魂交給鏡中的人。
COSMO×Lynn
COSMO:你的二三次元身份之間互不相通,不光是參與研究的孩子,連父母、好友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做到的?
Lynn:孩子們不知道應該是因為我有刻意切割,父母朋友不知道應該是因為我從來沒有主動講過,而且我的社交媒體賬号并不混發,微信隻發工作,微網誌因為醫生的身份也幾乎不發三次元的内容,不過我的朋友裡如果有非常非常熟悉潮流文化的,可能也能判斷出來。
“我覺得大家就是遵循‘量力而為’四個字吧。人的精力和時間就那麼多,放棄一些過于苛刻的‘完美主義’,畢竟也不是每一面都必須要做到最好。再說,有些時候就是不得不舍棄一些東西,有舍才有得,也給自己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間嘛。”
SUNK
年齡:你猜
星座:白羊座
A面:佛系的市場部“女工”
B面:暗黑派的天賦型音樂人/DJ
SUNK以一種高效的方式生活着。她既是某網際網路大廠的市場專家,也是一位獨立電子音樂制作人和DJ。
2009年,SUNK結識了北京最早一批電子音樂同好,大家一起活躍在音樂節和club裡。直到2017年,她真正成為一名DJ。
一件常被誤解的事情是,DJ并非即興的工作,它不僅需要表演者先學習DJ混音技巧,演出時還需要進行實地的而非腦中的排練。從對場地氛圍的預設,到尋找符合的音樂,到完成編排,再到在場地預演,有些時候還需要拟好plan B,SUNK通常要用一到兩周甚至更久的時間來準備一場線下表演。
這樣表演了約一年,像許多DJ一樣,SUNK也萌生了制作原創音樂的念頭。此時,“市場人”的基因也讓她敏銳地判斷出,下一個風口就在電子音樂。SUNK投入更系統的學習,從軟體和樂理知識。
我不是要在這裡面占據一席之地,這對我來說并不重要,但我希望自己先幹這件事,不要等風口來了,才發現這事跟我沒關系。
自學了一年後,SUNK釋出了自己的首支單曲,随後,她在短短時間内一共釋出了15首歌曲,其中包括一張專輯、一張EP,她的全新專輯也将在2021年9月釋出。
大廠市場人的思維,讓SUNK注重包裝的“整體感”——SUNK說,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内容是不會被人記住的。她為每張專輯制定了明确的slogan和副标題(專輯名和歌曲名),這些slogan通常帶有清晰的情緒或内容指向。SUNK希望,自己提供的産品,既能做到預算範圍内的最完美,也能盡可能地表達自我。
她目前在一家倡導“快樂工作,認真生活”的大廠工作,一周加起來能有大概一天的休息時間。這一天的時間,SUNK儲存體力、掰開揉碎,基本均分給DJ和原創音樂創作兩件事。對于所有感到時間不夠用的朋友,她的方法總結為4個字:提高效率。
SUNK有着極高的執行力,每年年初,她都會像在大廠裡制訂工作計劃一樣,為自己定制音樂的KPI:今年要出一張怎樣的專輯,要去哪幾個還沒去過的城市,要演出哪些不一樣的東西……年末整理回顧的時候,她會發現,這些目标通常會超額實作。她說:“有時候在演出的時候,我也會做年輕人群和特定人群的使用者洞察,經常演出也會讓我在工作中迸發出更多的靈感。”
由于發朋友圈不屏蔽同僚,也在公司年會上進行過表演,SUNK曾是上一家公司的歌星,“電梯裡能遇到粉絲的那種”。問SUNK,在一家大公司裡面成為一個人盡皆知的明星的好處是什麼?答:“當然是提需求賊簡單啦,我過去之後說,‘這是我提的需求’就很好使。”
嚯,“女明星”的特權在大廠也好使。
COSMO×SUNK
COSMO:你的本職工作、做DJ和音樂創作給你的成就感相同嗎?
SUNK:工作主要展現在不知道怎麼和初次見面的對象開啟話題時,就可以抛出這個職業身份,因為你負責的項目和你的作品就是你的名片嘛;DJ就是看到全場所有人被你的音樂吸引、調配,投入地聽和跳;音樂創作是完全地探索我自己喜歡的話題和表達自我吧。
“想給大家幾個保持work life balance(勞逸結合)的小建議:1.當下想做什麼就去做,不要妄想做好萬全準備再去做,因為沒必要,不要拖延;2.合理配置設定工作和生活,還有興趣,按照優先級做最重要的事情,舍棄不需要的枝節;3.相信自己,不需要跟别人比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編輯:賀植陽
拍攝:裴瞳瞳
撰文:韓哈哈、穎舟、賀植陽
造型:歐妍淇
妝發:楊楷淳、小豪
視覺:玉清
原文刊載于《時尚COSMO》9月刊
圖檔來源
時尚COSMO / 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