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文英

最近,在我國舉辦的“日本電影周”上映的三部日本彩色影片《追捕》、《望鄉》和《狐狸的故事》,在廣大觀衆中激起了強烈的反響,引起了廣泛的談論。這說明了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現了中國人民懇切希望對這個同我們有兩千多年交往曆史的友好鄰邦進一步增強了解;同時也說明了這三部影片在思想上、藝術上确實都有其特殊的成就,許多地方值得我們電影工作者研究和借鑒。
在這三部影片中,在觀衆中引起強烈反響而又有着不同了解的是《望鄉》。由于工作的關系,我曾經留意觀衆的反映。有一次看完《望鄉》之後,我聽到有幾個觀衆在議論。有位青年同志說:“目前我們正在學習外國先進技術,以為技術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好,看了《望鄉》才知道,資本主義制度到底是怎麼回事,資本主義财富是怎樣積累起來的?”有個中年觀衆說:“看了《望鄉》使我們了解了日本生活的另一面。對比之下,還是社會主義制度好。”還有個婦女觀衆說:“資本主義社會不把婦女當人看待,看了這個影片我更加熱愛社會主義制度了。”同時,也有的人擔心,放這樣的影片會把青年引到邪路上去。這些反映向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象《望鄉》這樣的文藝作品。
首先應該肯定,影片《望鄉》對我們廣大觀衆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影片刻畫一個被騙賣到南洋當妓女的貧苦婦女阿崎的悲慘遭遇,反映了本世紀初日本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影片描寫的是妓女生活,但表現的卻是一個極其嚴肅的主題,那就是通過一批“南洋姐”的悲慘遭遇,抨擊了造成這種不合理現象的社會制度。影片描繪了從本世紀初到三十年代(從日本幕府末年到昭和初期),日本資産階級不擇手段積累資本,包括用販賣婦女到南洋的血腥辦法,以獲得大批外彙,使它有條件擠進近代資本主義強國的行列。影片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回答了造成阿崎這樣的貧苦婦女不幸的真正原因,進而激起了廣大觀衆對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憎恨,對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人民,特别是被侮辱、被損害的勞動婦女的深切的同情。在看影片的時候,我們注意到,多少人為阿崎婆不幸的一生,掉下了同情的眼淚。當人們看到那臉上布滿生活風霜刻下的皺紋的阿崎婆,向三谷圭子談她在半個多世紀中遭人踐踏、受人歧視的生活時,誰能不為之深深感動呢?阿崎婆有過自己的童年,有過自己的青春,也有過自己的美好理想……。但那人吃人的社會給她留下的,隻有永遠治不愈的累累傷痕。特别是在人生最寶貴的青年時代,她卻被迫流落南洋,當了受盡污辱和迫害的妓女。她也曾熱切地希望早日掙脫牢籠,跳出苦海。但更加悲慘的是在那個社會裡,為了實作這個目的,别無他法,隻有更加不顧一切地糟踏和殘害自己。在她那充滿了創傷的心靈中滋生過的唯一的一棵愛情和希望的幼芽——盼望和她同是貧苦出身的阿秀有一天會把她救出來,也很快就被一陣狂風惡浪徹底摧毀了。等她在痛苦中熬煎十幾年,年屆三十,終于回到她想念已久并且曾以自己的屈辱和苦難為之做出貢獻的祖國和家庭的時候,那裡等着她的卻隻有冷落和歧視。直到她七十多歲的晚年,這種境遇也沒有變化。這個故事,真實而動人,我國觀衆是能充分了解的,因為我們過去也曾有過一個象阿崎所處的那樣的黑暗社會。在那個社會裡,有的中國婦女的遭遇并不比阿崎好。正是因為恨透了那個黑暗的社會,我們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才毅然奮起,不惜流血犧牲,用革命的手段徹底摧毀了萬惡的舊社會,建立了新中國。現在我們看了電影《望鄉》,不僅加強了我們和日本人民的思想交流,也更加感到我們新社會的寶貴,增強了保衛我們的新社會,把我們的新社會建設得更加美好富強的決心和信心。
《望鄉》在藝術表現上也是有創造的。但是,也有一些引起不同意見的地方。例如關于阿崎在山打根妓院中被污辱的情景和她生活作風的極端變化,在電影中描寫得比較裸露,是以有人提出,放映《望鄉》要把青年引導到那裡去?這是應該認真思考和回答的問題。影片中關于妓院生活的描寫,我覺得不應該簡單地根據表面現象下結論,而是要仔細地分析它們是有助于揭露事物的本質,還是有礙于揭露事物的本質;是對觀衆有好處,還是使觀衆受到了毒害。事實是,絕大多數觀衆看了以後,在思想感情上更加同情阿崎的悲慘遭遇,更加痛恨她所處的那個黑暗殘酷的社會,并沒有産生相反的效果。因為作者是通過适當的安排把這些場面作為一個罪惡社會中的罪惡事實加以暴露的。是以觀衆看了就隻恨那個社會環境,而同情那個受害的人。就連阿崎那些被迫主動拉客的舉動,觀衆也不會責備她輕薄,而隻覺得她不幸而可憐。當然,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們的電影不一定采取這種表現方法。但對于别人這樣的作品,我們看一看也是有好處的。即使有點什麼副作用,也可以通過教育和引導,提高群衆的分析批判能力來解決。簡單地加以否定拒絕,那不是認真的态度,也不利于我們開闊眼界。
随着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發展,今後還會而且一定會更多地接觸到象《望鄉》這類文藝作品。是禁止青年去接觸它,還是加以适當的指導,讓青年正确地去了解這樣的作品呢?這也可以采取兩種不同的辦法。
一種是禁止,幹脆不讓人們接觸。毛主席早就批評過,禁锢的政策是危險的政策,它能引導人們思想衰退,單打一,見不得世面,唱不得對台戲。這對于我們的社會主義有何益處呢?
另一種方法,就是堅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讓廣大群衆在鬥争中認識真理。毛主席說:“不懂得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鬥争,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我們有些共産黨員、共産黨的知識分子的缺點,恰恰是對于反面的東西知道得太少。讀了幾本馬克思的書,就那麼照着講,比較單調。講話,寫文章,缺乏說服力。你不研究反面的東西,就駁不倒它。馬克思、恩格斯、列甯都不是這樣。他們努力學習和研究當代的和曆史上的各種東西,并且教人們也這麼做。”(《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讓我們的青年多知道一些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多了解一些世界上廣大勞動人民的狀況,用文藝作品對青年進行階級教育,倒是我們今天應該做的。
在林彪、“四人幫”推行假左真右的修正主義路線,推行禁锢政策的時期,我國廣大電影工作者和觀衆被剝奪了欣賞外國優秀電影、向外國優秀電影學習借鑒的機會。現在,打倒了“四人幫”,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為我們開辟了向外國一切好東西學習的廣闊天地。要真正把外國的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學到手,必須徹底打碎林彪、“四人幫”強加在我們身上的精神枷鎖,真正做到“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對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很多好的事物也常常免不了有不好的副作用。如果因為怕有副作用,就拒絕接受好的事物,就會因小失大。
當然,我們提倡學習外國的先進的東西,也不是說一切都要照着辦。就拿電影來說,我國有我們自己的優秀傳統,我國觀衆有自己的特殊愛好,我們黨有正确的文藝路線、方針和政策。我們要不斷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創造出我國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魄的優秀作品來,滿足廣大人民的需要。
我們這次舉辦“日本電影周”,首先固然是為了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正式生效,同時,也應該成為我國電影工作者和電影觀衆放開眼界向外國一切值得學習的好東西學習而邁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