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紀意大利歌劇由形式至上到真情實感的轉變
——以羅西尼《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為例
文:陳菁

一
19-20世紀意大利歌劇的形式
①19世紀形式主義歌劇——強調“形式至上”,創作手法成了公式化的俗套,發展也逐漸僵化。歌劇音樂隻為了反映歌詞中抒情的要素,而不注重描寫劇情發展、人物性格和戲劇沖突,嚴重忽視了反映人物情緒發展。
②20世紀表現主義歌劇——強調主觀感受,追求感官刺激,把自我感覺當作最高的審美享受,認為醜惡的事物也應該進入審美領域。
二
19-20世紀歌劇的發展及代表性人物
19世紀意大利歌劇的發展不像德奧或法國音樂中那樣有浪漫主義激進的傾向,它更多的延續着民族的審美習慣和歌劇體裁的傳統向前不斷發展。但是此時的意大利歌劇已走向窮途末路,由此這一時期的意大利歌劇産生出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使得音樂的戲劇性和戲劇的真實性不斷得到重視,歌劇舞台上出現許多表現生動的當代人生活的内容。
而19世紀意大利歌劇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便是使意大利歌劇得以複興的是羅西尼(Rossini,1792~1868年),羅西尼堪稱是意大利歌劇振興的第一人,更是意大利歌劇藝術複興的啟航者。他的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Il barbiere di Siviglia)經過多次演出後遍很快成為世界各地歌劇院最重要的演出戲碼之一,也使得此劇成為歌劇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名作。
三
《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的轉變之路
二幕喜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以法國作家的同名諷刺喜劇為藍本,并由斯泰爾比尼編劇。羅西尼用短短的13天完成譜曲,但它的首演卻不盡人意,是西歐歌劇史上十分著名的首演失敗之一。
但羅西尼在劇中充分發揮了他所擅長的活潑生動的管弦樂音響流暢輕巧的旋律,以及率直暢快的節奏感,同時又把充滿諷刺的愉快情節細膩地刻畫出來……這些“新穎、獨特的存在”讓事情有了一絲轉機!第二天情況有所好轉,一周以後,該劇的演出才獲得巨大的成功。
結語
19-20世紀意大利歌劇經形式至上到真情實感的轉變後,歌劇的形式和題材都更為豐富,也出現了許多不朽的歌劇,這些即是意大利音樂文化中的瑰寶,也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