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媽媽有毒</h1>
最近不知道是過了夏天涼爽了,媽媽們開始沒那麼暴躁了還是别的原因,總之,朋友中間悄然出現了幾篇爆火的文章:類似如何假裝成一位好媽媽。各種揭示媽媽的本來面目,讓我心有靈犀地爆笑之餘,深深感歎一句“媽媽有毒”,不妨略微感受一下:

(▲ 出自:如何假裝成一位好媽媽)
▲(出自:如何假裝成一位好媽媽)
,
▲出自:當媽後僞裝了這麼久,是時候讓你們重新認識我了!
不過話說回來了,那些認識到自己有毒的媽媽們,一定都是過來人了,才能如此輕松搞笑地吐糟着自己的不易。
這也就是我為什麼喜歡看繪本,喜歡通過繪本找自己角色的原因:人生本已不易,何必難為自己,那麼正式的檢讨自己,尋找出路。陪孩子看看經典繪本,既滿足了孩子的親密陪伴要求,又可以順帶從經典中尋找提升自己的線索。
繪本能提升父母的成長?還别不信,這本繪本《美杜莎媽媽》,就是诠釋“媽媽有毒”的經典之作。
▲《美杜莎媽媽》凱蒂·克勞澤(著)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h1>來,幹了這杯止渴的鸩酒</h1>
揭示“媽媽真相”,生娃前後對比來的結果是,生娃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才不在乎誰誰誰的目光。
而繪本《美杜莎媽媽》中的美杜莎不也是這樣嗎?
▲美杜莎的長發卷起了接生婆
一頭金發,讓人害怕,生個娃都要差點把接生婆用長發勒死。
不過娃一交到她手裡的瞬間,她就發生了變化:
▲張牙舞爪的頭發變成了一個繭,能成蝶嗎?
“用頭發卷起兩位接生婆的外套,輕輕地把她們推出了門。”
不管生娃之前的美杜莎有多麼地奔放,此時,她都變身成了一個圍着孩子轉的媽媽,她那曾經引以為傲的武器——強勁的長發,就此變成了一個襁褓、小床、喂飯勺、救生圈、雲梯……總之,一切和女兒伊麗塞有關的萬能傘。
就此女兒伊麗塞似乎成了毒死她自由、潇灑的毒酒,而美杜莎卻飲得甘之若饴。
<h1>愛是放手還是牽絆?</h1>
美杜莎太愛伊麗塞了,她把她看成是一顆珍珠,自己甘當其貌不揚的貝殼。——似乎每個媽在看到孩子的時候都有如此感覺。
但是警惕,你是不是太萬能了點呢?
▲萬能的媽媽
看到這樣一個問答,萬能的媽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成長嗎?對此,我的觀點是,不排除有個别内心太過強大的特殊體質的孩子能向媽媽學習到她的萬能,大部分因為媽媽太萬能了,而出現如此情況:
懶。你那麼能,我還做事幹什麼?
漠。幹啥啥都不如媽,對“幹點啥”,沒興趣了。
卑。洪荒之力使出來,依然不如媽,笨死了。
弱。以上幾點總結:“離了媽活不了”。
美杜莎媽媽太關注孩子,也太萬能了。對凡人的不屑也好,對“我能搞定”的自信也罷,總之,她拒絕美杜莎離開她,融入伊麗塞渴望的世界。
▲伊麗塞的憂傷
直到,伊麗塞的渴望變成了悲傷,活力轉為了孤獨,才讓她醒悟。
于是,她決定放伊麗塞去過她想要的生活。而曾經那麼強大的美杜莎,也為了更好地去愛伊麗塞,剪掉了自己标志性的長發。
▲蛇發女妖:美杜莎
正如萬能的媽媽,或許在育兒過程中,學會示弱,學會讓自己溫柔下來,讓自己蹲下來,才能讓孩子看到“原來我也有高過媽媽的可能”。也更展現父母之愛的本質“放手”——這人世間,唯一的一種指向分離的愛。也是以而更加可貴,也更需要愛的技巧。
這一技巧展現在給予充分的愛和教養。——美杜莎媽媽對伊麗塞最初的養育。
适時地放手。——放伊麗塞融入學校。
學會示弱。——剪去長發,變得柔軟,融入到孩子的成長人群中。
▲剪掉了長發的媽媽
<h1>彩蛋時間:</h1>
1、圖說“孩子是怎麼生出來的”。
▲美杜莎成為媽媽的瞬間
2、環襯中藏了一個作者凱蒂·克勞澤關于蛋黃水母的假想——蛋黃水母(學名:Cotylorhiza tuberculata)是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的海洋生物。還有一個和希臘神話中的女妖同名的名字“美杜莎”(Medusa)。這個彩蛋,既可以讓孩子去了解蛋黃水母猜測一下,為什麼蛋黃水母讓人想到美杜莎,同時,還為願意給自家娃編故事的“毒媽媽”們,提供一個編故事的靈感線索——凱蒂覺得蛋黃水母的觸須和美杜莎的頭發有相似之處。
▲蛋黃水母
凱蒂·克勞澤說:
水母,它有一個透明的身體,和一顆花朵一般的心。”
在這個潮起潮落的紛繁世界裡,作為一名母親,你思考過什麼時候刺蟄,什麼時候示弱了嗎?
我是8歲男孩和1歲女孩的媽媽,曾經的教書匠。在這裡我會記錄下我的育兒心得、親子共讀經驗、和成長思考與各位分享。歡迎大家關注我,給我留言,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文/晨光微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