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生村升起民生新希望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莫青青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韓榮)“純生态大米陸續發貨,每袋都有編号,隻為放心米……”今年秋收以來,陳學行又在朋友圈“推銷”起來。作為北大荒集團派駐村的第一書記,陳學行到佳木斯市湯原縣湯旺鄉民生村任第一書記,已經一年有餘。

今年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北大荒集團黨委把黨史學習教育與農村實際工作相結合,把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到為民服務具體實踐活動中,讓群衆得到更多實惠,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民生村水田面積2539畝,水稻是主要農作物。陳學行至今記得,剛到民生村時,村裡沒有地秤,到外村去不僅麻煩、費事,有時還吃“啞巴虧”,擁有一台自己的大秤成為村民們的期盼。

陳學行把這事記在了心上,與村支書李春寶一起,多次組織村兩委召開會議,從今年1月開始籌劃安裝地秤的工作,多方籌措資金10餘萬元,為民生村安裝好第一台120噸地秤,免費提供給村民使用,讓村民心裡有了底。

随着工作的開展,陳學行發現民生村的村民各自經營,存在種植分散、規模小、

标準不統一的問題,大米品質也參差不齊。“要帶領村民繼續向規模化、産業化方向發展。”陳學行動員村民建工廠、磨新米,做品牌、搞銷售,“要真正使農業産業紮根農村,讓農民成為産業發展的主體,使産業利潤都留在農村。”

剛開始,村民們對于建工廠、做品牌一度不了解。“想要幹成事,思想必須先統一。”陳學行帶着從未出省的村民們來北京參觀天安門,到天津毛家峪村學習鄉村産業發展經驗,到雙城雀巢谷物能力中心參觀現代化的食品加工技術。

村民的視野開闊了,觀念随之發生轉變。之後,陳學行把北大荒集團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産業發展體系,複制推廣到民生村,以“種養循環”為切入點,打造整村種養循環生态農業産業體系。為了提升産品品質的穩定性和種植标準,每位村民拿出2公頃水田入股,由公司統一供種,統一施用有機肥、統一種植管理,并統一收獲、加工、銷售。

到了農閑時,陳學行一刻不停。為了形成完整的産業鍊,從證照注冊、商标申請,到設計訂做包裝,他一個人都攬了下來。高品質的米有了,又琢磨起怎麼宣傳把優質米賣出去。

陳學行把目光投注到電商平台上,“本來以為很簡單,隻要在店鋪上好貨就可以坐等發貨,沒想到成果甚微。”

今年5月,陳學行看到黑龍江省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的消息,他決定抓住這個機會。在他帶領下,村民們從海選到初賽、複賽,最終闖入決賽,村民們還學會了拍視訊、寫文案,實實在在地當了一回“創業者”。

在決賽項目解說時,陳學行向在場的專家們展示了民生村的“種養循環生态大米全産業鍊”項目,獲得了“郵儲銀行杯”第五屆“創青春”黑龍江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

新的經營模式賦予民生村新的希望。截至目前,民生村成立了誠相通電子商務公司,并注冊“誠相通”(通城鄉)商标,建立了網店和抖音、快手等的賬号,已幫助村民銷售大米10噸。如今,民生村不僅有了地秤,還有了大米加工廠;不僅賣糧友善了,還可以就地加工,建構起“種産加銷”全産業鍊,走上了産業緻富的鄉村振興路。

民生村升起民生新希望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