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習詩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作者:老樹111

朱熹,祖籍今江西省婺源,生于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子是唯一不是孔子的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十八歲中進士。他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他也擅長填詞,其代表作有《菩薩蠻》、《水調歌頭》、《南鄉子》、《憶秦娥》等。其中以《菩薩蠻》最有特色,該詞運用回文,自然和諧,毫不牽強,頗有意境,構思精巧,足見其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還善作詩,《春日》和《觀書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詩作。

習詩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今天複習朱熹的《春 日》,原文如下:

勝日尋芳泗水濱 ,

無邊光景一時新 。

等閑識得東風面 ,

萬紫千紅總是春。

習詩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的大意是:風和日麗,晴天之時,在泗水之濱遊春、踏青。風景優美,風光無限,春回大地,萬象更新,讓人耳目一新。所有的人,誰都可以輕輕松松辨識出春天的樣子。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

習詩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從字面意思看來,是朱熹春天郊遊時所寫的遊春觀感。而根據朱熹生活年代可知,這首詩所寫的泗水遊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拟。據有關資料記載,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宋金簽訂了《紹興和議》,宋金領土以淮水為界。終朱熹一生,南宋沒有很大的邊防軍隊,而朱熹本人更無從渡淮而至魯境,不可能北上到達泗水之地。他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潛心理學,心儀孔聖,向往當年孔子居泗水之濱,弦歌講誦,傳道授業的勝事,于是托意于神遊尋芳。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此詩創作背景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聖地來說理的。

習詩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總體來看,朱熹這首《春日》,形象鮮明,情景生動,描寫自然,構思奇特,運筆巧妙。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讀了但覺春光滿眼,如臨其境,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意在說理,運筆之妙,尤勝于《觀書有感》,表達了其于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二者相輔相成,寓理趣于形象之中,說理而不露痕迹,不愧是一首傳唱千年的好詩。故而,這首詩被收錄《千家文》,曆來都被作為兒童啟蒙詩,當然,如今的國小課本也有收錄。最後兩句也是這首詩流傳極廣的名句,寫得就更加的唯美,“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被當作寫景詩誤會了近千年,可見和唐代的寫景詩相比,兩宋時期的哲理詩絲毫不落下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