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俪養了他十年,他卻想親手毀了孫俪

作者:他故事
孫俪養了他十年,他卻想親手毀了孫俪

2002年11月29日,孫俪在昆明拍攝《玉觀音》,

偶然通過《希望在山區》節目看到了向海清艱苦求學的狀況。

一個衣衫褴褛的少年,正蹲在餐館最肮髒的角落刷碗。

少年因為家貧,幾乎天天都來餐館謀求雜活——而其中報酬,就是能讓少年飽餐一頓。

因為孫俪也生在貧寒人家,又是單親家庭,

離異之後更是同母親過了近七年居無定所的生活,

就對向海清的狀況感同身受,

于是孫俪便讓母親通過節目中的熱線傳呼與向海清取得聯系,

并開始資助他的學業。

但在04年聯考時,向海清名落孫山,

當時他想要放棄,但孫俪及其母親都堅決反對,

孫俪母女覺得讀大學幾乎是貧困子弟的唯一出路,便極力鼓勵向海清複讀,讓他不要擔心複讀的費用,他們會全權負責。

終于,在05年,向海清成功考取上海水産大學。

孫俪比自己考上大學還高興,

因為大學需要,孫俪母女便為向海清買了部手機,

并承擔了向海清的生活學雜費用,

還特别關心他的生活。

孫媽媽知道這孩子的母親身體不好,還特地到上海去買藥,然後寄給向海清的母親。

前前後後相處聯系,曆經了幾年時光,

孫俪母女曾坦言,他們兩個不隻是把他看成一個單純的資助對象,

而是當成了家人,孫俪更是把他當成自己的弟弟去對待。

孫俪養了他十年,他卻想親手毀了孫俪

可少年讀大學後,良心有點變味了。

他開始變本加厲地索求。

學校補助他6000元後,但是他隻字未提。而且他拿到錢立馬換了一部新手機。

繼續向孫俪哭窮。

孫俪在受采訪時曾表示,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2005年12月7日那天,

向海清打來電話向她要了500元錢,

10天後,再次提出要500元的請求。

而當時的物價,也就在一顆雞蛋一兩毛錢左右。

上大學以後,當初那個貧窮少年變成了吸血鬼,

而且吸的一次比一次狠,

一次比一次越發理直氣壯。

孫俪最後知道了這件事,

她也認為,向海清已經上了大學,

應該有獨立的意識和觀點,

不能像以前那樣依賴于社會的力量,便停止了資助。

結果在捐助停止一段時間後,

向海清抛卻自己當初“保守捐助者秘密”的承諾,

撰寫出一篇6000餘字的長文推送給記者,描述了向海清自己的不易之處,

并表示了對孫俪“感謝”,

又認為幫助自己對于孫俪而言是件很容易的事,

并表示自己對突然停止捐助讓自己很驚訝,

軟軟地将冒頭對準孫俪,

變相地對孫俪進行了控訴。

歸根到底不過是想用道德和輿論的力量施壓,迫使孫俪就範。

此事一度将孫俪頂到風口浪尖。加上涉事記者特别擅長添油加醋,描繪孫俪極其醜惡,向海清極度可憐。

但凡是個正常人都能明白,一個人無償資助貧困生上大學,他還能對這個學生做什麼壞事呢?

孫俪養了他十年,他卻想親手毀了孫俪

更微妙的是,當時向海清已經23歲,而孫俪卻隻比當時的他大一歲而已。

向海清不知感恩,卻以窮為借口反咬一口。

事後,韓寒在社交平台上為孫俪抱不平:

“普通老百姓在市内連個大型犬都不允許養,憑什麼孫俪就可以在上海養狼?”

你的善良,養不熟白眼狼。

人性最大的惡,不是不知感恩,而是恩将仇報。

孫俪養了他十年,他卻想親手毀了孫俪

2

“之前給五百,現在憑什麼隻給一百。”

過去10年尚丙輝以草根公益人的身份,孤身救助上百名外來困難人員。

貧病者,他傾盡所能為之籌措治療費;流浪者,他十年如一日,常年提供食宿,施予接濟。

盡管行善路上,遭遇了旁人的不了解和質疑,但尚丙輝很少理會這些評論,堅持助人為樂的初心。

可有一天,尚丙輝接到了派出所的電話,報警人是他幫助了3年的黃大伯。

孫俪養了他十年,他卻想親手毀了孫俪

尚丙輝平時虧待過黃大伯嗎?

從三年前發現黃大伯開始,他每個星期都會給他帶去維持夥食的油、米和肉,每個月給他提供500元零用的資助。

而這一年尚丙輝虧了十幾萬,手頭十分拮據。臨過年,他請流浪者吃飯,還給每個人發了一百元紅包。

流浪者黃大伯不高興了:“你以前都是五百五百地給,是不是名氣大了,看不起我?”

于是,黃老伯報了警,就為了向尚丙輝要錢。

尚丙輝為了平息此事,又給了黃老伯200元。

這種恩将仇報的事,黃老伯不是第一次做:

在尚丙輝因腿傷入院時,黃大伯聯系不上他,到尚丙輝的廢品站大吵大罵。

每當尚丙輝幫助他人時,老人就不高興。

有一次尚炳輝要幫助一個六十歲的老人,黃大伯說“那個人比我小這麼多,你還去幫他”。

有時候,“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不無道理。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哪怕你日日對他掏心掏肺,哪怕你也遇到了難處,可隻要有一次幫助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怨恨就會在心裡生根。

善良,永遠填不滿欲望的溝壑。

孫俪養了他十年,他卻想親手毀了孫俪

卡耐基說過:“感恩是極有教養的産物,你不可能從一般人身上得到,忘記或不會感謝乃是人的天性。”

施善者,大多是不求回報的。

但如若接受了别人的善意,請在心裡留存一份感激。

感恩,是一個人最進階的善良。

最後,願每個良善之人餘生安穩,願每一份善意都被善待,願我們的每一次善良都不被辜負。

繼續閱讀