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晴雯之死》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到頭來,世間的一切無非還是塵歸塵、土歸土。一部《紅樓夢》,說不盡的女兒愁苦悲意,道不清的世态蕭疏炎涼,猜不透的真假迷霧雲煙。霁月難逢,彩雲易散。晴雯,一個得以令賈寶玉另眼相待的“芙蓉女兒”,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隻因風流靈巧,遂招人怨。魂歸處,都說是壽夭多因诽謗生,千百年來,晴雯之死,迷霧重重,衆說紛纭。當再次翻開紅樓書卷,或許,冥冥中又有了一絲新的味道。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晴雯從小就被賣給賈府的奴仆賴大家的為奴。賴嬷嬷每到賈府去時,便常常帶着她,隻因她生的靈巧,賈母見了喜歡,賴嬷嬷就孝敬給了賈母。這種被奴才當做禮物送給主子的奴才身份是最低下的。晴雯從小便成了孤兒,唯一的親人隻有姑舅表哥多渾蟲和與賈琏有染的多姑娘。

然而,了解紅樓的朋友都知道,多渾蟲一介酒徒,見利忘義;而這位多姑娘,更是“風流俊俏”妖人厭。對于晴雯而言,此二人名為親人,卻毫無半點情義可言。可見,一個自小孤苦伶仃,“既無伯叔,終鮮兄弟”的單身女子從一出生,就已經決定了命運的悲劇。

晴雯的結局雖然注定是悲劇的,但她長得風流靈巧,口齒伶俐,針線活極好,性子爽朗古怪,向來不和其它丫鬟一樣,奴顔婢膝,屈尊車馬,事事隻“為的是我的心”,後來為寶玉病補金雀裘,寶玉也是以而對她另眼相待。同時,晴雯也深得賈母的喜愛。  

在《紅樓夢》人物之中,要數她的反抗性最強。她蔑視王夫人為籠絡小丫頭所施的小恩小惠;極力嘲諷向主子讨好邀寵的襲人。

不過,正是因為她的美麗、靈巧,才縱使她自恃孤高,得意忘形,竟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即使她得到賈母的喜愛和寶玉的青睐,她也隻不過是大觀園中一個地位低下的丫鬟,卻虛妄地追求着一種不切合社會實際的平等與地位。在封建等級制度森嚴的榮國府,她的這種反叛精神,她所追求的自尊、自愛,必将遭到社會統治階級殘酷的鎮壓。  

晴雯是大觀園中公認的美人,作者雖沒有正面描述過她的樣貌,但從旁人的言語中,我們有初步的印象,她長着“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這些丫頭們,共總比起來,都沒晴雯生得好”。而且晴雯的靈巧也是衆所周知的,多少能工巧匠都無法織補的雀金裘,她雖在病中卻很從容的就補好了。連賈母都說“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甚至于百般厭惡她的王夫人都不得不承認“他色色比人強”。   

然而,心靈手巧的她卻不屑于以自己的“風流靈巧”去博取封建統治階級的贊許。她絲毫不願以一個奴隸的身份去做任何事,她隻是希望站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上,以一個“人”的身份,為着自己的心而做,是以,也就有了病補雀金裘。但是,她這種單純的願望,在封建勢力奴役下的大觀園裡,很難得到共鳴,孤立無援的她,等待她的隻有悲劇。   

另外就她的性格而言,有人認為她天真爛漫,純潔無邪,也有人說她孤高要強,尖酸刻薄。然而我認為,晴雯是純潔的,她并沒有象王夫人所說的那樣“妖精似的”勾引寶玉,也沒有象襲人那樣奴顔婢膝地去鑽營寶玉姨娘的地位;晴雯是善良無邪的,她也沒有像大觀園中的有些人一樣為着自己的蠅頭微利而處心積慮算計别人,陷害别人,同時也厭惡蠢奴悍婦的争權奪利,惟利是圖;晴雯是有自尊、自愛的,是以她鄙視襲人之流安于甚至樂于做奴隸的本性,更不會像襲人那樣和寶玉有任何的“私情密意”。

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晴雯自身的那與封建禮教格格不入的個性,再加上陰森冷酷的那點親情和封建衛道者的殘酷壓迫與诽謗污蔑,進而斷送了她美麗的青春。

“愛”直至成傷

晴雯的死,賈寶玉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王夫人之是以驅逐晴雯,是因為她認為“好好的寶玉”“被這蹄子勾引壞了”。為什麼她會認為寶玉會“被”勾引壞了,而不是丫鬟們被寶玉勾引壞了呢?像這樣的例子,在大觀園中已不是一件兩件了,小說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含恥辱情烈死金钏”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好端端的金钏,竟無端因為寶玉的調情死在王夫人的威逼之下。

而王夫人,作為榮國府的實際掌權者和封建貴族家庭的大家長,很大程度上在于她對寶玉叛逆行為的不解與恐慌,以極力維護傳統的封建秩序。封建貴公子出身的寶玉,既不喜歡讀書,又不通達事務,更不懂得人情世故,毫無雄心鬥志,隻喜歡在内帏厮混,這在封建衛道者王夫人眼中,無疑是一個封建勢力的反叛形象。但是,寶玉畢竟是她唯一的兒子,也是她權利地位的倚靠,她無法了解寶玉的反常行為,又沒有能力從寶玉自身阻止他的反叛舉動,而病急亂投醫的她,隻能夠從客觀上尋找原因,将責任歸咎于寶玉所鐘愛的“清靜女兒”們的身上。   

賈母雖然是榮國府中的最高權威,而剛才已提到了,王夫人才是榮國府裡的實際掌權者。恪守封建禮教的王夫人在絕大多數場合,都與賈母的意志保持着一緻。然而,在寶情婦奶的選擇上,賈母和王夫人卻出現了很大的分歧(主要以曹雪芹未完稿的前八十回為準繩)。賈母主張将自己素來疼愛的外孫女黛玉作為寶情婦奶的最佳人選,而王夫人則有心讓自己的外甥女寶钗做自己的兒媳婦,以此來鞏固王姓家族在賈府的地位的同時,也是想讓賈寶玉從此收了心,多讀讀書,走走仕途經濟之道,光耀門楣。  

在封建禮教的虛僞面具下,王夫人既不能違背賈母的意願,又無法對身為表小姐身份的黛玉(卻實為寄人籬下,毫無半點自由)進行直接的打擊。于是,作為黛玉影子的晴雯,就很自然的成為了這場鬥争的犧牲品。

賈母因素喜晴雯伶俐,“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而将她放在了寶玉房裡,意思也就是想以後讓晴雯做寶玉的侍妾。對于這一點,王夫人未必全然不知。然而,王夫人卻因為晴雯“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而“很看不上這浪樣兒”。

對于黛玉,王夫人或許還礙于舅母的身份而不敢輕舉妄動;而對于晴雯,王夫人則毫無顧慮地對其進行了殘酷的迫害。

另外,我開始就提到了,晴雯的死跟寶玉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寶玉能夠懂得多讀讀書,多結識一些知“經濟學問”的,能夠懂得自尊自愛,多多收斂自己的行為,又何來以後的諸多悲劇呢?

常言道“養不教,父之過”,賈政是經常教養寶玉來着,然而,在我們看來,賈政絲毫不懂的任何教育方法,無非就是或打或罵。而賈母和王夫人,又自小将寶玉視為“心肝兒”,過分的溺愛,一再的縱容和包庇,卻無端給她人帶來了深深的傷害和生命的代價。

無論是金钏,還是晴雯。她們所深受的傷害與付出的代價一方面源自于封建家族長輩對子孫的百般溺愛,一方面也源自于寶玉性格上對他所謂的“清靜女兒”的喜愛和恣意妄為。 

《紅樓夢》是一部現實主義巨作,封建望族榮國府的榮辱興衰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晴雯的死,從小方面看,是遭到小人诽謗中傷;從大方面來講,則是封建殘餘勢力對反抗者的鐵血鎮壓。

但無論是來自于自身的,還是社會的,晴雯的死,總之是可悲可歎的。悲的是好端端一個才容并貌的“芙蓉女兒”,狡兔死,走狗烹。生活在這樣一個毫無地位與尊嚴的世界裡,“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父母對于子女的過分溺愛,冥冥中也會給她人帶來莫名的傷害。晴雯的死,不僅僅是她生命的終結,同時也預示着整個封建社會風雨飄搖的末世的到來。

倘若晴雯不是寶玉的丫鬟,或者寶玉能夠按照封建家長的行為準則一心巴結正道的話,那麼,晴雯何至于落得被逐而亡的悲慘下場。然而,在那樣的社會大環境下,有着鮮明反抗意識的晴雯必然是封建家族内部權力鬥争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