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暴力事件,讓湖南高院女法官周春梅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5歲。
1月12日,一個最最平常的工作日,清晨的地下車庫裡,一雙罪惡之手猛地刺向毫無防備的周春梅,她倒在了血泊裡。
行兇者向某是她的同學,因為一起勞動争議糾紛,不斷請求身為法官的周春梅幫忙。在多次被拒絕後,向某心生怨恨,行兇報複。
3月23日,周春梅生前的同僚、家人以及與她僅有一面之緣的當事人,含淚講述了自己與周春梅的故事。

第一個“十年”:通過她,我看到了光明
在周春梅的辦公桌抽屜裡靜靜地躺着一封手寫信:“尊敬的周法官。行政裁定書我們已經收到,你們用幾個月時間把這些事實弄得如此清楚,你們是人民的好法官。我們全組村民都敬佩你的辦事效率及不畏權貴的作風。代表我們組民對您表示深深的敬意。”
兩張細心展平的皺巴巴的紅色信紙上,落款人叫宋義明,寫于2018年1月13日。
手寫信背後是一起土地權屬糾紛引發的“民告官”案。
1962年,株洲縣洲坪公社石闆橋大隊二連分解為梨水塘、宋家灣、嘴上三個生産隊。争議地塊叫石背嶺,上述三個生産隊都認為争議地塊屬于本生産隊的集體土地,三方由此釀成糾紛。争議發生後,原洲坪鄉政府、縣國土局、縣政府法制辦曾多次組織雙方協商未果。宋家灣組于2011年8月26日,梨水塘組于2011年8月29日分别申請确權。
2016年5月24日,株洲縣政府作出行政決定,以宋家灣組已成為争議土地的實際使用者和管理者,且已經連續超過20年為由,确認争議的兩塊土地所有權屬于宋家灣組集體所有。2016年9月19日,株洲市政府複議維持了該行政決定。
梨水塘組對該複議決定書不服,于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相應的行政決定,由宋家灣組歸還土地所有權,并賠償損失。
在當時,梨水塘組的組長正是宋義明。“她肯定不認識我,但是她的死是我們的損失。”從開始維權至今,已經過去了十年。對于宋義明來說,庭審時的畫面仍然曆曆在目,他不善言辭,卻他一直記得,3年前那個坐在審判席上的女法官,“渾身散發着光。”
“我們組沒有錢,就是我來作為代表,一路打官司打到高院。”宋義明用樸實的言語描繪着當時的情景,周春梅法官表現得非常公正和專業。“在那種場合之下,她能夠對政府那方提出反對,通過她這個人,我對這個社會都沒有黑暗的感覺了。”
周春梅的同僚介紹,在這起案件的審查中,周春梅耐心的為老百姓釋法說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土地确權“确”到了農民的心坎上。
收到發回重審的裁定書後,宋義明将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在了信上。宋義明說,其實庭審結束回家的路上,他就決定寫上這樣一封信,當時他就想着,因為相信周春梅法官,無論案子怎麼判,他們都會信服。
第二個“十年”:兩小時化解十年意氣之争
“官司打了十年,我們過程中都沒見面。他是我的徒弟,我不想見到這個人,覺得他因為一點錢忘恩負義。”
2006年,戴長根與徒弟楊修志合夥搞項目開發,因為利益配置設定問題,雙方徹底鬧僵。戴長根沒想到,周春梅隻用了短短兩個小時調解,抓住了“情”這個關鍵因素,打開了二人長達十年的心結。
2004年,戴長根與楊修志等人合夥成了公司進行項目開發,2008年楊修志因為理念不合退出公司經營。退股協定簽訂後,公司退給楊修志59.2萬元後,餘款153萬元一直沒有支付。案子到了法院後,一審法院判決戴長根支付楊修志153萬元及利息,二審又駁回了楊修志的訴求。雙方于是鬧到了湖南高院,案子到了周春梅的手裡,周春梅先組織雙方調解。
戴長根說,因為賭着一口氣,十年來他從來沒有參與過庭審。那一天是時隔多年後,他與楊修志第一次見面。
十年糾紛,這是一場連雙方律師都不抱希望的調解。“當時,周春梅法官細心聽了我們的講述後,很快就抓住了争議焦點,站在雙方當事人的角度進行利弊分析。把我們雙方不服輸的那個心結,一下子就打開了。”戴長根坦言,他和楊修志都是老闆,雙方都“不差錢”,就是争一口氣,在意的也是這口氣。“經濟案子,情很重要呀。周春梅法官牢牢抓住了這個字,用我們之前的師徒情打動我們,勸我們調則兩利,判則兩敗,我們兩個都是老闆,打官司發不了财,兩人合作做點什麼生意都不止這一點錢。”
周春梅春風細雨一般的勸說,進了戴長根的心裡。調解了不到兩個小時,戴長根豪爽的表示,願意支付楊修志100萬元。兩人不但和好如初,還立刻約着去吃了飯,商量起接下來的合作。
電腦桌面桌面寫着“脊梁不彎”
在周春梅的電腦桌面桌面上有幾個醒目的大字——“說實話,辦實事,脊梁不彎”。在大家的眼中,她是好同僚、好朋友、好妻子、好母親。
這個從湘西大山裡走來的湘妹子周春梅,如同她的名字一般,像一株默默吐芬的梅花,“給予人者多、取與人者寡”。
提到周春梅,她生前同僚好友幾度哽咽道,“春梅,你對自己太不好了。”遇害前不久,周春梅剛過生日,她挑中了一枚戒指,嫌貴沒買,打算跟明年生日湊着一起買。可就是這一“并”就再也沒能送出的生日禮物,成了周春梅丈夫心中永遠的遺憾。
周春梅總是戴着眼鏡、紮着頭發、穿着樸實。她對自己嚴格要求,衣着樸素,甚至讓女兒就着同僚家小孩的舊棉衣穿,而她投身公益事業卻慷慨大方,作為湖南高院“愛之光陰”義工團隊的積極分子,周春梅每年主動結對幫扶貧困學生,用自發募集的愛心善款購買奶粉、尿不濕慰問福利院兒童和白血病兒童。
工作中,周春梅樂于分享、幫帶同僚。她一眼就能看出還沒有署名的文書出自哪位法官助理之手,總是考慮别人、鼓勵别人,“以後要更大膽一點、更自信一些”。她經常幫書記員歸檔案卷,引導他們從案卷擺放順序中感受法官審理思路。她不厭其煩指導新來的實習生修改案件審理報告,把好的習慣和法官思維傳遞給新人。
在周春梅的追思會上,螢幕上的“春梅凋零,精神永存”八個大字,寄托了人們對她的思念與敬意。
她曾在《我是花下肥泥巴》觀後感《我是一名共産黨員》中,剖白自己的心聲: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周春梅做到了,她在夙夜在公、忘我工作、公正審判中踐行着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不惜用鮮血捍衛内心堅守的原則底線,恪守公平正義。
潇湘晨報記者周淩如
【來源:潇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