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米醫生
每到五月
天氣開始變熱
朋友圈裡又開始出現下面這張圖檔
甚至很多人都跑來問我
米醫生,真的有五毒月嗎?
五毒月到底是啥?
五毒月究竟毒在哪裡?
先說一
毒五月,真的不能啪嗎?
先科普一下
五毒月概念到底來自黃帝内經?
還是什麼某某大師
挽救劫運篇.誡欲戒淫.保身節欲?
或《素女經》?
據我考證下來:沒一個靠譜
因為《素女經》早就失傳
在耗費2.3333小時查閱後
我唯獨在《素女妙論》裡
找到一丢丢蛛絲馬迹
《素女妙論》是中國明代一本
非常重要的中醫性學科普書籍
把掃描版po給大家看一下
把文字旋轉成橫版給大家念一遍
第五 月厄未盡遇逼合者
傷脾,脾傷則,顔色痿黃矣
意思是在厄月裡
霸王硬上弓啪啪啪的話
容易傷脾面色萎黃
古義裡,厄通惡,即惡月
而古人呢
又常常把農曆5月,現在的6月
稱為:惡月
既然五月一個月都是惡月
難道一個月都不能啪啪啪?
不
一般禁欲十天即可
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
十五、十六、十七
以及二五、二六、二七,
此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
“十四”為“天地交泰日”;
加起來一共十天
第二,被嫌棄的毒五月
可你聽過這樣的俗語嗎?
1.五月蓋屋,令人頭秃;
2.五月到官,至死不遷;
3.五月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古人對農曆五月的嫌棄與黑
簡直是停不下來。。。
連稱呼都像後媽取的
怎麼毒怎麼來
古人對正月的稱呼是:
元春,孟陽,嘉月
翻譯過來就是:
寶寶,親愛的,乖乖
而對五月的稱呼呢?
是:惡月,郁蒸,妒月,小刑
翻譯過來是:
小赤佬,臭東西。。。
古代要是在五月五生子
(九毒之首之日)
都是要被嫌棄的呢
五月五日出生的人内心一定在罵:
誰規定的這破日子?
講講道理好伐?
那古人為什麼愛diss五月五呢?
這要從數字五開始說起
“五”在中華文化裡有
“涵蓋所有、包含一切”的
寬宏寓意。
比如: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髒:肝心脾肺腎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鹹。。。
但或許正是因為“五”字太為重要
不是一般人享用得起的
老話說“福澤太大,壓不住”
而五月五
這個有了兩個“五”的日子
因陽氣太盛,反而不宜于人
另外,從芒種開始到小暑
農曆五月也就是午月
五行屬火
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
外界氣溫越來越熱
空氣環境又十分濕熱
在這種氣候之下
蛇蠍蜈蚣開始四處爬行
各種時疫,瘟毒滋生
(五毒為:蛇、蠍、蜈蚣、壁虎、蟾蜍)
(圖檔來自網絡,侵權即删)
這日子。。。能不毒嗎?
第三:古人端午忙驅邪
那麼在這麼毒的五月
古人都在忙什麼呢?
不是618買買買
而是洗藥澡,插艾草,懸菖蒲
喝雄黃(毒)酒
佩香囊,驅五毒
貼石朱符,挂鐘馗圖
吃蒜頭,剪葫蘆
每一項都是為了驅邪護體
好好活下去
免受蛇蟲病邪侵擾
端午說白了
就是古人打掃衛生
祛病驅瘟、辟邪去毒的日子
用現在的話來說
端午就是一個衛生防疫勞動節
是以至今我們會流傳下來
端午的時候
在門前懸挂艾草或者菖蒲
用來辟邪
這其實不是迷信
艾葉和菖蒲葉都是在端午時節
藥效最好
它們會散發出濃烈的香氣
可以避蟲
另外從中醫來看,暑氣通心
很多人在這段時間裡會心煩氣躁
口舌長瘡,失眠,上火,便秘...
如何預防呢?
五髒之中腎屬水,心屬火
當水火相濟時
心火下降給腎用
腎水上濟給心用
才能達到體内陰陽平衡
除了挂菖蒲艾葉
端午後
小孩子還可以常用金銀花煮水泡澡
然後佩戴香囊來防病
最簡單的
可以裝一點陳皮,丁香,蒼術
成人的話
還可以吃點赤小豆餡兒的粽子
粽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而糯米又是補腎氣的
赤小豆是祛濕的
可以在盛夏到來之前
把我們的身體好好補一下
對于端午我還想說
很多古人留下來的思想,習俗
我們盡可能應該用理智
客觀的态度來看待
要知其然,知其是以然
知道它是這樣的
更要知道它為什麼是這樣的
不能用封建迷信一棍子打死來對待
但也不能一味奉為聖旨
反觀如今
随着GDP的日益增長
毒五月,毒中之毒的端午節
早就被屈原和粽子洗白了
但,還是要提醒大家
接下來天氣又熱又悶
真的是比較容易生病的季節
我們更要注意作息時間
早睡早起
如果覺得有些心煩氣躁
可以來一點滋陰的銀耳百合湯
如果覺得渾身粘粘的濕氣重
可以來點祛濕茶,或者溫膽湯泡腳
盡量少食冷飲瓜果,辛辣燒烤
遇到事情稍安勿躁
小心急火攻心
慢一點,反而會更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