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院又上映了一部主旋律作品《我的父親焦裕祿》。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木有看過?可惜因疫情和排片太少,這部電影雖然口碑好,但票房卻不佳。

不過今年真是主旋律作品爆發的一年,真好啊,情情愛愛最近幾年真的看得太多了。
然而,對于焦裕祿的扮演者郭曉冬而言,壓力并不小,因為——
<h1 class="pgc-h-arrow-right">1、李雪健、王洛勇珠玉在前</h1>
作為時代的楷模,焦裕祿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
而1990年,峨嵋電影制片廠導演王冀邢用45天的時間拍出的電影《焦裕祿》,在電影票隻有三毛錢的年代,這部電影的票房卻有1.3億,可謂是爆火和深入人心。
而對于焦裕祿這個經典人物形象,王洛勇也是很有淵源,因為他曾兩次出演過這個角色,而憑借着對這個角色的精彩演繹,他獲得了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衆最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
<h1 class="pgc-h-arrow-right">2、後來者張新成、劉明明</h1>
張新成在電視劇《百煉成鋼》中飾演的焦裕祿,扮相上并不相似,但他以演技撐起了這個角色。而且他對于這個角色的塑造也很注重細節。
比如為演出焦裕祿肝癌晚期的疼痛,張新成演的這個按壓小動作,看着讓人揪心。
還有一個就是在劇版《大決戰》中,柳明明飾演的焦裕祿,涉及到了他鮮為人知的軍事鬥争生涯。
劇中情節講的就是淮海戰役期間,焦裕祿帶領鄉親們千裡奔波為前線解放軍送糧的故事。
而劇中因為支前糧食被炸,焦裕祿拿出土地證抵押借糧的片段,讓我很感動。
而到了《我的父親焦裕祿》這部電影,其實劇情我是不太擔心的。
因為《我的父親焦裕祿》的故事是根據焦裕祿女兒焦守雲口述回憶改編而成。
而與李唯則寫出過《闖關東》《溫州兩家人》《北風那個吹》《美麗的大腳》等劇本的高滿堂的編劇水準向來是過關的,擔任該片導演的範元也是專注農村題材并拿過大獎,剩下的就看演員能不能演好了。
不過看了影片後,我覺得郭曉冬版的焦裕祿真的可以。
因為首先,為了讓自己的身形能夠契合焦書記,郭曉東花了兩個月瘦了30斤、還把自己曬得黢黑。為了更接近人物和曆史,他甚至主動挨餓,用過量的俯卧撐來獲得病重虛弱的狀态。
看片中郭曉東那黝黑的皮膚、滄桑的臉頰和瘦削的身軀,确實跟焦裕祿本人有幾分相像。
其次,為了能夠演好這個角色,在開拍前,郭曉東做了很多的準備,他一邊檢視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一邊又走訪了焦書記所有生活過的地方,聽了30多節黨課,卷起褲腳撿起了小時候幹的農活兒,可以看出對角色真的用心了。
而且,郭曉東在很多方面都跟焦裕祿有共同點:都從農村出身,同是山東老鄉,同樣經曆過饑寒交迫、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最終憑着一腔熱血和毅力考上了北電,從此改變人生。
而在一次次觀看人物真實資料中,郭曉東不斷試着去貼合人物心理去觸碰人物的靈魂,随着了解的越發深入,他真正地讀懂了焦裕祿式的責任、愛民、不屈和擔當。
記得以前有漫威迷問過:“中國為什麼沒有超級英雄?”
我想回答說:因為在中國,每個人都可能會成為英雄。
就好像這部片中的焦裕祿,是鞠躬盡瘁為人民服務的真正代表,是真正稱得起“人民公仆”幾個字的人。
在蘭考面臨着内澇、風沙和鹽堿三大災害的時刻,焦裕祿臨危受命,前往蘭考擔任縣委書記。
不過有别于傳統主旋律影片的宏大叙事,這部影片主要從“洛礦建初功”“蘭考戰三害”“博山生死别”三個不同時期,并以子女的視角,回溯了焦裕祿的短暫而璀璨的一生。
為此,影片輾轉河南蘭考、河南洛陽、山東淄博、甯夏銀川、内蒙古自治區多地拍攝,更是去到了焦裕祿山東老家出生的院子、洛陽當年工作的工廠中的房間拍攝,力求場景還原。
影片中的種種細節,突出時代英模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比如銀幕中“焦書記給妻子喂糖、互相依偎跳交際舞、為百姓送别吹唢呐”的點滴細節,展現了焦裕祿溫柔體貼、多才多藝的另一面。
比如女兒畢業後他叫女兒一起去賣鹹菜,兒子借他的名号去看電影,差點就讓他扇了一個耳光的片段,又凸顯了他作為父親和黨員的堅守底線以及以身作則的那一面。
雖然因為和妻子程莉莎參加夫妻綜藝被諷為鋼鐵直男,但郭曉東的演技還真不是吹出來的。
片中最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場戲大概是:焦裕祿生命即将走到盡頭,從河南回到山東老家看望自己十年未見的老母親又離開的那個片段。
明明他和母親都知道這可能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但他為了蘭考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了。
看着焦裕祿跪在村口,跪在白雪滿天中,對着母親拜了三拜那裡,我的眼淚一下子就蹦出來了。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人民,卻隻留給母親一份長跪不起的感激、不舍還有愧疚。
可惜眼見治理三害初見成效,因過度勞累身患肝癌,卻依舊堅持工作、身先士卒的焦裕祿自己的身體卻頂不住了。
臨終前,焦裕祿躺在病床上,卻仍惦念着受苦的百姓,于是請求組織:
“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們把沙丘治好。”
不禁讓人淚奔。
最終,焦裕祿就因肝癌在鄭州病逝,終年不過42歲。
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着母親的那句叮囑:“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你要是個好人,那顆星就是亮的。”
郭曉東把焦裕祿诠釋得生動形象,他用一身正氣闡釋了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可見“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
而光陰的回響,平淡而綿長。
蘭考從過去的鹽堿内澇、風沙漫天,到如今已成為河南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焦裕祿的犧牲奉獻,和其精神傳承人的接力奮鬥。
這樣一位親民愛民、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書記,不應該被時代忘記。
真希望未來像這樣有内涵有品質的主旋律電影越來越多啊。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
小銀子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