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是如何理财的?

有觀衆朋友讓我來聊聊炒股,

我是如何理财的?

這一看就是那種特别想學以緻用的觀衆啊![機智]

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生财之道。

其實我對炒股不感興趣,也不推薦每個人都去炒股。

我感興趣和關注的,是理财,它是每個人都應研究和掌握的一門手藝。

有人說,這炒股和理财,不是一回事嗎?

差別大了。

通常而言,炒股的目的是發财,是暴富:

人們往往将炒股作為一種賺錢的手段,希望用炒股的收益,使自己獲得财富自由,進而不用上班。

而我說的理财,簡而言之就是“更好地花錢”。

它的首要目标,是讓我們的财務狀況進入良性循環,然後才是抵抗貨币貶值和适當增值。

而股市,隻是花錢的管道之一。

有人說,花錢還不簡單?啥叫“更好地花錢”?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

很多人每天很辛苦,錢也不少掙,可财務狀況始終處于十分脆弱和艱難的境地,日子緊巴巴入不敷出。

每月賺一千時是這樣,每月賺一萬時還是這樣。

這就是理财出了問題。

啥意思?

舉個例子:

當我們賺三千時,我們可以考慮将錢分成五份,每份600。

吃飯占一份,租房占兩份,學習、買書占一份,另一份就得存起來,其餘亂七八糟的開銷都得盡量省着。

這樣一年下來,還可以存上七千多塊錢。

然後,因為我們每個月都在投資學習,還有單獨的住宿,學習和休息環境大為改善,是以不出意外,一年下來,工資和能力都應該得到不少提升。

這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對學習的投資,還可以請身邊有能力的人吃飯,向它們學習,建立良好的關系。如果還有閑錢,可以進一步投資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之前熱愛卻沒有條件做的事。

你看,這就是良性循環。

錢投到了刀刃上,讓自己變得更有能力,于是又可以掙到更多錢,又可以讓自己更有能力。

而什麼叫惡性循環呢?

比如還是月入三千,覺得生活好無聊,又想整點虛榮,于是就找家裡要首付買輛車,每個月還1500的車貸。

于是就沒有錢租房,隻能住宿舍,這大大限制了學習和休息的空間。而且也沒有多的錢投資學習和興趣,一年也存不下錢。

這樣一來,自身的财務狀況立刻陷入惡劣,可能好多年隻能原地踏步,收入和生活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希望,而收獲僅僅是一輛車而已。

而車,作為代步工具,完全可以暫時用打車軟體,一次十幾,幾十塊就搞定了。

顯然,除非工作需要每天到處跑,否則,車這筆投資帶來的收益極低。

這就叫“不會花錢”。

賺錢是本事,可花錢,更是門手藝,更考驗綜合能力。不該買的時候買了,不該貸的時候貸了,都會出問題。

好,如果我們建立了這樣的正向循環,事業蒸蒸日上,那麼,一段時間後,我們手頭可能就有了一些盈餘。

但是,如果将相當數量的閑錢存在銀行,則年利息隻有百分之三左右,可能就不斷被通脹給稀釋掉,不太劃算。

這時,才順理成章,考慮考慮其它理财手段了。

那麼,是不是啥時候,股市和基金都是最佳選擇呢?

當然不是。

如果你最近想買房,而房價漲勢喜人,則可考慮優先買房。

因為房産既可用來住,也是一種金融資産。買房既解決了眼下的住宿問題,也可以将來賣出,獲得相當可觀的理财回報。

但是,如果房價漲勢緩慢,甚至下跌,且我們也不着急用房,則應當優先考慮其它理财管道。

事實上,房價漲得慢,就相當于在下跌。因為貸款是有利息的,且首付也是相當一筆成本。

好,如果我們手上既有閑錢,也不着急買房,且樓市也十分冷淡,那麼,我們就可以拿出一部分閑錢,買點基金或股票,增增值,當然,最好還能賺點小錢。

這時,才考慮股票或基金。

比如,我最近清倉的某隻雞:

我是如何理财的?

六月份以來看好,逐漸加倉,持有某基金五萬元後,最近暴漲,高位離場。

四個月收益7700,收益率15%。

不算很高,但就理财而言,足矣。

有人說,這收益也太低了吧,還不如多加點倉,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你看,為什麼我不推薦人人去炒股?

因為炒股不僅是個運氣問題,更考驗的是人的心理,以及對資訊的搜集和處理能力,是個“需要學習和鍛煉才能掌握的”技術活。

期望通過炒股發财暴富的,大都最終在罵罵咧咧中,割肉離場。

今天是能賺點,但後天呢?就都吐出來,棺材蓋都買不起了。

是以,我們要放下暴富發财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用更平和的心态看待股市。

好,下個問題就來了,

這麼多股票和基金,我咋知道哪個會漲?

我簡單總結一下,僅供參考:

首先,漲跌分為短期和長期。

短期來看,漲跌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心”的展現。

無論一家公司有多爛,但隻要市場熱捧,資本熱炒,人們認可,那麼,它就可能暴漲。

所謂“短期看市場情緒,長期看政策和增長”。

是以,不要用理性去推導短期的漲跌:

“噢,因為這家公司業績好,是以它最近就一定會漲。”

這是不對的。

一些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因素,能說和不能說的原因,都會影響短期的漲跌。

那有人說,好,既然股市短期就是人心的展現,那我看到誰漲,我就趕緊去買,這總行了吧?

這叫追漲。

很多人炒股就是這樣,

一漲就買,一買就跌,一跌就割,一割就虧。

這就是我剛才說的,

能力不夠。

什麼能力不夠?

心理承受能力不夠。

炒股,是對個人綜合能力的考驗,

經不住誘惑,扛不住壓力,真的搞不了。

為什麼一買就跌?

因為,股市有“慣性”。當你發現它暴漲時,推動它的能量早就已經注入得差不多了,即“強弩之末”。

再殺入,就可能成為接盤俠,最後在山上喝湯站崗。

是以,追漲要十分慎重。

那有人說,漲的也不能買,難道買跌的?

對,

購買那些你覺得能夠漲,但現在沒有漲,保持平穩,哪怕在跌的。

我們理财,應着重關注“長期的趨勢”。

找個時機低位持有,然後就是等待。

當然,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要分散風險。

最關鍵的,其實是如何判斷未來哪個會漲?

這需要全面的資訊來源、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炒股炒雞的經驗了。

如果你發現你覺得該漲的都跌了,該跌的都漲了,那你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你的資訊來源出了問題,是不是你所認識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不太一樣。

要不,先玩玩模拟炒股,找找問題出在哪,錢嘛,先存銀行也不錯。

理财,不是發财的手段,而是進步的工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