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白時評:辦好民生實事,用“實打實”換“心貼心”

近日,黨史學習教育上司小組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通知》,就深入推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指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各機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要求,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深入了解群衆需求,集中解決突出問題,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客觀上要求在解決群衆“急難愁盼”具體問題中增進人民福祉。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地積極為群衆辦實事解難題。比如,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就把“我為群衆辦實事”作為檢驗全區黨員上司幹部學習成效的标尺。今年以來,張灣區共領辦民生實事776件,其中黨委(黨組)班子149件,班子成員領辦627件,領辦事項已完成500餘件。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群衆辦實事解難題,一個關鍵因子就是了解人民群衆的所想、所需、所憂、所難。西溝鄉距離十堰城區較遠,取送快遞十分不便,為解決群衆這一煩心事,張灣區将“快遞進村”工程列入到重點民生實事中,通過布點、織網、關聯等發展路徑,在鄉村鋪起一條條“快遞通道”。這也鞭策着我們,必須把群衆呼聲當作第一信号、把群衆需要當作第一選擇,用腳步丈量民情,邁開腿、彎下腰,俯下身子深入到基層一線、群衆家中,讓“民生”跟着“民聲”走。

“走心”才能“走實”,辦實事關鍵在“實”。千招萬招,不能落實就是虛招;千條萬條,不去落實就是“白條”。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推動民生改善的客觀要求。辦好民生實事更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把各項工作不打折扣地落到實處、細處、深處,用“實打實”換“心貼心”。要把問題找實、把根源挖深,通過各種方式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将各項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確定“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真正地惠及目前、利及長遠。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讓人民群衆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讓百姓的“急難愁盼”有着落、群衆的訴求心聲有回音。“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要堅持為人民利益而奮鬥,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敢于接“最燙手的山芋”、勇于挑“最沉重的擔子”,以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不斷通過化解民生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

民生工作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事實上,我們黨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曆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曆史。讓人民群衆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必須踐行黨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對于黨員幹部而言,就應同人民群衆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到群衆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打開局面,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衆的煩心事,推動各項事業朝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邁進。(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