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楊小麗:同課風采異 異構智慧同——參加“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感悟一、備課中遇到的幾個沖突二、上好一堂課的關鍵與基礎是什麼三、教師要有随機應變能力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楊小麗:同課風采異 異構智慧同——參加“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感悟一、備課中遇到的幾個沖突二、上好一堂課的關鍵與基礎是什麼三、教師要有随機應變能力

楊小麗,西鹹新區沣西新城文教園第一國小教師,陝西省第七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陝西省優秀教學能手。

子洲景色看秋晨,一路光鮮滿目新。

城鄉教師共學習,激情秋韻辭難舍。

經年不改初心在,打造蔚藍于際空。

天高雲淡,秋意愈濃。10月20日,陝西省“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暨幫扶子洲基礎教育項目啟動儀式在子洲縣第一國小舉行。在導師李義華老師的指導下,作為陝西省第七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的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并和子洲縣第一國小的英語老師王咪同課異構三年級PEP上冊Unit3 Part A, Let’s learn。課後導師李義華對兩節課進行了專家點評。

說是作為名師進行幫扶,其實我覺得對我,甚至于每一位參與的教師來說,都是一種難提的學習機會,這其實就是知識、能力、思維的輸血過程。本次活動,我收獲頗豐,滿載而歸。早在到子洲之前,導師李義華老師強調“減負提質,回歸根本”,給我的課以理念上的指導和教學過程的磨課。其間也進行了幾次臨時修改,經李老師指導後再次備課,備學生,感覺自己一下子對課堂的把控能力又提升了許多。具體感悟記錄如下: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0">一、備課中遇到的幾個沖突</h1>

(一)變,還是不變

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話題是Look at me!主要教授的是人體部位的單詞,句子以How are you?等為主要句型。本節課屬于詞彙課,重點單詞為:eye, nose, mouth, face, ear.重點句型是:Look at me ! This is my ... .據子洲的老師講,這幾個單詞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過,不存在問題。可見,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要想在這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甚有難度。

剛開始,我設計的是小怪物來到課堂上,請同學們把小怪物找出來。通過一系列偵探的活動,最後通過五官的線索找到小怪物。這樣的情境,我自我感覺良好,畢竟是一條主線。但李老師的一個問題,便難住了我:這節課的主題意義是什麼?主題意義猶如冰山埋在深海的那一部分,要想挖掘得準确貼切,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我的這節課的主題意義是什麼呢?難道是小怪獸來課堂搗亂嗎?那我這節課教會了學生什麼?一連串的問題,使我對自己這節課的設計完全否定了。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楊小麗:同課風采異 異構智慧同——參加“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感悟一、備課中遇到的幾個沖突二、上好一堂課的關鍵與基礎是什麼三、教師要有随機應變能力

我發現,這個具有自認為有創意的構思并不能很好地把整節課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反而感覺有點本末倒置,陷入為了形式創新而生編硬造的困境。最重要的是,小怪獸進課堂容易讓學生産生誤解,不利于正面地給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變,還是不變?當然要變!在回歸課堂本身,再三明确教學目标後,我決定重新審視“創新”二字。在導師的指導下,我意識到,課堂教學決不能丢其初心和使命,不能脫離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來談創新。是以,在確定每一個環節接地氣、有實效的前提下,要結合教師的個人特點,在引導上達到創新、在教師風格上達到創新方為上策。

(二)留,還是不留

到了子洲縣第一國小,在問診把脈的環節,我和導師聽了該校英語教師武老師的五年級的一節課。這節課的重點句型是:What can you do ? I can do ... . 這個句型學生們耳熟能詳,大部分學生都能不表達出來。

武老師在鞏固練習環節設計了繪本閱讀。繪本講的是一直導盲犬的故事,很感人很溫暖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确和本課的句型What can you do?有關。

課後,導師李義華老師問武老師,這個繪本閱讀是不是可以去掉。确實如此,本課的句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連結很緊密,為什麼不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帶進來作為真實的情境呢?比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情境:一個外國通路團呀到咱們學校來,孩子們準備一個party來迎接客人。那就從最基本的邀請函做起,誰會畫畫,誰會唱歌,誰會中國功夫等,這樣一個真實且有效的語言情境就産生了。這樣一來,剛才的按個繪本閱讀完全就可以不留啦!

(三)加,還是不加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鑄魂。一堂好課,說到底是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建構英語核心素養,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了解,學會學習,促進英語學科素養的形成。

說到我的課,最終主題意義确定為“健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以,“健康”這個概念對于課堂來說非常重要,就是培養良好的心理、身體健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而積蓄力量。因而在教授五官的同時,我會給學生灌輸健康知識,如保護眼睛,認真做眼保健操,不要在别人的耳朵邊大喊大叫等這些日常的健康知識。

我提前錄制好我的學校學生做眼睛保健操的視訊,準備作為本節課的導入,但同時,這個視訊後面我又跟了大約10秒的另一個視訊,是學生不注意保護眼睛的視訊。

導師聽了我的課程叙述後,表示後面那個視訊可以去掉。就在我發愁怎樣裁剪視訊的時候,導師建議我把幾個單詞的學習順序倒一下,這樣那個視訊就能用了。加上這個視訊,健康教育的意義更大了。這些對于學生豐潤情感、豐沛人格、形成正确的價值觀都有着積極的引領與塑造。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課堂評價當中,在試教中我循慣例讓學生自己到黑闆前加分,企圖進行小組積分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發現學生一直過分關注積分評價表,未能及時地把注意力投放在課堂中,甚至在加分過程中會引發些許小混亂。再者,我進一步思考,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是否一定要通過課堂評價才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呢? 留,還是不留?最終,我決定舍棄這個評價方式,讓這節課的環節更加緊湊一些。通過課堂實踐,也證明了學生并沒有因為沒有評價表而失去參與這堂課的熱情。

(四)改,還是不改

試講的時候,在輸出的環節,我嘗試了不同版本的活動,但每一次學生輸出的效果并不理想,這促使我不斷地思考究竟是引導出現了問題,還是在設計上出現了問題。我們從一個小視訊帶出five senses和五官的重要性,希望學生能夠按照視訊裡的對話進行模仿。我們期待在這個模仿裡,學生能夠進行人稱代詞的替換、五官的替換、再加上運用形容詞來描述,但實踐檢驗後發現,僅用一個活動來突破整節課所有的難點,這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是處于跳一跳隻能摸一摸卻夠不着的狀态。

改,還是不改?在導師的幫足下,我決定适當改變活動的難度,重新調整學生的對話内容,循序漸進地五官的名稱,五官的健康知識,拓展五官的功能,讓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漸了解的過程。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62">二、上好一堂課的關鍵與基礎是什麼</h1>

抛開我在上課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回歸到本次研讨活動,我覺得在與王咪老師同課異構、在聆聽專業講座、推門課等活動後,我覺得,評價一堂課的好壞,其實有着關鍵點。

李義華老師一直強調,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就是讓學生動起來,不但是嘴巴動,還要手動,心動,思維動,情感動。是以,要充分利用課堂的一切因素,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動起來,讓課堂充滿活力,這才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因素。

我認為,好的課,要展現三個教學原則:

1、要以學生為本。時間是學生的,空間是學生的,是學生在學習語言,是以,學生理應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是配角,充分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活動,千萬不能互換角色,本末倒置。

2、要以訓練為主。語言是一種技能。要掌握它,必須通過無數次的訓練,要讓學生聽得清楚,說得明白,讀得正确,寫得流暢。本事是訓練出來的,絕非“講”出來的。

3、要以鼓勵為主。毋庸諱言,我們的母語是衆多語言中不易學,不易掌握的語種之一。課堂上學生出現差錯,産生困難是十分正常的。不去挖苦、諷刺,要多給學生以鼓勵與幫助。鼓勵學生不僅是種手段,也是一個教師思想的具體展現。

教學要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反之,課堂上松松垮垮,東拉西扯,嘩衆取寵,華而不實,是算不上一堂好課的。

好的課,從感覺上來說,可用“累”與“不累”來差別:

如若聽課者始終被精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所吸引,精神專注、積極投入,沒有絲毫“累”的感覺,那麼,無疑,這是一堂好課。反之,聽者焦慮不安,惋惜不已,時而擡腕看表,時而交頭接耳,等待着下課鐘聲響起,那麼,這樣的課是不能列入好課之列的。

是的,一黨課的好壞關鍵在于授課者要了解學生或者聽課者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用準确、簡潔的語言透徹地講解好每個知識點,帶領課堂的主體,也就是學生去揣摩建構這些知識的思路和,從宏觀和微觀來回切換,讓學生了解整堂課的架構,用常識去了解知識,用知識來提高對常識的認識。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63">三、教師要有随機應變能力</h1>

去子洲送教,是臨時安排的任務,而且導師再三叮咛,這次活動意義非常重大,有王海波副廳長、王彬武處長、王長遠主任等上司、專家呢,你要代表咱們的先進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呢。我一時有些緊張,也有些不自信起來。

我自當全力以赴。于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備好了課。正像前面所說的,用了小怪獸系列,無論是PPT、貼畫,都是精心準備的。在前一天,去了李校長學校經開一小進行了試講。李校長幾乎是全盤否定了我的設計。于是我當天晚上重新備課,做PPT。

到了子洲以後,當我和當地的老師一溝通,我傻眼了。我倆的備課的思路居然高度吻合?當然,我很快就釋懷了。子洲國小雖地處陝北,地理位置偏僻,但是一直接受西安的先進的教育理念的熏陶,是以,我們的思路就幾乎如出一轍。

沒關系,我再改。于是在子洲的第一個晚上,我幾乎又是推翻了之前的思路,重新進行備課。重新制作PPT。我要在初步了解了子洲當地孩子的學習水準後,迅速調整教學目标,更加符合培養學生人文情懷這個主線;及時整合教學内容,創設真實的情境;改變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這個過程有些繁瑣,但也是個提升自我的過程。如果不是每個學校都有平時的賽教活動,有的叫“青藍工程”,有的叫“教學研讨”,總之都是一次展示課課,是一次自己與自己對話、檢驗成果的機會。有時,課要一遍又一遍地磨,課件要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說課稿、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正是那一次又一次的訓練,才能自己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波瀾不驚。

厚積才能薄發。曾經你邁出的每一小步可能都很艱難,但是每一步,再小的一步,你終有可能達到自己的目标,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如果不是平時的嚴格要求,我想我也會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而手足無措。

是以,廣大教師要以“把心放在最高處,把根紮在最深處”的理念,把有信仰、有智慧、有情懷作為教育追求,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在每一堂課的研磨中促進專業精神的成長,在課堂上各種突發情境問題中提升專業知識的積累,在教育現場中推動自我特色的形成。

說這些,不意強調自己,隻是想通過這個現實的案例告訴大家,平時要煉好基本功,遇事不慌張,教師的能力真的非常重要。

道阻且長,行則将至。課堂永遠是一個動态的存在。教學因交流而多彩,課堂因互鑒而豐富,教師因互學而成長。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楊小麗:同課風采異 異構智慧同——參加“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感悟一、備課中遇到的幾個沖突二、上好一堂課的關鍵與基礎是什麼三、教師要有随機應變能力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登高需要勇氣,行遠需要毅力。我感動于子洲廣大基層教育工作者,他們善于思考、用于實踐、善于變通,必将帶領當地人民本奔向美好的生活。

立身立學,終為躬行。我也非常感謝陝西省教育廳組織的這次“城鄉教師共同發展”項目,也非常感謝李義華校長的指點,使得我有了這次與子洲教師共同學習交流提升的機會。作為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我要繼續努力,在導師的帶領下,讓自己不斷成長。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報刊社是中共陝西省委教育工委、陝西省教育廳直屬教育宣傳職能部門,編輯出版《教師報》《自學考試報》《陝西教育》等報刊。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