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什麼是恒久不變的嗎?如果有的話我想可能是愛吧,就像父母的愛,無論我們變成多老,多難看,他們一樣會愛我們;還有就是有些東西失去後,也就成了不變了的;比如已經失去了夫妻的愛情,故事也就不變了,比如三毛和她丈夫的愛情故事。

三毛荷西的愛情讓人羨慕,但又令人痛心。羨慕的是他們都是對方最愛的人,他們在一起度過了最快樂的幾年時間;痛心的是他們相愛的時間太短,短到轉瞬即逝,失去後成了三毛永遠的痛,以至于往後餘生她帶着這份痛繼續活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1.丈夫的離去</h1>
許多個夜晚,許多次午夜夢回的時候,我躲在黑暗裡,思念荷西幾成瘋狂,相思,像蟲一樣的慢慢啃食着我的身體,直到我成為一個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樣的長,那麼的黑,窗外的雨,是我心裡的淚,永遠沒有滴完的一天。
面對心愛的人離去,三毛的眼淚已經流幹,心也随着夫妻的離去而一并被帶走了。
當我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喉嚨裡像是哽咽了什麼東西一樣,呼吸也變得緊促,眼淚在眼淚裡打轉,生怕一低頭就掉了出來。
文字的描述都能讓人感到身臨其境般的痛,不知道當時她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是流幹了多少淚,用光了多少紙,才滴血寫下這樣的文字。
愛越深,承受離去的也就越痛。也許不那麼愛,也就不那麼痛了;不那麼痛也就不那麼愛了。可是三毛她是個很真實的人,愛就要深愛,她絕對不能容忍自己少愛荷西一點。
也許命中注定她就是要跟荷西相守這六年的幸福時光,真真切切地感受愛情是如何的美妙,美好,幸福,以至于以後她可以靠着這份愛繼續活着。
可能也正是因為太美好了,失去後的痛,就如抽筋剝髓,撕心裂肺般讓她難以忍受,甚至有了放棄生命的念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2.思念如蟲啃咬着身體</h1>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當夫妻已經離去,留下來的是無限的心酸,無限的空白,從今以後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一個人在等你,再也聽不到他說話的聲音,再也看不到他呼出來的氣體,從此以後他完完全全的消失了;一想到這寒從心生,蔓延全身,直至冷顫發抖。
荷西離開後,她每天清晨都去墓園陪着他,直到墓園關門了才回去。在墓園裡癡癡地坐到黃昏,一直到天黑下來,守墓人過來勸她回去,她才依依不舍的離開墓園。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望着天花闆發呆,也不吃東西。
在荷西離去的前幾個月時間裡,傷心已經耗空了她的心血,思念慢慢地啃食她的身體,頭發也因為思念一點點的變白。
思念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變少,随着時間的流逝,思念就越濃烈,濃烈到她忍受不住了。父母帶着她回到台灣的家,台灣沒有荷西的記憶,也許在那裡她可以少想念他一點,可能找到一點安慰。
思念的痛苦就跟深淵一樣,四周都是黑暗的,看不到陽光,找不到救命的稻草,隻能這樣靜靜地被它折磨,忍受着它帶來的苦楚。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希望時間快點過去,快點過去,恨不得馬上就過了一年,兩年。可是時間終究是會過去的,可過程中痛的一點一滴也得承受着,感受着它對身體每個細胞的侵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3.為了父母,暫時放下</h1>
荷西,給我勇氣,放掉你大步走開吧!我背着你狂奔而去,跑了一大段路,忍不住停下來回首,我再度向你跑回去,撲倒在你的身上痛哭。我的夫妻,不忍留下你一個人在黑暗裡,在那個地方,又到哪裡去握住我的手安睡?
荷西的離去,把三毛的靈魂都帶走了,隻剩下空空的軀殼。回到台灣後,三毛無處安放的靈魂,一直飄着,身體跟思想完全分開了。
她再次把自己封閉了起來,台灣的朋友她幾乎很少見,直到朋友請求着她來見面,她才去朋友家那裡,她到了朋友那裡問朋友:
你為什麼堅持将自己累死,也要救我?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生死,也要告訴一個沒有活下去意念的人——人生還有盼望?
朋友怕她已經失去求生的念頭,讓她親口說出絕對不會做傻事。朋友和她熬了七個小時,三毛終于忍受不住了,違心并且艱難地說出了那幾個字:不會做傻事。朋友還要求她回去對着她的母親說出來那幾個字,她也答應了。
回到家門口,母親為她開門,她就對母親說,她不會做傻事。母親聽到她終于肯說出來了,心裡也稍稍有了點安慰。
世界上的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勝過自己千萬倍,哪個父母能夠忍受喪子喪女之痛。父親得知她有做傻事的念頭時對她說;如果她敢把自己心愛的女兒帶走,她就是他的仇人。
三毛愛她的丈夫,可是她的父母也愛她呀。三毛為了父母,她甯願自己痛着,心已經碎成了一片片,可是那些碎片的心在父母的眼中也是珍寶。她要為了父母,為了父母的幸福,忍受着撕裂的心碎,自己承受了所有痛苦,艱難地過着日子。
這樣的日子活着像行屍走肉,感受不到活着的快樂,每天的時間都過得特别的慢,像是度日如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4.痛徹心扉後的重生</h1>
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地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衆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間的喜悅,那麼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裡了
随着時間的消逝,三毛的痛慢慢轉化成了愛,她明白了世間的快樂不是狂喜,不是痛苦,隻是那一眨眼的功夫就消逝的短暫喜悅。是以她愛世界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世上的人們,并且用心感受着他們,愛着他們。
往後的日子裡,她去了很多地方,東南亞,中南美洲,墨西哥,美國,西藏,成都……見了她想見的朋友,看了她想看的地方。流浪後的她,又回到台灣,而後瘋狂地寫作,可能她知道自己接下來的日子需要做什麼,是以她完全又把自己封閉了起來,不參加任何的活動,就隻是寫作。
看了世間的美好,愛了世間的一切後,她把必然流逝的歲月也當成了美。也正因為痛,把她逼出了另外一個生命,那個生命也更加的成熟。她也因為上帝的大愛,更愛世間上的一切,可也是太愛了,她最後選擇了放棄自己的生命,實在令人痛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總結</h1>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說的可能就是三毛這樣的故事吧。愛過,痛過,精彩過,思念過,心灰意冷過,大愛過,那麼還有什麼不能放下的呢。
就像三毛接受采訪時候說的;有些東西它隻是暫時存放在你這裡,它并不屬于你。
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恒不變的。當我們擁有的時候,真真實實地感受着它的存在,愛着他就好;當失去它的時候,那就痛痛快快地哭,并傷心難過。
人生就是如此,酸甜苦辣,我們總是要嘗遍,不要因為甜而忽略了酸,不要因為酸而忽略了苦,不要因為苦而忽略了辣,也許不定哪天都嘗遍了這些味道,也就真的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了。
我是棚小米,關注我,一起遨遊知識的海洋吧!文中圖檔來自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